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仲景成书思维研究

当我们在用仲景理论和方药成功救治一个个急危疑难病患者时,发现了《伤寒论》所闪耀的思维学光芒。而当我们对全书包括思维在内的卓越成就进行深入研究时,一个问题凸显了出来,那就是仲景究竟是循着什么样的思路,以怎样的方法写成了这部不朽奇书的。

经过深入研究,我发现从准备到完成,仲景共经历了八个不同的思维转化,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伤寒论》成书的思维八步转化。

第一是摄取,即观察阶段。

坚持临床对大量患者反复细致地观察,并不断对表象进行系统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不断增多的大量临床资料,用固有理论已难于归类和解释,并难以将它们融入固有理论体系中去,以准确地用来指导临床。因而必须突破传统规则和方法限制,以求“破茧成蝶”。

第二是设想,即求异阶段。

在上一阶段成果的推进下,萌动了重新建立一套新理论体系的意念,设想将杂乱的临床资料系统化,将模糊的表述概念化,将辨治方法规范化,将已较稳定的内容模式化,从而对整个临床医疗进行一次全新的定向。但在行动过程中,发现一些疾病从证象到治疗方法都存在“异类”现象,即有着辨治的特殊性,需要加以区分。因此,建立粗略但却明晰的病类疆界域区即被提了出来。这时思维自然地转入了第三步。

第三是排除,即放弃阶段。

《伤寒论》以六经立论,因此,以六经原则进行考虑。将符合粗成体系的部分保留,形成六经框架,而把具有另外一类特性的疾病舍弃于六经体系外,另置篇章作分门别类论述。这就是原始书的杂病部分,亦即后世的《金匮要略》。

第四是构建,即成型阶段。

在临床资料不断增多,认识不断深化,六经体系完全建立,杂病部分也逐病逐证辨治清楚的情况下,瓜熟蒂落地进入了动笔成书的构建阶段。即以《素问·热论》和中国哲学基本观整体理论,以及当时哲学的重要概念如阴阳等为主要参考系,将原已粗成的体系进行整合、归类,构建起了六经框架雏形。但这个雏形既参照了旧论,又融合了新知,在概括纷繁病情的过程中,不仅发现有许多理论矛盾,而且发现有许多临床缺如必须修改、调整和充实。

第五是修改,即适应阶段。

它需要在不断修正理论、调整和改变框架的同时,将框架所需的临床内容不断镶嵌上去。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六经框架终于循着思维的进程得以确立,但还显得单薄,需要丰满。

第六是储备,即积累阶段。

这个积累已不再是理论框架的构建需要,而是临床具体证治的“真枪实弹”。即临床医案材料的充实,这就是《伤寒论》中生动医案特多的原因。至此,六经体系已被完整地构建了起来。但其整体效能如何,对疾病诊治的普遍意义怎样,需要再投入到临床这个特大的实试场进行验证。

第七是运用,即验证阶段。

当仲景通过总体验证,确信这个理论体系不仅成功地解决了从个体疾病到一类疾病的诊疗问题,而且确立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诊疗原则(即后人所谓的辨证论治原则)后,庄严地宣称,六经理论和杂病诊疗体系“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并对其思维学、方法学意义加以强调“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这是仲景在塑起中华医学里程碑时的庄严宣告,他宣告了中医临床医学从此诞生!

第八是总结,即成书阶段。

在经历了一生的勤求博采,一生的躬身临床,一生的艰苦探求和一生的破旧立新后,我们的医圣,以其硕大的双手,将光照中华、惠及寰宇的科学巨著《伤寒论》奉献给了医学界和科学界。

这是一部“珠沉渊而川媚,玉韫石而山辉”的永放光芒之宝典。

这是一部继往开来的划时代学术巨著。

这是一部尽百家之美、成圣人之奇、臻至高之境、开独创之域的奇书。

这是一部中医临床诊疗模式的永恒范本。

当然,这也是闪耀着超前科学思维的一面旗帜! nio/JFuLy5gzNV5fXatwro+AcvDrSTsNrT7AJ4ocVQG20zIl2dszlIVgZl7NqR4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