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例)摘要1】
高某,男,38岁。2020年10月17日就诊。
患者3小时前大量饮酒后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遂来就诊。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胁痛鉴别。
【病案(例)摘要2】
历某,女,33岁,已婚,职员。2019年5月24日初诊。
患者因家务琐事长期操劳。2个月前出现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惫,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
时间:50分钟。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白浊鉴别。
【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 胃痛。
中医证候诊断: 湿热中阻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胃脘部灼痛为主症,中医辨病为胃痛。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中阻证。
病因病机分析: 饮酒过度,湿热蕴结,胃气痞阻。病位在胃,病性属里属实。
中医类证鉴别: 需与胁痛鉴别。
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
中医治法: 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方剂: 清中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香附9g,陈皮9g,黑山栀6g,川楝子6g,延胡索6g,炙甘草6g,川黄连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 带下过多。
中医证候诊断: 脾虚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出现带下量多,绵绵不断为主症,中医辨病为带下过多。带下色白,质稀薄,无臭气,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惫,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故辨证为脾虚证。
病因病机分析: 脾运化失常,水谷之精微不能上输以化血,反聚而成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而为带下。
中医类证鉴别: 需与白浊鉴别。
白浊是指尿道流出混浊如脓之物的一种疾患,而带下秽物出自阴道,两者病变部位不同,可资鉴别。
中医治法: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剂: 完带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白术12g,山药15g,党参15g,炒白芍10g,苍术10g,柴胡12g,车前子20g(包煎),黑芥穗9g,陈皮10g,延胡索15g,白芷12g。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