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讲
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

内容提要

本讲首先介绍解表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证,以药组的形式介绍了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比较了相似药物的基本功效与临床应用的异同点。

其次介绍清热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证,分类介绍了清气分药、清血分热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和清虚热药,比较了相似药物的基本功效与临床应用的异同点。

第三介绍泻下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证,分类介绍了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比较了相似药物的基本功效与临床应用的异同点。

最后介绍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证,指出不同的药物具有祛风湿止痛,祛风湿通络和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

各论主要是介绍每一味药的功效。但是,药物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我们把它们主要的功效再进行归纳,分成了二十类,也就是二十章。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选取其中主要的内容进行讲授。

一、解表药

解表药,就是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所以又称为发表药,主要用于治疗表证。但是表证有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所以解表药又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大类。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这五种药都是发散风寒药,都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所以主要用于治疗风寒表证。但是,共同点是有了,还有不同点。麻黄又能够宣肺平喘,治疗咳嗽气喘;利水消肿,治疗水肿,特别是风水水肿。桂枝,又能够温经通阳。温经就是温通经脉,可以治疗风湿痹痛、月经不调;通阳就是通畅阳气,可以治疗胸阳不振的胸痹,心阳不振的心动悸、脉结代。紫苏,又有行气宽中的作用,可以治疗气滞胸闷;解鱼蟹毒,即吃了鱼蟹中毒的病症。生姜,又能够温中止呕。生姜止呕的作用非常强,但是主要针对胃寒的呕吐,所以说它的功效是“温中”止呕。生姜还能温肺止咳,就是治疗肺寒的咳嗽。此外,生姜还有解鱼蟹毒的作用,还能够解半夏、南星的毒。香薷,虽然也是发汗解表的,但是它主要用在夏天。所以,夏天可以用香薷来代替麻黄。除了这个作用以外,它还能够和中化湿、利水消肿。和中化湿能够治疗暑湿吐泻,利水消肿可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这里,再要讲几个问题。因为中药数量很多,同时每一味药又有很多的功效,在学习的时候确实非常难以记忆,那么我想介绍两个方法,供各位参考。

第一,对于每一章的药,首先根据相同点、不同点来区别,把相同点归纳在一起,然后再区别不同点。

第二,根据功效推断主治。因为中药的主治更加难记,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功效来推断该药治疗什么病。当然如果有特殊情况,就需要特殊记忆。

因此,首先要求大家把每一章所有的药名背下来,按次序一个一个背,然后记住共同的功效。比如: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先把这五味药背下来,它们共同的功效都是发汗解表。这就记住了最主要的功效。然后再根据每一味药不同的功效去记,这样就容易多了。不然的话比较难记。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我们是把药物归纳好后再和大家介绍的。此处需要大家注意。

下一组药是荆芥、防风、羌活,祛风解表,也是治疗风寒表证的。既然都是治疗风寒表证,为什么和上面不一样呢?风寒表证有的偏于寒盛,有的偏于风盛。上面的五味药偏于寒盛,下面的三味药是偏于风盛的。如何判断是否偏于风盛?风盛者,除了恶寒发热的表证外,常常有比较严重的头疼、身疼。所以,这类病证以风盛为主,所以,这些药的功效是祛风解表。

荆芥又能够止血。防风又能够祛风胜湿止痛,治疗风湿痹痛;亦可解痉,可以治疗破伤风。羌活又能够祛风胜湿止痛。这个功效和防风的祛风胜湿止痛差不多,不过两药又有不一样的应用。首先,治疗风湿痹痛,两者一样。但是一个性质比较香燥,一个性质比较润。防风的性质没有羌活香燥,而羌活的性质比防风润。第二,治疗风湿痹痛一般都可以用防风;而羌活主要用于上半身的风湿痹痛,即以身半以上的风湿痹痛为主。第三,羌活还能够治疗头疼,特别是治疗太阳经的头疼,效果很好。

下面还有一味药叫辛夷。辛夷能够散风寒,通鼻窍。这味药主要是通鼻窍的,治疗鼻衄、鼻塞等病证,尤其适用于风寒表证。这是辛夷的主要作用。

薄荷、牛蒡子、蝉蜕,这三味药都有疏散风热和透疹的作用,是治疗风热感冒、风热表证的药物。但是,它们同时又有透疹的作用,即透发麻疹,对麻疹透发不畅有效。薄荷除了这两个作用以外,还可以通利头目,治疗头痛不畅以及咽喉肿痛;薄荷还可以疏肝,就是疏散肝郁,治疗胁痛、月经不调。牛蒡子又能够解毒利咽消肿,可以治疗疮疡肿痛、痄腮肿痛、咽喉肿痛。蝉蜕又能够明目退翳,可以治疗目赤、目翳;息风止痉,可以治疗破伤风,这和上面提及的防风类似;除此之外,蝉蜕还能够治疗小儿夜啼。

下面两味药,桑叶、菊花,都能够疏风清热、清肝明目。那么疏风清热和疏散风热有何区别?相同在于,疏风清热也有疏散风热的作用,可以治疗风热表证。不同在于,疏风清热的清热效果更好。所以,这两味和上三味药有所不同。至于清肝明目,只有这两味药是常用的。桑叶又能够凉血止血。菊花又能够解毒,解毒主要是指清热解毒,治疗热毒疮疡。菊花还可以平肝,平降肝阳,主要治疗肝阳上亢的病证。这两方面都是临床上常用的。

葛根、柴胡、升麻,这三味药都属于发散风热药,但是在应用的时候,它们的功效各有不同。葛根主要是发表、解肌透疹,可以治疗风寒表证。它可以治疗风寒表证,项背强痛。头项部位感到强痛,常常用葛根,柴胡和葛根、麻黄一起配合使用。当然风热表证也可用葛根。葛根透疹,透发麻疹,这也是比较常用的。柴胡和解退热,不用于一般的表证,而主要是用在少阳病寒热往来的病证,因为它有和解退热的作用。升麻发表透疹,主要是透发麻疹,外感风热用得较少。所以,这三味药虽然是发散风热药,但在应用的时候各有特点。

这三味药也有共同的作用——升阳。所谓升阳就是升举阳气,可以治疗阳气下陷的病证。但是,葛根的升阳和升麻、柴胡的升阳,在主治病证上有所不同。葛根主要治疗脾虚下陷的腹泻,以腹泻为主。而柴胡、升麻的升阳,升举阳气,主要是治疗阴挺、脱肛,也就是子宫脱垂、直肠脱垂,以这些病证为主。所以,这三个药虽然升阳的作用是一致的,但是功效不一样。葛根又能够解热生津,治疗热病伤及津液。柴胡又能够疏肝解郁,可以治疗肝气郁结的病证,发热、头痛、月经不调都可以应用,临床上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升麻又能够清热解毒。其清热解毒涉及病证广泛,热病发热、发斑、热毒疮疡、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都可以用。

解表药可以分成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两大类。大家把这些药物的名称逐个读下来,知道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归纳记忆即可。

二、清热药

清热药,就是清除里热病证的药物。里热病证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呢?发热不恶寒。这就和表热症状不一样。表热症状发热恶寒同时出现,里热症状就只有发热没有恶寒。里热症状可以分为五个方面。气分热,热邪在于气分。血分热,热邪在于血分。湿热,湿邪兼有热邪。热毒,毒邪兼有热邪。最后是虚热。对于气分热,我们就用清热泻火药来治疗;血分热,用清热凉血药来治疗;湿热,用清热燥湿药治疗;热毒,用清热解毒药治疗;虚热,用清虚热药治疗。

下面我们先介绍清热泻火药中的石膏、知母。石膏、知母共同的功效是清热泻火,可以治疗热病、高热、肺热的咳喘和胃热的牙痛。在清热泻火这个方面,二者一致。对于清热和泻火,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清热主要是指全身症状;泻火主要是指局部的症状。另外一种解释是,清热作用没有泻火作用强。但是我们现在的“清热泻火”主要是指热在气分。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对于热病、高热、烦躁、口渴作用比较好;又能够清热收敛,此处收敛功效主要是外用的,治疗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知母,又能够滋阴润燥,治疗骨蒸潮热,也就是阴虚发热的病证。所以,知母这样的药,既能够清实热,又能够清虚热。清热泻火就是清实热,滋阴润燥就是清虚热。

芦根、天花粉清热生津,都能清肺胃之热,清气分热。因热伤津液,所以二药都能治疗发热口渴。芦根又能够止呕、止咳。但是这个作用需要配伍应用。芦根还能够清热利尿,治疗小便淋痛。天花粉又能够消肿排脓,治疗疮疡肿痛。疮疡肿痛出现了溃破,脓流出不少,也可以用天花粉。

栀子、淡竹叶能泻火除烦,清热除烦。实际上我现在提的清热、泻火是一致的,都是清热除烦的意思。除烦,就是去除烦躁,说明这两味药都有一定的清心火的作用。心火旺了就会出现热病烦躁,这时两药都可使用。栀子这味药,作用比较广泛,除了治疗热病烦躁以外,还能够清热利湿,治疗湿热黄疸,还能凉血,可以治疗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妇女崩漏。栀子最后一个作用是消肿止痛,主要是指治疗跌打损伤,是外用的。将栀子碾成粉质,用鸡子清调匀以后外敷,可以治疗跌打损伤局部的肿痛,敷后可以消肿止痛。淡竹叶一方面清热除烦,一方面有利尿的作用,可以治疗小便黄赤。这也是治疗热病常用的一味药。

下面是夏枯草。夏枯草有两个作用。清肝火,可以治疗肝火上炎的头疼、头眩,还有目赤肿痛。消肿散结,主要是治疗瘰疬瘿瘤。现在我们知道它还能够降血压,可以治疗高血压。

以上介绍的是清气分热药。现在介绍的是清血分热的药。犀角,凉血止血;生地黄、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这些都是治疗血分热的。虽然说犀角凉血止血,实际上它也是清热凉血,并可以止血的。这四味药基本的作用是一致的,都是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发斑吐衄,都是常用的,可以配合在一起,配合应用。犀角还能够泻火解毒、定惊安神,所以高热神志昏迷、狂妄惊厥,都可以配合使用该药。犀角主要用于高热病证、热入血分的病证。但是,这味药来源非常少,价钱非常贵,所以一般我们现在只在贵重的中成药里才配合应用。那么如果是见到了高热,或血分有热怎么办呢?我们现在临床上常常用水牛角来代替。水牛角就是水牛的角,这个来源就丰富了,价钱就便宜了。它的效果怎么样?我们认为犀角的效果确实非常好,水牛角的效果当然不如犀角,但是用量可以大一些,用量大也有相当好的效果。

下面是生地黄。生地黄就是新鲜的地黄。新鲜的地黄是清热凉血的,又有养阴生津的作用,可以治疗阴虚津少。牡丹皮,能活血散瘀。赤芍,能祛瘀止痛。这两者基本一样,都有活血祛瘀的作用。牡丹皮这种药,在活血祛瘀方面经常配伍应用,其适用病证比较广泛,可以用于各种瘀血阻滞病证。牡丹皮又能够退虚热,可以治疗虚热,这点和知母相仿,也是既清实热,又清虚热的。另外一味药是玄参。玄参清热,但并非清热凉血,而是清热养阴、清热解毒,可以治疗热病伤阴。清热解毒可以治疗咽喉肿痛、疮疡肿痛、瘰疬、疮疡。玄参本身不是清热凉血药,但是为什么附在犀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之后呢?因为玄参虽然不能直接凉血,但是在热入血分,高热发斑的情况下,常常配伍应用,所以,就将玄参归入此处了。

再介绍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有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它们都是清热燥湿的,都能够治疗湿热病证。所谓湿热病证,范围很广泛。湿温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泄利、湿热带下、湿疹,这些都是湿热病证。这五味药,在临床治疗湿热病证上,略有不同。黄芩、黄连、黄柏,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上面所讲的一些病证中都可以应用。龙胆草、苦参,虽然一般也可以配合应用,但是湿温病用得比较少。另外,黄芩、黄连、黄柏还有泻火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疗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另外,泻火解毒还可以治疗热毒的疮疡。除此以外,黄芩还能够止血安胎。黄柏还能够退虚热。对于这三味药,我们一般认为黄芩清上焦热,黄连清中焦热,黄柏清下焦热。这是因为黄芩还有清肺火的作用,可以治疗肺热咳嗽。黄连有清心火、清胃火的作用,可以治疗烦躁和呕吐。黄柏主要有退虚热的作用。所以,这三者之间还有这样的区别。

龙胆草一方面能清热燥湿,另一方面还有泻肝火的作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功效,它的功效很好。龙胆草可以治疗热病惊厥、肝火的头疼目赤、心热疼痛、耳聋。苦参,除了清热燥湿之外,还能够祛风杀虫,可以治疗皮肤瘙痒、顽癣;它还有利尿作用,可以治疗小便淋痛,常常可配伍应用。这是清热燥湿药。

下面就是清热解毒药,先介绍四味药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地丁。这四味药都能够治疗热毒疮疡,也是治疗热毒疮疡常用的药物。但是,金银花和连翘除了治疗疮疡以外,还有一些透发作用,常常用来治疗温病初期的病症。金银花还能够治疗血痢。连翘在清热解毒方面善于消痈散结,可以治疗瘰疬、疮疡。连翘还有清心火的作用。如果心火旺,烦躁不安,那连翘也是比较好的选择。蒲公英和地丁也能治疗热毒疮疡,但是这两味药有各自的特点。乳痈肿痛就是乳腺炎初期,肿痛得很厉害,蒲公英治疗乳痈肿痛疗效显著,因为它入肝经。地丁治疗疮疡,特别善于治疗疔疮肿痛。疔疮肿痛,包括头面部的、手指部分的,对于这方面的疔疮肿痛,地丁疗效比较显著。除此以外,蒲公英还能利湿,这个利湿带有一定的清热作用。所以,它可以治疗黄疸,治疗热淋。地丁还可以治疗毒蛇咬伤,既可以内服,又可以外用。

大青叶、青黛、牛黄、鱼腥草,这四味药也是清热解毒的,也能够治疗热毒疮疡,但是各有不同。大青叶善于治疗丹毒;青黛主要作为外用药;牛黄主要用来治疗咽喉肿痛,也可治疗疮疡肿痛;鱼腥草主要用于治疗肺痈。肺痈是内脏的疮疡,咳出脓血。鱼腥草对肺痈治疗效果较好。至于其他作用,大青叶又能够凉血消斑,治疗热病血热和斑疹。青黛凉血散肿,可以治疗疮疡肿痛,常外用。但是内服行不行?内服也行。它有息肝火的作用,特别是治疗肝火犯肺,临床用得较多。牛黄,又能够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常常用于高热病证,治疗高热时出现的手足抽搐、神志昏迷。牛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贵中药。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前文提及其善于治疗肺痈,同时它还可以治疗肺热咳嗽;另外,它又能利尿,治疗热淋的病证。这是两类主要用来治疗热毒疮疡的清热解毒药。

败酱草、白花蛇舌草,都能清热解毒、消痈。它们的清热解毒、消痈对各种疮疡肿痛都有效,但是主要用在治疗肠痈病证。这两种药是治疗肠痈的主要药物。除此以外,它们都可以治疗毒蛇咬伤。败酱草善于治疗肠痈。一般认为它用于后期肠痈较好,白花蛇舌草则都可以用。白花蛇舌草还可以祛瘀止痛,可治疗胸腹疼痛。白花蛇舌草又能够利湿,可以治疗热淋,也能治疗肿瘤,恶性的肿瘤。它可以治疗消化道的肿瘤。针对胃癌、食管癌、直肠癌这类肿瘤,白花蛇舌草治疗效果较好,但不是单味药使用,要进行配伍应用才能取到效果。

射干、山豆根,都能够清热解毒、利咽,着重治疗咽喉肿痛。这两味药是治疗咽喉肿痛常用的重要药物。射干又能袪痰,可以治疗咳嗽气喘,或者咽喉里面有痰、有痰鸣声的,可以配合麻黄同用。山豆根,又能够散肿止痛,可以治疗疮疡,但是用得很少。至于它治疗湿热黄疸,也属配伍应用,不做为主药。

白头翁、秦皮,清热解毒止痢。从止痢两个字看,我们可以知道,这两个药着重治疗痢疾以及痢疾腹痛。无论是热毒的痢疾还是湿热的痢疾,都可以应用这两味药。白头翁还有凉血的作用,所以也适用于血痢。白头翁除了止痢以外,还能够治疗温热。这是古代文献上记载的,也要通过临床实践来加强证实。秦皮还能够清肝明目,可以治疗目赤肿痛。

到此,我们介绍了所有的清热解毒药。

接下来,就是清虚热药。清虚热药有五味:青蒿、白薇、银柴胡、胡黄连、地骨皮。前面四味药的功效就是退虚热,后面的地骨皮能凉血退蒸。退蒸也就是退虚热。骨蒸潮热就是虚热。所以,这几味药虽然功效看上去不一样,实际上都是退虚热的。青蒿除了能退虚热以外,还能够解暑。这个解暑就是解除暑热。夏天发烧,青蒿有退烧、退暑热的作用。青蒿还能截疟,就是治疗疟疾。近年来发现青蒿里的青蒿素能治疗疟疾,效果显著。但是我们中医在《肘后方》里就有其治疗疟疾的记载了。所以,中医是个伟大的宝库,这确实是的。文献里面早就记载了,就是有的时候我们没有发现,现在把它拿出来研究了,确实有很多的药物是这样的。当然青蒿素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白薇退虚热又能够清热凉血。这个清热凉血,不是治疗血热妄行,而是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热久不退。热入营血之后,低热长久不退,实际上还是属于虚热的病证。所以,这个清热凉血不是止血。白薇还能够清肺热,治疗肺热咳嗽,还能利水通淋、解毒疗疮。这两个方面我们一般应用得比较少。

银柴胡能退虚热、清疳热。清疳热又叫清解疳疾发热。疳热就是小儿疳病发热。所谓疳病发热,就是胃口不好、人消瘦、一直发热,相当于现在消化不良性的发热,或者是儿童患肺结核以后的持续发热。银柴胡着重在退虚热,既可以退成人的虚热,也可以退小儿疳热。

胡黄连就不一样了。它既能够退虚热、除疳热,还能够清湿热。除疳热和银柴胡是一样的,两者可以配伍应用。但是胡黄连还有清湿热的作用,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它治疗的湿热病证适用范围还是广泛的。所以,黄连不足的时候,也可以用胡黄连来代替。至于地骨皮,凉血退蒸,可治疗虚热病证,又能够清泻肺热,治疗肺热的咳喘,还能够治疗消渴。

上面五味药,我们可以看出青蒿、白薇、胡黄连、地骨皮,这四味药既能够清虚热,又能够清实热的。只有银柴胡一味药,它主要用于退虚热。前面几味药,也是既能清虚热又能清实热的:知母清热泻火,又能够滋阴退蒸;黄柏,既能够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又能够清虚热;牡丹皮,既能够清热凉血,又能够退虚热。所以,知母、黄柏、牡丹皮,也是常常用来清退虚热的。

三、泻下药

泻下药的主要作用就是通利大便,引起腹泻,可以使大便次数增加,排除身体里的水分。由于泻下药的药性不一样,又可以分为攻下、润下、峻下逐水三类。

现在先介绍攻下药。大黄、芒硝这两味中药都是攻下药,“攻下”说明通便作用比较强,主要用来治疗大便闭急的病证。两者都有泻下作用,而大黄泻下攻急,芒硝泻下软坚,略有差别。大黄的泻下攻急主要用于食积停滞、大便闭结,还能够治疗食积停滞造成的里急后重。虽然芒硝也能治疗大便闭结,但它是通过软坚而达到泻下作用的。所以,服用芒硝攻下,需要多喝水,使得大肠中的水分充足,软化大肠中坚硬的粪便而后通下。两者有所不同。大黄除了通便作用以外,功效较多,还能够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清热泻火解毒,可以治疗热毒疮疡、水火烫伤。水火烫伤大黄外敷应用,碾粉后外敷。活血祛瘀可以治疗各种瘀血阻滞的病证。这个适应范围很广,比如血瘀的月经闭止,跌打损伤,癥瘕结聚等。大黄还能够清泻湿热,治疗湿热黄疸、湿热淋痛。芒硝也能够清热,这个清热实际上有消肿的作用,主要是外用。芒硝外用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制成吹口的药物,碾成粉质,吹口,配合朱砂、冰片、硼砂这类药物应用。芒硝单味应用还可以敷乳痈。乳痈初期用芒硝敷在局部,可以起到消散作用。这是两味攻下药。

下面就是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这两味药都是润肠通便的。润下药的主治病证是肠燥便秘,因大肠津液不足,引起的大便闭结。所以,二者滋润大肠、通利大便。这两味药都是果仁类药物。果仁含油,所以两味药物都能够润肠通便。火麻仁作用比较缓和,郁李仁作用比较强烈,所以火麻仁不会导致严重的泄泻,而郁李仁,通便作用明显,并且通便前可能会产生腹痛。在应用郁李仁的时候应该要告诉患者,使他不要太惊慌。郁李仁通便作用很好,又能够利小便,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治疗水肿脚气。

大戟、芫花、牵牛子,这三味药都有泻水作用。泻水,主要是峻下逐水。服这几味药,会导致大便次数比较多,泄得比较厉害,甚至导致水泻。所以一般情况,应当慎重使用。它们泻下的力量比较强,但是如果症状比较明显,必须要用的话,还是应该使用的。大戟、芫花泻水,可治疗水肿、腹水。牵牛子泻下逐水也可以治疗水肿、腹水。但是为什么大戟和芫花又添了“逐饮”呢?饮,就是痰饮。饮是稀薄的痰。所以,它们又可以治疗胸胁积液,即胸胁部位的水饮。对于胸胁积液,它们有攻逐水饮的作用。这三味药峻下逐水的作用是比较强烈的。一般体质虚的患者,我们尽量少用。大戟又能够消肿散结,既能够内服,又能够外用。芫花又能够祛痰止咳,根据功效可以认识到,该药主要治疗痰多咳嗽。芫花还能外用,可以杀虫疗疮,治疗头疮顽癣等病证。牵牛子除了峻下逐水以外,还能够去除食积,通利大便,治疗食积停滞、大便闭结;杀虫可以治疗虫积腹痛。这就是泻下药。

四、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是祛除风湿、解除痹痛的药物。所谓痹痛,就是关节疼痛。祛风湿药就是治疗因为受了风湿而出现关节疼痛病证的一类药物。

祛风湿药比较多,药性也各有不同。先介绍独活和防己。这两味药都能够祛风湿止痛,治疗风湿痹痛。但是独活有两个特点。其一,主要用于下半身的风湿痹痛。与前文提及的羌活正好相反,羌活善于治疗上半身的风湿痹痛,而独活善于治疗下半身的风湿痹痛。所以,如果全身的风湿痹痛,羌活和独活是常常配伍应用的。其二,止痛。独活还能够治疗头痛,主要用于少阴头痛。除此以外,独活还能解表,可以治疗风寒表证夹有湿邪。防己又能够利水,治疗水肿脚气。对于防己,我想也要说明一下。我们临床应用的有木防己和汉防己两种。一般认为木防己祛风湿的力量比较好,汉防己利水消肿的作用比较好。

接下来,秦艽、臭梧桐、五加皮、桑寄生,这几味药都能够祛风湿。秦艽,祛风湿、舒经络,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经络不利。臭梧桐,祛风湿的作用也比较好。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常用于风湿痹痛日久,出现筋骨萎弱的病证。桑寄生也有祛风湿、强筋骨的作用。这两个药物在祛风湿、强筋骨方面,效果基本是一致的。但是,桑寄生可以强筋骨,还有补肝肾的作用。五加皮可以治疗风湿痹痛日久、筋骨萎弱,也是治疗肝肾不足导致筋骨痿软的常用药。秦艽又能够清虚热,这个清虚热常常配合鳖甲同用;此外,还能够利湿退黄,治疗黄疸。臭梧桐,又能够降血压,但需要碾成粉吞服才有效,不能够煎汤服用。为什么呢?因为高温情况下,臭梧桐就失去了降血压的作用,所以,一般是不用煎服的。五加皮又能够利水,治疗水肿。桑寄生还能够安胎,常常用于胎动不安的病证。

蚕沙、松节、木瓜,先介绍前两种。蚕沙祛风除湿,松节祛风燥湿,实际上二者都可以祛风湿。这两味药都是比较温燥的,所以能祛除风湿,治疗风湿痹痛。木瓜祛风湿的作用较弱,但是可以舒筋活络,所以也可以治疗风湿痹痛、经络不利。蚕沙,还能够和胃化湿,主要是治疗大吐大泄后出现的转筋症状。转筋就是小腿的肌肉,腓肠肌紧张,大吐大泄之后出现失水,出现痉挛,就可以应用蚕沙。蚕沙和木瓜的化湿和胃,实际上是一致的。木瓜的化湿和胃作用也是治疗吐泻转筋的。木瓜还有去湿的作用。松节还能止痛,常常用于跌打损伤,但我们用得较少。

接下来是络石藤、白花蛇,它们都是祛风通络的药物。这两种药偏于通利筋络,是治疗风湿痹痛、筋络不利的常用药。络石藤还能够凉血消肿,治疗疮疡肿痛、喉痹。白花蛇又能定惊,治疗急慢惊风、破伤风。

徐长卿、虎骨,都是祛风止痛的。徐长卿的止痛作用是明显的,不仅能治疗风湿痹痛,还能够治疗脘腹的疼痛、跌打的伤痛,以及牙痛。徐长卿还是止痒的药物,有祛风止痒的功能,对于皮肤瘙痒,无论是风疹、湿疹、顽癣,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虎骨,虽然是祛风止痛药,但是实际上它止痛的力量不明显。其关键作用在于强健筋骨,治疗筋骨痿弱。无论是风湿痹痛日久、筋骨不利,还是由于老年人体质亏损导致的筋骨萎弱、步履无力,虎骨都是一个非常好用的药。对于治疗前者,可配合木瓜使用。

祛风湿药着重在祛风湿,但是也有祛风湿和祛风通络、祛风止痛的一些差别。大家可以分析一下。 4ODtqrbyAGzxj8pK7EsKAxg3eITn7MmIRmdFtYRXencvu+MOClUJgDCh+x7xoqzs



第三讲
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

内容提要

本讲首先简要介绍芳香化湿药的含义、功效和主治病证,比较了相似药物的基本功效与临床应用的异同点。

其次介绍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和主治病证,分别介绍了利水渗湿、利水通淋、利水消肿、利湿退黄四类药物的基本功效与临床应用,比较了相似药物的基本功效与临床应用的异同点。

最后介绍温里药的含义、功效和主治病证,比较了相似药物的基本功效与临床应用的异同点。

一、芳香化湿药

芳香化湿药,它的气味都是比较香的,能够化除湿邪,所以叫芳香化湿药。化湿主要是治疗脾湿病证,也就是湿困脾胃的一些病证。湿邪侵犯了脾胃,可以出现纳呆,不想吃东西,胸脘痞满、胀闷这些症状。这些症状主要是湿滞中焦引起的,而这类药物就有化湿行气醒脾的作用。

芳香化湿药主要有五种:藿香、砂仁、白豆蔻、苍术和厚朴。藿香,化除湿邪,兼有醒脾作用,可以治疗湿阻脾胃的食积、纳呆,不想吃东西,腹泻呕吐也可以用,还能够解暑。对暑湿导致的呕吐泄泻,该药效果较好。至于止呕,实际上就是醒脾以后的结果。砂仁、白豆蔻除了化湿作用以外,还有行气的作用,所以对于食滞以后出现脘腹胀闷,出现气滞的症状,特别适合。砂仁,又能够温中安胎。白豆蔻,又能够温中止呕。我们一般如此区分这两味药:砂仁善于治疗中、下二焦的寒湿气滞,白豆蔻善于治疗中、上二焦的寒湿气滞。苍术和厚朴,前者燥湿健脾,后者行气燥湿消积。这两味药都有燥湿的作用。燥湿的药药性比较强烈,容易伤阴,所以称为燥湿。苍术,燥湿健脾,除去湿邪以后恢复脾运,所以,它一般治疗寒湿停聚的病证及寒湿泄泻、寒湿带下等。厚朴行气燥湿、消积,燥湿兼有健脾作用,但是它也善于行气,善于消气,所以,对于食积、气滞或者是湿阻脾胃气滞都有较好效果。苍术又能够祛风湿,治疗风湿痹痛,还能够明目。这个明目主要是治疗夜盲证,但是在应用方法上特别要注意。因为苍术比较温燥,容易伤阴。所以,我们平常应用苍术,主要用炙苍术,炙过的苍术,减少了温燥之性。但是用于明目方面呢?一定要生用。因为夜盲证主要是缺少了维生素,炙过以后,破坏了苍术的维生素,所以,一定要生用,生用才不会破坏有效成分。厚朴又能平喘,治疗咳嗽、气喘、痰多的病证,不过一定要配合其他药物使用。这就是芳香化湿药。

二、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的主要作用是通利水道、渗泄水湿。利水,就是利小便。渗湿,就是渗除水湿,使得身体里面多余的水分、多余的湿邪能够通过小便排除掉。所以这类药物,实际上就是利水药。利水和渗湿,两者有什么差别呢?利水的作用比较明显,可以看得出小便量明显增多了。渗湿的作用则比较弱,不容易看出,但是会缓慢地消除湿邪。对于利水渗湿药,我们一般分为利水渗湿、利水通淋、利水消肿、利湿退黄四类。

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这四味药共同的功效都是利水渗湿,可以治疗小便不利。小便不通畅,或者没有小便,可以通过利水治疗。这四味还能治疗水肿,通过利水来消除水肿。前文提到,利水与渗湿有程度的差别,为何此处又放在一起?因为这些药物,用量大了就有利水作用,用量小了就是渗湿作用。所以,它们既能利水,又能渗湿。茯苓和薏苡仁,还有健脾的作用,可以治疗脾虚泄泻,脾虚带下。这方面两药相同。茯苓又能安神,治疗心悸失眠的病证。薏苡仁又能除痹。除痹,就是治疗痹痛。薏苡仁治痹的作用也是很好的。对于痹痛,特别是肌肉方面的疼痛,它有很好的作用;还能够清热排脓,主要用于肠痈、肺痈,需要配伍应用。猪苓效果单一,利水作用比较好。泽泻,利水渗湿泻热,通过利水,排除身体里的热邪。所以,泽泻的泻热,实际上还是利水作用,利水以后,能排出水湿,泻除热邪。四个药物中,要注意茯苓和薏苡仁的功效。

车前子、滑石、木通,是利水通淋的,可以治疗小便淋痛。因为这几个药药性都是寒凉的,一般主治热淋。所谓热淋就是尿频、尿急、尿痛而有炽热的感觉,或者身上发热。但是,除了利水通淋以外,这三味药的利水作用也是比较好的,所以,对于水肿的病证、小便不利的病证,也非常有效。

车前子又能止泻,止泻可以治疗泄泻。我们常说“利小便以实大便”,所以可以用利水的药来治疗大便泄泻,车前子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车前子还有清肝的作用,清肝火明目,治疗目赤肿痛;还可以清肺热,化痰饮,可以治疗肺热的咳嗽痰多。根据功效很快就可以知道它的主治病证。

滑石,又能够清解暑热。暑天发热,滑石有清解的作用。清热收湿,滑石主要是外用,治疗湿疹、痱子这些病证,可以碾成粉外用。

木通,又能泻热,主要是清心火,可用于热性病出现心烦、口舌生疮;还可通下乳汁,治疗妇女产后乳汁不通。木通是一味非常常用的通乳汁药。木通还能通血脉,利湿热,治疗湿热痹痛。使用木通这味药,特别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用量不能太大。用量太大,会造成肾功能衰竭,所以用量不能太大。

金钱草、海金沙、萹蓄、瞿麦、冬葵子也是利水通淋的。此处的利水通淋与上三味药有何不同?金钱草、海金沙,除了治疗热淋以外,还能够治疗石淋。所谓石淋,就是小便中有沙石,也就是现在的尿路结石。金钱草是治疗尿路结石的一个很重要的药物。海金沙也有治疗尿路结石的作用。金钱草不仅仅治疗尿路结石,对于胆结石也非常有效,但是用量要大一些。

萹蓄、瞿麦、冬葵子,也是主要治疗热淋。它们着重在于治疗小便淋痛的病证。所以,对于小便不利、水肿,这五味药都运用较少,不像车前子、滑石、木通,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金钱草又能够除湿退黄,治疗黄疸;解毒消肿,治疗疮疡肿痛、毒蛇咬伤。海金沙的作用比较单一,没有其他的作用。萹蓄,还能够杀虫,治疗虫积腹痛,治疗虫积腹痛可以配合其他药物;还有止痒的功效,治疗湿疹、皮肤瘙痒。瞿麦又能够活血通经,常常与其他的活血药同用,但它主要的功效还是利水通淋。冬葵子,又能下乳,就是通下乳汁;润肠通便,治疗肠燥便秘。

利水渗湿药最后还有两味。一味是萆薢,它的功效是利水浊。利水浊实际上就是有利水的作用,而且有渗湿的作用。利水浊的作用主要是治疗膏淋。所谓膏淋,就是小便浑浊,像脂膏一样。萆薢是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萆薢还能祛风湿,治疗风湿痹痛。对于萆薢,我们临床上有两种,一种叫川萆薢,一种叫粉萆薢。去除风湿,以川萆薢为主;利湿浊、止膏淋,以粉萆薢为主。另一味是茵陈蒿,能清利湿热、退黄疸。茵陈蒿是中医治疗湿热黄疸最为重要的一味药物。临床上遇到湿热黄疸,是必须要用茵陈蒿的,是一味特效的药物。该药外用又能治湿疮瘙痒,不过我们运用得较少。它的利小便作用不是最明显的,退黄疸的作用则非常好。

利水渗湿药介绍完了。利水渗湿里面不是还有利水消肿吗?利水消肿,上面讲了,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都有消肿作用,车前子、滑石、木通也有利水消肿作用,专用于利水消肿的有冬瓜皮、葫芦壳、玉米须,这些药物大家看讲义就可以知道了。

三、温里药

温里药,具有温热的药性,能够祛除里寒病证。所谓里寒病证,就是寒邪在里,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方面,阴寒里盛,亡阳暴脱;第二方面,脾胃虚寒;第三方面,肝经虚寒;第四方面,肺经虚寒。对于这些里寒病证,温里药都可以治疗。但是,不是每味药都对这四个方面有效。

附子、干姜、肉桂的功效如下:附子和干姜能够回阳救逆;附子和肉桂能够补火助阳。回阳救逆实际上是祛除里寒,治疗亡阳暴脱的。附子和肉桂补火助阳,实际上是温补肾阳的。这是两个作用治疗两个病证。附子除了这两个作用之外,还能够散寒止痛,治疗寒湿痹痛。干姜,除了回阳救逆之外,还能够温中。温中就是温暖脾胃,治疗胃寒的呕吐、胃脘腹的疼痛。该药还能温肺化饮,治疗寒饮的咳嗽气喘。肉桂,除了补火助阳以外还能散寒止痛。肉桂的散寒止痛和附子的散寒止痛主治病证不一样。附子散寒止痛主要治疗寒湿痹痛,而肉桂的散寒止痛主要是治疗脘腹冷痛。肉桂还能温通经脉,可以治疗经闭、痛经等病证。

吴茱萸、细辛,散寒止痛。虽然都是散寒止痛,主治方面也不一样。吴茱萸可以治疗脘腹冷痛、寒疝腹痛,还有厥阴头痛;而细辛可以治疗风湿痹痛、牙痛、少阴头痛。此二药虽然功效一样,主治病证还是有差异的。吴茱萸还能够疏肝下气、燥湿、引火下行。疏肝下气可以治疗呕吐吞酸的病证;燥湿可以治疗脚气肿痛;引火下行主要外用,碾成粉敷在涌泉穴,可以治疗口舌生疮。外用是中医的一个特色疗法,常常能达到治疗效果。细辛还能祛风,治疗风湿痹痛;还能够治疗风寒表证;温肺化饮,可以治疗寒饮咳喘;宣通鼻窍,治疗鼻炎鼻塞。实际上,细辛治疗口舌生疮的原理和吴茱萸一样,也是通过引火下行的作用,也是外敷,敷在脚心,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

荜茇、高良姜温中止痛,可治疗脘腹冷痛。这两个药的温性也是比较强的,重点是在于温中止痛。荜茇,又能治牙痛。这个作用需要外用,和其他药配伍,点在牙齿上面。高良姜,作用比较单一。丁香温中降逆,温暖脾胃之后,可以治疗呕吐、呕逆;又能够温肾助阳,能够治疗阳痿,但要配伍其他温肾补阳药才能够达到效果。小茴香驱寒止痛,以治疗寒疝腹痛为主。小茴香是治疗寒疝腹痛重要的常用药;又能够理气和胃,治疗胃寒的呕吐;至于它治疗寒证腹痛,主要是外用的。对于受寒引起的腹痛,把小茴香炒热之后,用布包裹,趁热敷于腹部,也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对于温里药,回阳救逆是明确的,温中散寒也是明确的。温经疏肝有小茴香。温肺化饮有两味药,一味药是干姜,一味药是细辛。因为这两味药分开了,所以请大家单独记忆。 4ODtqrbyAGzxj8pK7EsKAxg3eITn7MmIRmdFtYRXencvu+MOClUJgDCh+x7xoqz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