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针的基本手法主要有提插法、捻转法两种,两种手法既可单独应用,又可配合应用。
提插法是将毫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方法,是毫针行针的基本手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②刺入毫针。将毫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③实施提、插操作。插是将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提是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
捻转法是指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的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是毫针行针的基本手法。操作要点: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②刺入毫针:将毫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③实施捻、转操作。针身向前向后持续均匀来回捻转。
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以下6种。
循法是指在针刺前或针刺后留针过程中,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循按的方法。操作要点:①确定腧穴所在的经脉及其循行路线。②循按或拍叩,用拇指指腹,或第2、3、4指并拢后用3指的指腹,沿腧穴所属经脉的循行路线或穴位的上下左右进行循按或拍叩。③反复操作数次,以穴周肌肉得以放松或出现针感或循经感传为度。
弹法是指在留针过程中,医者用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操作要点:①进针后刺入一定深度。②以拇指与食指相交呈环状,食指指甲缘轻抵拇指指腹。③弹叩针柄:将食指指甲面对准针柄或针尾,轻轻弹叩,使针体微微震颤。也可以拇指与其他手指配合进行操作。④弹叩数次。
刮法是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操作要点:①进针后刺入一定深度。②用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轻轻抵住针尾。③用食指或拇指、中指指甲频频刮动针柄。可由针根部自下而上刮,也可由针尾部自上而下刮,使针身产生微微震颤。④反复刮动数次。
摇法是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摇法分为两种,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二是卧倒针身而摇。
(1) 直立针身而摇 操作要点:①采用直刺进针。②刺入一定深度。③手持针柄,如摇辘轳状呈划圈样摇动;或如摇橹状进行前后或左右的摇动。④反复摇动数次。
(2) 卧倒针身而摇 操作要点:①采用斜刺或平刺进针。②刺入一定深度。③手持针柄,如摇橹状进行左右摇动。④反复摇动数次。
飞法是指针刺后不得气者,用刺手拇、食指夹持针柄,轻微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操作要点:①刺入一定深度。②轻微捻搓针柄数次,然后快速张开两指,一捻一放,如飞鸟展翅之状。③反复操作数次。
震颤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刺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操作要点:①进针后刺入一定深度。②刺手拇、食二指或拇、食、中指夹持针柄。③实施提插捻转: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如手颤之状,使针身微微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