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四畔的概述

外科疾病以具有肉眼可见的局部病灶为特征,中医外科学除了重视病灶的辨证论治之外,还重视对病灶周围组织的辨证论治,并逐步形成了“四畔”的概念。“四畔”理论的形成,使外科疾病的局部辨证更加准确、全面。

第一节 四畔的相关概念

一、四畔

四畔是指外科疾病病灶周围组织这一特殊解剖部位。最早见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蜈蚣蜘蛛所螫方第五十九》,原文载:“四畔赤,中央有白脓如黍粟……治之法初得,磨犀角,涂之止。”历代中医外科学典籍多有记载,典籍中还有其他近义词,如“四围”“四周”“四旁”等。

二、四畔辨病

四畔辨病是指围绕病灶四畔的特征进行中医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诊断方法。

三、四畔辨证

四畔辨证是指围绕病灶四畔的特征进行中医证候辨识的诊断方法。

四、四畔理论

四畔理论即指通过病灶四畔的特征,辨识不同疾病、不同证候及其善恶顺逆转归,并着眼于纠正四畔的病理变化进行治疗及施治于四畔的诊疗理论。

五、四畔疗法

四畔疗法是指着眼于纠正“四畔”的病理变化进行治疗和施药、施术于“四畔”的治疗方法,如“箍围药”“贴熁药”“围针”等。清代的《医学源流论》专设《围药论》,提出“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中,尤当围药”,将以围药为代表的“四畔”疗法列为中医外治法的首位。

六、护场

护场是中医学描述“疔疮”病灶周围组织(四畔)出现红肿热痛等免疫反应的体征概念。出自明·王肯堂《证治准绳》,原文载:“疔之四围赤肿,名曰护场,可治……疔之四围无赤肿,名曰不护场,不可治。”《中医大辞典》解释为:“证名。指疔疮周围红肿局限者。疔肿之周围,根据火毒之严重程度,其红肿有局限而边际清楚者,有散漫而界限不清者。前者称之为护场,或名有护场,即该疔疮有保护场之意,易治;后者正相反,名为不护场,难治。”《汉中英语大词典》翻译为“Clear margin of sore:If a sore is characterized by redness around its focus within a clear and unextended range,it has clear margins.Otherwise it has no clear margins.”(护场:如果疔疮周围有清晰和未扩散的红肿,就是有护场,否则就是无护场。)

七、满天星

满天星出自《证治准绳·外科》卷二,病证名,原文载:“护场疮四围有赤肿,生多疮者,谓之满天星。”此为疔疮四畔的特殊体征之一,指疔肿周围赤肿,且生多个小疮肿者。如见有此证者预示病热较缓。

八、根盘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域,边缘清楚。为四畔的近义词。

九、应候

证名。见《外科启玄》(卷二·明疔疮治法论),其曰:“假如身上生一疮,而他处再生一小疮,谓之应候,用针挑破小疮,则泄其毒,谓之可治。不可治者他处无小疮,谓之无应候,毒之甚,故不可治也。”应候,指一处生疮,他处相应生一小疮的病证。此为热毒虽盛,但正气尚旺,能托毒外出之象,为顺证,预后良,又称有应。无应候指疔疮之外肉上无小疮,毒势凶险者,又称无应。

十、伴场疔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下·发无定位部·疔疮),其曰:“又有伴场疔,生于正疔左侧,仍照常法治之。”指疔发后,在其旁又生一疔与其相伴,故名伴场疔。

十一、箍围药

箍围药又称围药。是指外敷痈疽疮疡(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四周的药物,即敷贴疮面以外的一切外敷药的总称。箍围药借助药粉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从而使肿疡初起轻的可以消散;即使毒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从而早日成脓和破溃;如破溃后余肿未消者,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

十二、贴熁药

出自宋《太平圣惠方》,“痈肿者,所贴熁药,肿处若似有头,即当上贴温热膏药,引出其热毒……四畔赤焮处,捣生寒药贴熁之,折伏其热势……”治疗“发背”(背痈),“用贴熁药,皆须当中开孔,令泄毒气也。”这种贴熁药则相当于后世的围药。基本剂型是散剂,使用时用水、醋、鸡子白、浆水、猪胆汁、雪水、蜜、生油等调和成糊膏或软膏,外贴患处。

第二节 中医四畔学说的提出及意义

一、中医四畔学说的提出

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中,就体现了在辨病辨证时重视痈疽疮疡病灶周围区域(四畔)的临床表现,在局部治疗时重视在“四畔”这一区域进行施治的诊疗特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危害人们健康的已经不再是这些感染性疾病,而变成了癌症、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等慢性疾患。当人们面对这些新的顽疾、寻觅救世良方时,选择正确的研究思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病灶、病灶周围、整体等不同层次进行研究后,特别是随着细胞、分子水平的生物学进展,病灶周围在人们的视野中越来越突出,这正是中医外科古籍中提到的“四畔”。

目前中医外科文献中尚缺乏对中医学“四畔理论”的系统总结。在中医外科局部辨证中没有突出四畔辨证的重要意义,在总结临床上许多有效的中医外治法时,仅仅是从各个剂型、用法上进行总结,没有将箍围、熏洗、热熨、膏药、围刺等作用于“四畔”的治疗手段的特点突出出来。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仅重视病灶局部,忽视病灶周围和整体的弊病。

因此开展系统整理中医文献、初步构建出中医外科学“四畔理论”以及拓宽四畔理论应用涵盖范围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中医四畔学说的现实意义

随着西医学在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周围血管疾病等方面的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对病灶周围的微环境的认识在不断深入,意识到病灶周围组织病理生理变化的是疾病转归变化的关键所在,但是在治疗学方面尚未形成完整认识。

(一)脑血管疾病
1.脑缺血

局灶性脑缺血发生后,在缺血中心不可逆坏死区周围存在处于低灌注状态的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又称为病灶周围区。自从Astrup(1977年)将其定义为围绕在不可逆损伤区之外的电生理活动消失,但尚能维持自身离子平衡和结构尚完整的脑组织以后,半暗带便成了局灶性脑缺血中心坏死区以外可逆性损伤的代名词。在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机制及其临床治疗的研究中,IP是一个焦点和治疗针对的靶区,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IP概念的重要性即在于它是“潜在的可被挽救的缺血脑组织”,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而且及时地予以干预是可能的,在有利条件下,IP可能转化为正常灌流区;反之,则转化为坏死区并从缺血中心区向临近组织扩散。由IP概念引出的“治疗时间窗”概念对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在观念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迄今,绝大多数学者认为IP仅在缺血早期存在数小时(称之为“急性IP”),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国外有人提出缺血治疗的时间窗为1~3小时,国内根据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提出急性脑梗死溶栓或降纤等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起病后3~6小时以内。事实上,治疗时间窗并非一成不变,还受多因素的影响,既有普遍规律,又具个体化特点,以致有学者延伸了治疗时间窗,提出可能存在着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慢性半暗带”。慢性IP概念的确立,有助于促使临床医生在脑缺血后期(甚至包括后遗症期)仍能继续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探索出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局灶性脑缺血后,由于对梗死部位一般无法治疗,因而治疗目标逐渐被集中在梗死病灶周围区。通过及时治疗有可能使这些高度易受损区域(梗死有可能扩展到这些区)尽可能减小,或减轻最初受损区的损害程度。在病灶周围区,血液流变学及生物化学改变是相继发生的。所以局灶性脑缺血后继发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临床上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主要是以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为基础的分子水平研究,且主要集中在缺血后半暗带区的研究。因此,现代治疗学着眼于打破血液流变学异常引起的恶性循环(以缺氧开始,导致脑组织酸中毒和水肿,后者又加重缺氧)。胡湘蜀等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大鼠局灶脑缺血病灶周围新血管生成的情况对神经功能的修复有重要意义。洪云等发现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病灶周围皮质静脉征减少与较大的脑梗死体积相关,而病灶周围皮质静脉征增多与同侧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相关。

2.脑出血

在脑出血患者中,病灶周围的病理变化对病情演变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李昌等发现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及谷氨酸含量明显升高,微血管密度升高,脑水肿增加;微创清除血肿后,病灶周围组织ET-1水平、谷氨酸含量及血肿周围微血管密度也随之降低,脑水肿程度减轻。李颖慧等发现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ET-1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通过药物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ET-1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害。赵志靖等则发现大鼠脑出血病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水通道蛋白-4的上调有助于缓解脑出血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进展。

3.脑外伤

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临床中也逐渐重视病灶周围区域的研究。戴君侠等应用CT灌注成像研究颅脑创伤病灶周围血流灌注,发现病灶周围低灌注者较高灌注者预后差。

(二)心肌梗死

周迎春等认为心肌梗死发生后,存在于梗死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区域,类似于中医外科溃疡中的“护场”。这一区域的组织既不是坏死组织也不是正常组织,而是病理状态下的组织。这一区域是瘀血与邪气相争的主战场,影响预后。若正盛邪退,气血流通,脉络开通,则病变组织转变为正常组织;若邪盛正衰,瘀血加重,则扩大梗死面积,瘀滞越重正气愈伤。活血益气行气有保护“护场”的作用。亦即西医学所谓早期再灌注可以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有利于防止和减轻早期重构;晚期再灌注,则可减轻透壁性损害,促进梗死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保存心外膜组织,减轻重构。正常心肌与梗死区域的边界区域是室壁承受张力最大的地方,保持与梗死有关部分的冠脉通畅,可使该部分心肌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能使其扩张和变形减少。因此即使无助于缩小心梗面积,仍对抗重构有利。

(三)肿瘤

在肿瘤的诊治中,病灶周围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曾婕等通过超声弹性成像发现,乳腺实性肿瘤周围的红晕反映的是周围脂肪组织的厚度、轻度扩张的导管以及液性病灶情况。有学者分别通过对乳腺病变患者进行动态增强MRI或超声造影检查发现,较多恶性肿瘤患者肿块周围均出现增粗、扭曲的血管影,而良性患者较少出现。陈培强等也认为病灶周围血管征与乳腺恶性病变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周春祥总结近来研究最为热点的能够加固肿瘤局部的“护场”、防止肿瘤“邪”毒扩散、在抗肿瘤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肿瘤血管形成抑制因子,亦应属于荷瘤机体“正”的范畴。

(四)周围血管疾病

在周围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唐汉钧强调对慢性溃疡疮周的辨病和辨证,如静脉性溃疡疮周多伴有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等,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神经损伤性慢性溃疡疮周组织麻木无疼痛;化疗性溃疡一般损伤较深,且疮周组织硬化,血液供应较差;并根据疮周表现分为热毒夹湿证及气滞血瘀证,前者表现为疮周红肿触痛,皮温增高;或者表现为疮周皮肤瘀暗,刺痛隐隐。尚德俊教授针对一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端坏疽患者因盲目接受清创截趾术,导致创口不愈,坏死范围扩大,最终失去肢体的现状,强调应选择截趾术的时机,要点在于应在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形成明显的分界线、坏疽已停止发展、局部感染已基本控制后方可施术。此观念并不是见腐去腐,而是蕴涵了四畔辨证的要义。同时擅长应用熏洗疗法以促进患肢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患肢血液循环,并达到消炎祛腐、清洁创口的目的,以促进创口愈合。

西医关于病灶周围,主要是运用医学影像学手段和病理学检查手段,了解病灶周围的微观变化,以指导疾病诊断和判断预后;中医对病灶周围是看病灶周围的宏观体征。

参考文献

[1]《中医大辞典》编委会.中医大辞典(外科、骨伤、五官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07.

[2]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

[3]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71-72.

[4]尚德俊.新编中医外科学[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5:37.

[5]王中琳.下调脑区的激活及复健片作用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

[6]王拥军,卢德宏,崔丽英,等.现代神经病学进展[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99-120.

[7]胡湘蜀,周东,罗祖明.大鼠局灶脑缺血病灶周围新血管生成的相关实验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17(6):465-468.

[8]洪云,朱幼玲,黄治飞,等.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病灶周围皮质静脉征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1):36-40.

[9]李昌,王丽琨,伍国锋,等.超早期微创技术清除颅内血肿对家兔脑出血模型病灶周围脑组织ET-1及MVD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26):21-25.

[10]李昌,唐翠娥,付蓉,等.微创清除颅内血肿降低病灶周围组织谷氨酸水平及BBB通透性[J].重庆医学,2017,46(18):2471-2474.

[11]李颖慧,李军,任思颖,等.罗格列酮对家兔脑出血模型病灶周围内皮素-1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8,13(3):109-112.

[12]赵志靖,第五飞虎,邓毅恒,等.醒脑静对大鼠脑出血病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水通道蛋白-4的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48(10):1251-1255.

[13]戴君侠,孙军,陈茂华.CT灌注成像对颅脑创伤病灶周围血流灌注的鉴别意义[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5(9):694-696.

[14]周迎春,陈镜合,朱敏,等.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治则治法探讨[J].新中医,2002,34(12):6.

[15]曾婕,罗葆明,欧冰,等.病灶周围红晕在乳腺实性肿瘤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12):906-907.

[16]丁宁,陆淑娟,梁振,等.动态增强MRI早期强化比值联合病灶周围血管管径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8,40(2):145-148.

[17]周建桥,周春,李亚芬,等.冠状切面超声造影评估乳腺病灶周围血管[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7):510-513.

[18]陈培强,王翠艳,郝雯.动态增强磁共振对乳腺癌病灶周围血管征的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12,52(1):55-56.

[19]周春祥.对祛邪抗肿瘤方药扶正作用研究的思考[J].江苏中医,2001,22(6):4-6.

[20]唐汉钧.唐汉钧谈外科病[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67-70. rAtW6rsPgRNSNhz587XZyLc5PekaB3ouZp5VgEFfZijHnLI2gf9lCm7sqZx0Itx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