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里即心尖搏动处,位于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为诸脉之所宗。按虚里可了解宗气之强弱,疾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
虚里按诊时,一般病人采取坐位和仰卧位,医生位于病人右侧,用右手全掌或指腹平抚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的心尖搏动处,并调节压力,注意诊察其动气之强弱、至数和聚散等。
按诊内容包括有无搏动、搏动部位及范围、搏动强度和节律、频率、聚散等。
正常表现:虚里为诸脉之所宗。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怠,动气聚而不散,节律清晰一致,一息四五至,是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的正常征象。因惊恐、大怒或剧烈运动后,虚里动高,片刻之后即能平复如常,不属病态;肥胖之人因胸壁较厚,虚里搏动不明显,亦属生理现象。
虚里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为心阳不足;按之其动微弱,为宗气内虚;动而应衣,为宗气外泄;虚里搏动数急而时有一止,为宗气不守;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为心气衰绝;胸高而喘,虚里搏动散漫而数,为心肺气绝;虚里动高,聚而不散,为热甚(外感热邪、小儿食滞或痘疹将发)。
按肌肤时,受检者可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选择适宜体位,以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为原则,医生位于病人右侧,右手手指自然并拢,掌面平贴肌肤之上轻轻滑动,以诊肌肤的寒热、润燥、滑涩,有无皮疹、结节、肿胀、疼痛等。
若发现有结节时,应对结节进一步按诊,可用右手拇指与食指寻其结节边缘及根部,以确定结节的大小、形态、软硬程度、活动情况等。若诊察有肿胀时,医生应用右手拇指或食指在肿胀部位进行按压,以掌握肿胀的范围、性质等。
疮疡按诊,医生可将两手拇指和食指自然伸出,其余三指自然屈曲,用两食指寻按疮疡根底及周围肿胀状况,未破溃的疮疡,可用两手食指对应夹按,或用一食指轻按疮疡顶部,另一食指置于疮疡旁侧,诊其软硬,有无波动感,以了解成脓的程度。
肿硬不热,为寒证;肿处灼手而有压痛,为热证;根盘平塌漫肿,为虚证;根盘收束而隆起,为实证;患处坚硬,多无脓;边硬顶软,已成脓。
按尺肤时受检者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诊左尺肤时,医生用右手握住病人上臂近肘处,左手握住病人手掌,同时向桡侧转前臂,使前臂内侧面向上平放,尺肤部充分暴露,医生用指腹或手掌平贴尺肤处并上下滑动来感觉尺肤的寒热、滑涩、缓急(紧张度)。诊右尺肤时,医生操作手法同上,左、右手置换位置,方向相反。
尺肤部热甚,为热证;尺肤部凉,为泄泻、少气;按尺肤窅而不起,为风水;尺肤粗糙如枯鱼之鳞,为精血不足,或有瘀血内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