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讲
中药学总论

内容提要

本讲主要介绍中药学的总论内容,分析了学习中药学的重要意义,回顾了中药学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中药炮制的五种常见方法,介绍了中药的性能,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在中药应用方面介绍了药性七情。

各位先生,你们好。我要和大家讨论的课程,是中药学。在介绍具体内容之前,我想先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中药学是学习中医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之一。因为中药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武器之一。无论是内科、外科、小儿科、妇科,在临床上治病,都必须运用中药。即使是针灸科、推拿科,虽然不是以中药治病为主,但是,如果配合应用,往往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因此,可以说要想成为一个中医,就必须很好地掌握中药知识。学习中药学对于每个学习中医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够充分重视,正视这门课程,很好地掌握学习。

第二个问题是中药学的内容比较多,由于时间的限制,在这里我们不可能详细介绍,只能够抓一些重点的内容给大家讲一讲。我们主要参考《中药学纲要》。但是,这个内容还是比较简略,希望大家在学习以后还要进一步阅读《中药学讲义》,掌握更多知识,为学习方剂学、内科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想说明的两个问题先讲到这里。

下面讲中药学。学习中药学首先要了解中药学。中药学就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以及来源、采集、加工炮制、性能、适应证、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药学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基本理论。基本理论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我们将在总论里和大家介绍这些内容。另一个方面就是每味药物的性能、适应证、应用方法。我们准备在各论里逐一给大家介绍这些知识。下面讲总论,总论就是总地、概括性地给大家介绍一些内容。

一、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的起源是非常悠久的。几千年来,经过长期的临床治病,古人累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不断发展,从文献上关于中药记载的数字就可以看出来。

《神农本草经》是东汉时期的著作,是第一部中药学专著,也是第一次总结中药的书籍。它收药365种。

《神农本草经集注》是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这本书是第二次总结。它把当时的《名医别录》和上面提到的《神农本草经》合起来,收载药物一共730种。

《新修本草》是唐代李 、苏敬主编的。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药典性的著作。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是由国家组织了大批人员而编写的,然后又以国家的名义颁布到全国的,所以,它是药典性的著作。这本书收药844种。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唐慎微所著。这本书是以个人名义编撰的。它的历史价值是保存了宋代以前的大量文献资料,收药1746种。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所著。这本书是李时珍以他毕生的精力撰写而成的。该书“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工程量巨大。本书完成以后,影响也很广大,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还得到了世界医学的重视。该书收药1892种。

《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所著。这本书补充了《本草纲目》中没有的一些药。该书收集了921种药物,其中《本草纲目》没有的,有716种。所以,我们注意了,这个上面有“新增”两个字。“新增”就是指《本草纲目》里没有的。

《中药大词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南京编的,收药有5767种。

从上面这些主要的中药文献可以看出随着年代不断地推移,药物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加。汉代是365种,南北朝是730种,唐代是844种,宋代是1746种,明代是1892种,清代赵学敏又增加了716种,到《中药大词典》已经达到了5767种。这个数字明显增加。但是这只是中药发展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它还有其他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药性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发展。第二个方面,药物的应用范围有所扩大。比如,这味药原来只治疗这几个病,但是随着年代的发展,它又可以用于治疗其他方面的病症。第三个方面,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现在又用药物的成分、药理,甚至微量元素来进行研究,对于药物本质有了进一步深入的认识。这些方面也是中药的发展。所以,中药的发展还是很大的。我们作为中药工作、中医工作的人员,应当为中药进一步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炮制,就是中药加工制作的内容。为什么中药要进行炮制呢?炮制有四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消除和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因为有一些药物虽然能够治病,但是具有毒性或者副作用。通过炮制,可以使这些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消除掉毒性和副作用。第二个目的,改变药物的性能。药物具有一定的性能。通过炮制可以使中药更符合病情的需要。比如,生甘草是寒凉的,炙甘草则具有补益的作用,所以,炮制以后就可以使甘草变清热解毒为补益作用。第三个目的,便于制剂或储藏。制剂就是制成各种的剂型——丸、散、膏、丹等,那么通过炮制就可以制剂。药物吃不了,要储藏。通过炮制,使它干燥,那就便于储藏了。第四个目的,使药物纯净便于服用。服用的药物应当没有渣滓,比较干净,炮制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具体炮制有哪些方法呢?炮制的方法主要有下面五个大类。

第一类,修制。修制包括纯洁处理、粉碎处理、切制处理这三个方面。纯净处理就是使药物干净,比如,剥一剥、筛一筛、刷一刷。粉碎处理,就是粉碎、捣碎药物。切制处理,就是切、榨药物。这都是修制的方法。这一加工过程不需要其他辅料。

第二类,水制,就是用水加工药物,包括润、漂、水飞等。润就是用干燥的药物吸收一些水分,以便切制。漂,就是把药物放在水里面,浸润后再把水倒掉。水飞是将药物碾成粉质,再加水碾。这些过程都是用水来制的。当然,水制还有很多方法,此处仅为举例。

第三类,火制,是用火炮制药物,包括以下方法。炒,就是将药放在锅中炒。炙也是炒,但是加辅料,如加入醋、盐水等。煅,将药物放在火中烧,使药物质地松脆,以便碾粉。煨,就是将药物包起来,再放在火中烧,用文火烧,即煨。上述方法都是用火制。

第四类,水火合制,包括如下方法。煮,即放在锅中煮。蒸,就是放在蒸笼里蒸。淬,是先用火烧,之后放到水中,像石块、磁石这类,使用淬法,可以使药物质地更松脆。 ,是将药物放入沸水中短暂浸泡后迅速取出。这些方法既用火又用水,所以叫水火合制。

第五类,就是其他制法,包括发芽、发酵、制霜。这些都是特殊的炮制方法。发芽,是使一些药物发芽,如谷芽、麦芽。发酵,如炮制神曲。制霜,如炮制西瓜霜、巴豆霜。

总而言之,中药的炮制内容繁多,各有各的目的。这是制成中药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必须掌握的。

三、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就是中药的品性和功能。在介绍中药的品性和功能之前,我想先简述一下中药治病的机理。中药是可以治病的。那么它怎么会治好疾病呢?这就要由中药治病的机理来看。中药治病的机理主要有四:第一,祛除病邪;第二,消除病因;第三,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第四,纠正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这些方面实际上也是用药的目的。祛除病邪,是把病邪祛除掉。消除病因,祛除病邪也是消除病因了。但是,病因的范围比较广,比如七情六淫,都是病因。脏腑功能理应互相协调,但是如果有的脏腑出现了病证,就不协调了。比如肝气犯胃,脾虚基于肾虚,这就是脏腑之间的不协调。阴阳在身体里应当保持平衡,但是有时候或不足或过亢,就会造成病证的出现。中药可以起到这些治疗作用。

中药治疗这些病证,起到这些作用,又通过什么达到呢?这就和它的药性有密切联系了。药性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四气五味。四气五味又称气味,或性味。四气是指寒、凉、温、热。寒和凉是程度上的差别。温和热也是程度上的差别。但是寒凉和温热是性质不同的差别。凡是寒凉药都能够治疗热性的病证。凡是温热药都能够治疗寒性的病证。这就是四气的作用。五味的作用呢?五味有辛、甘、酸、苦、咸五味。辛味能够发散、行气、行血。甘味能够补益、和中缓急。酸味能够收敛固涩。苦味能够降泄、燥湿。咸味能够软坚、泻下。所以,四气和五味各有各的作用。但这里要说明三个问题。

第一,有人认为四气中还有平性。因为一般认为没有绝对的平,所以就不将平性作为单独的一个性来考虑了。第二,除了五味,还有人提出淡味和涩味。一般认为淡附于甘,涩的作用和酸味相近。所以,虽然是七个味,通常仍称五味。第三,性和味虽然各有其效,但是必须要综合看待。比如,某种药物味是辛的,气是温的,那就是辛温。综合分析效用,辛温的药具有发散寒邪的作用。如果味是甘的,性是寒的,甘寒的药物,综合起来,它的作用就是清热生津了。所以,四气和五味,两者应该要结合起来看待。以上是四气五味的内容。

第二,介绍升降浮沉的作用。升降浮沉,是药物具有的在人体里面四种趋向性的药性。大家知道,升是从下而上的,降是从上而下的,浮是浮在上面,沉是沉在下面。所以,升降浮沉就是药物在人体内的四种趋向性。但是,升和浮,两者一般是并称的。为什么呢?因为升是由下而上,最终还是在上面。降和沉也是并称的,因为降从上而下,最终还是在下面。所以,一般升浮并称,沉降并称。升浮有哪些作用?发表、升阳、祛风、散寒、涌吐、开窍。这些作用表现了什么呢?升浮主要的作用是向上的、向外的。沉降,有清热的作用,以及泻下、利尿、安神、息风、收敛、止咳平喘、止吐等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沉降是向下、向里的一些作用。所以,升降浮沉也与药物的功效密切相关。

第三,归经。什么叫归经?归经就是药物对于脏腑经络的选择性的作用。药物进入身体后,不是对所有的脏腑、经络都发挥作用,而是有选择地发挥作用,针对某一些脏腑、经络起作用,对另外一些脏腑、经络不发挥作用。这就是归经的意义。这个意义很重要。因为疾病发生基于一定的脏腑、一定的经络。如果是心脏的疾病,用肺脏的归经药物,就不能够达到治疗效果了。心脏病,应当要用归心经的药物来治疗,这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否则就不能够达到目的了。所以,归经学说,应该和上面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这几个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综合看待,才能够综合出药物的主要功效。

对于中药的性能,除了上面讲到的三个性能以外,实际上还有很多方面,如刚柔、走守。将来在讲义里可能会遇到这些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学习中药,主要为了应用。如果能够很好地懂得药物的应用方法,那么就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如果应用不当,虽然药物很好,治病已定,但是服用方法不对,也不能够起到作用。所以,应用方法也很重要。中药的应用有四个方面。

第一,就是药性七情的内容。药性七情,在《神农本草经》里就已经提出来了,即药物在应用的时候有七种情况。这七种情况除了单行以外,其他的六个都是药物配伍之间的关系。

相须,就是两味药配伍应用,能够起到促进功效的作用。

相使,就是两味药配合应用以后,一味药能够使另外一味药作用加强。

相畏,就是两味药配合应用以后,一味药的毒性能够被另外一味药抑制。

相杀,就是两味药配伍应用以后,一味药能够制止另外一味药的毒性、副作用。

相恶,就是两味药配伍应用以后,一味药的功效可以被另外一味药所消除、减弱。

相反,就是两味药配伍应用以后,导致毒性更强。

从这六个配伍的关系看,在临床应用上,我们就应当要考虑尽可能使用相须的药、相使的药,使它发挥更好的效果。对于相畏、相杀,要在应用毒性药物的时候加以考虑,使它既能发挥作用,又没有毒性。至于相恶、相反,就应该作为应用禁忌来考虑,不宜使用。

第二,用药禁忌;第三,剂量;第四,用法。这三方面我想请各位自己看讲义,不再讲了。 nYsABl7i453oYBAmVV7DNIH8sVZPJaHzGh8x4eKioA5KQZCAHqMSWmmlWytBIHw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