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单元
望诊

细目一 望神

1.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意义

续表

2.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意义

细目二 望面色

1.常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 常色指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表示人体精神气血津液充盈。我国正常人的面色应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是有神气、有胃气的表现。

(1)主色: 主色为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于个体特征,终生基本不变。但由于种族、禀赋的原因,主色也有偏白、偏黑、偏红、偏黄、偏青的差异。

(2)客色: 客色是指因外界因素(如季节、昼夜、阴晴气候等)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异,而微有相应变化的面色。如春应稍青,夏应稍红,长夏应稍黄,秋应稍白,冬应稍黑等。

2.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 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示的色泽。病色是以晦暗(即面部皮肤枯槁发暗而无光泽)、暴露(即某种面色异常明显地显露于外)为特点。

(1)善色: 善色指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说明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其病易治,预后较好。

(2)恶色: 恶色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说明病变深重,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其病难治,预后较差。

3.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续表

4.面部色诊的意义 ①判断气血的盛衰;②识别病邪的性质;③确定疾病的部位。

细目三 望形态

1.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形体强弱

(2)形体胖瘦

2.姿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动静姿态

续表

(2)异常动作: ①病人睑、面、唇、指(趾)不时颤动者,在外感热病中,多是动风预兆;在内伤杂病中,多是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② 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者 ,常见于 小儿惊风、痫病、破伤风、子痫、马钱子中毒 等。③ 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者 ,属 中风 猝倒神昏,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者 ,属 痫病 。④恶寒战栗(寒战),见于疟疾发作,或伤寒、温病邪正剧争欲作战汗之时。⑤肢体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多是痿病;关节拘挛,屈伸不利,多属痹病。⑥儿童手足伸曲扭转,挤眉眨眼,呶嘴伸舌,状似舞蹈,不能自制,多由气血不足,风湿内侵所致。

细目四 望头面五官

1.望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续表

2.面肿、腮肿及口眼歪斜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面肿: 面部浮肿,按之凹陷者,为水肿病,属全身水肿的一部分。

颜面浮肿,发病迅速 者,为 阳水 ,多为 外感风邪,肺失宣降 所致。

颜面浮肿,兼见面色㿠白 ,发病缓慢者,属 阴水 ,多由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所致。

③颜面浮肿,兼见面唇青紫,心悸气喘,不能平卧者,多属心肾阳虚,多由血行瘀滞,水气凌心所致。

(2)腮肿

痄腮 :指 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清,局部灼热疼痛的症状 。为外感温毒之邪所致,多见于儿童,属传染病。

发颐 :指颧下颌上耳前发红肿起,伴有寒热、疼痛的症状。为阳明热毒上攻所致。

(3)口眼歪斜

①口僻:单见口眼歪斜,肌肤不仁,面部肌肉患侧偏缓、健侧紧急,患侧目不能合,口不能闭,不能皱眉鼓腮,饮食言语皆不利者,为风邪中络所致。

②中风:若口眼歪斜兼半身不遂者,则为中风。

3.目的脏腑分属,以及望目色、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1)目的脏腑分属

(2)望目色

续表

(3)望目形

(4)望目态

4.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1)望口

(2)望唇

(3)望齿

(4)牙龈

5.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 望躯体四肢

1.望颈项

续表

2.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1)外形

1)四肢萎缩:指四肢或某一肢体肌肉消瘦、萎缩、松软无力。多因气血亏虚或经络闭阻,肢体失养所致。

2)肢体肿胀:指四肢或某一肢体肿胀。①四肢红肿疼痛者,多为热壅血瘀所致。②足部或下肢肿胀,甚至兼全身浮肿者,多见于水肿。③下肢肿胀,皮肤粗厚如象皮者,多见于丝虫病。

3)膝部肿大:① 膝部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多见于 热痹 ,为 风湿郁久化热 所致。② 膝部肿大而股胫消瘦 ,称为 “鹤膝风” ,多因 寒湿久留,气血亏虚 所致。

4)小腿青筋:指 小腿青筋暴露,形似蚯蚓 ,多因 寒湿内侵,络脉血瘀 所致。

5)下肢畸形:指膝内翻、膝外翻、足内翻、足外翻等,均属先天不足,肾气不充,或后天失养,发育不良。①直立时两踝并拢而两膝分离,称为膝内翻(又称“O”形腿)。②两膝并拢而两踝分离,称为膝外翻(又称“X”形腿)。③踝关节呈固定型内收位,称足内翻。④踝关节呈固定型外展位,称足外翻。

(2)动态

1) 肢体痿废 :指肢体肌肉萎缩,筋脉弛缓,痿废不用,多见于 痿病 。常因 精津亏虚或湿热浸淫 筋脉失养 所致;若双下肢痿废不用者,多见于截瘫病人。

2) 四肢抽搐 :指四肢筋脉挛急与弛张间作,舒缩交替,动作有力。多因 肝风内动,筋脉拘急 所致。

3)手足拘急:指手足筋肉挛急不舒,屈伸不利。多因寒邪凝滞,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

4)手足颤动:指双手或下肢颤抖,或振摇不定,不能自主。多由血虚筋脉失养,或饮酒过度所致。

5) 手足蠕动 :指手足时时掣动,动作弛缓无力,如虫之蠕行。多为 阴虚动风 所致。

6) 扬手掷足 :指热病中,神志昏迷,手足躁动不宁,是热扰心神所致。

7) 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指重病神志不清,病人不自主地伸手抚摸衣被、床沿,或伸手向空,手指时分时合,为 病重失神 之象。

细目六 望皮肤

1.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1)皮肤发赤: 皮肤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边缘清楚,灼热肿胀者,为丹毒。①发于 头面 者,名 抱头火丹 。②发于 小腿足部 者,名 流火 。③发于 全身 、游走不定者,名 赤游丹 。发于上部者,多由风热化火所致;发于下部者,多因湿热化火而成;亦有因外伤染毒而引起者。

(2)皮肤发黄: 面目、皮肤、爪甲俱黄者,为黄疸 。多因 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或脾虚湿困,血瘀气滞 等所致。① 黄色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 ,因 湿热蕴蒸,胆汁外溢肌肤 而成。② 黄色晦暗如烟熏色者,属阴黄 ,因 寒湿阻遏,胆汁外溢肌肤 所致。

(3)皮肤紫黑: 面、手、乳晕、腋窝、外生殖器、口腔黏膜等处呈弥漫性棕黑色改变者,多为黑疸,由劳损伤肾所致,周身皮肤发黑亦可见于肾阳虚衰的病人。

(4)皮肤白斑: 四肢、面部等处出现白斑,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病程缓慢者,为 白驳风 。多因 风湿侵袭,气血失和,血不荣肤 所致。

2.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1)斑: 指皮肤黏膜出现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摊于皮肤,摸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的症状 。可由外感温热邪毒,热毒窜络,内迫营血,或脾虚血失统摄,或阳衰寒凝血瘀,或外伤血溢肌肤所致。

(2)疹: 指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粟粒状疹点,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退色的症状 。常见于麻疹、风疹、瘾疹等病,也可见于温热病中。多因外感风热时邪,或过敏,或热入营血所致。

①麻疹:疹色桃红,形似麻粒,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延及颜面、躯干和四肢,疹发透彻后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因外感时邪所致,属儿科常见传染病。

②风疹:疹色淡红,细小稀疏,瘙痒不已,时发时止。为外感风热时邪所致。

③瘾疹:皮肤上出现淡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大小形态各异,瘙痒,搔之融合成片,高出皮肤,发无定处,出没迅速,时隐时现。为外感风邪或过敏所致。

细目七 望排出物

1.望痰、涕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1)望痰

痰黄黏稠,坚而成块者 ,属 热痰 。因热邪煎熬津液之故。

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 ,属 寒痰 。因寒伤阳气,气不化津,湿聚为痰之故。

痰白滑而量多,易咳出者 ,属 湿痰 。因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之故。

痰少而黏,难于咳出者 ,属 燥痰 。因燥邪伤肺,或肺阴虚津亏所致。

⑤痰中带血,色鲜红者,为热伤肺络。多因肺阴亏虚,或肝火犯肺,或痰热壅肺所致。

⑥咳吐脓血腥臭痰,属肺痈。是热毒蕴肺,化腐成脓所致。

(2)望涕

新病鼻塞流清涕 ,是外感风寒;鼻流浊涕,是外感风热。

阵发性清涕,量多如注,伴喷嚏频作 ,多属 鼻鼽 ,是风寒束于肺卫所致。

久流浊涕,质稠、量多、气腥臭者 ,为 鼻渊 ,是湿热蕴阻所致。

2.望呕吐物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1)呕吐物 清稀无臭 ,多因 胃阳不足 ,难以腐熟水谷;或 寒邪犯胃 ,损伤胃阳,导致 水饮内停,胃失和降 所致。

(2)呕吐物 秽浊酸臭 ,多因 邪热犯胃,胃失和降 所致。

(3)呕吐 清水痰涎,伴胃脘振水声 ,多为 饮停胃脘,胃失和降 所致。

(4)呕吐物 酸腐,夹杂不消化食物 ,多属 伤食 ,因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宿食不化,胃气上逆所致。

(5)呕吐 黄绿苦水 ,多为 肝胆湿热或郁热 所致。

(6) 吐血色暗红或紫暗有块 ,夹杂食物残渣,多属 胃有积热,或肝火犯胃,或胃腑素有瘀血 所致。

细目八 望小儿食指络脉

1.小儿食指络脉的正常表现 在食指掌侧前缘,隐隐显露于掌指横纹附近,纹色浅红略紫,呈单支且粗细适中。

2.小儿食指络脉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khd4af5A5KqZ/CLzV3/AeMUreUMVkl4Iz63yQ5bzhmYLYe36P4jQDYACHct9re7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