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3岁。2020年3月5日初诊。
患者12天前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自服“白加黑”后症状缓解。昨日出现皮肤紫癜,色泽新鲜,起病急骤,紫斑以下肢最为多见,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有的甚至互相融合成片,伴发热,口渴,便秘,尿黄。
查体:T 38.4℃,P 100次/分,R 18次/分。皮肤紫癜,色泽新鲜,紫斑以下肢最为多见,形状不一,大小不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小板18.5×10 9 /L,血小板平均体积偏大,可见大型血小板。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2.骨髓象:可见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轻度增加,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产板型巨核细胞显著减少(<30%)。
3. PAIg及血小板相关补体(PAC 3 )阳性。
陈某,女,8岁。2020年1月9日初诊。
2天前患儿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偶咳,自服感冒冲剂效果不佳,1天前出现头面部及胸背部皮疹、瘙痒,部分结痂。
查体:T 38.2℃,P 96次/分,R 24次/分。精神可,面红润,躯干部可见散在红色丘疹及疱疹,疱浆清亮,少许结痂,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数。
辅助检查:白细胞4.6×10 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5%,淋巴细胞百分比53%。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时间:50分钟。
中医疾病诊断: 血证; 中医证候诊断: 血热妄行证。
西医诊断: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西医诊断依据
1.广泛出血累及皮肤、黏膜。
2.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3.脾不大。
4.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有成熟障碍。
中医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剂: 十灰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大蓟10g,小蓟10g,荷叶15g,侧柏叶12g,茅根20g,茜根12g,山栀12g,大黄9g,牡丹皮12g,棕榈皮12g。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应严格卧床,避免外伤。注意止血药的应用及局部止血。
2.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常用泼尼松,每天30~60mg,分次或顿服,病情严重者用等效量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好转后改口服。待血小板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逐步减量(每周5mg递减),最后以每天5~10mg维持治疗,持续3~6个月。
3.脾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适应证:①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3~6个月无效。②泼尼松维持量每日需大于30mg。③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证。④ 51 Cr扫描脾区放射指数增高。
禁忌证:①年龄小于2岁。②妊娠期。③因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4.免疫抑制剂治疗:不宜首选。
适应证:①糖皮质激素或切脾疗效不佳者。②有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切脾禁忌证者。③与糖皮质激素合用以提高疗效及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常用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等。
5.其他治疗:达那唑为合成雄性激素,与糖皮质激素有协同作用。氨肽素口服。
6.急症处理:适用于:①血小板低于10×10 9 /L者。②出血严重、广泛者。③疑有或已发生颅内出血者。④近期将实施手术或分娩者。常选用的方法有:①血小板悬液输注,可根据病情重复使用。②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③血浆置换,可有效清除患者血浆中的PAIg。④大剂量甲泼尼龙,可通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而发挥治疗作用。
中医疾病诊断: 水痘; 中医证候诊断: 邪郁肺卫证。
西医诊断: 水痘。
西医诊断依据:
1冬春季发病,有水痘接触史。
2初起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颜面、躯干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结痂。
3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中医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利湿。
方剂: 银翘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连翘20g,金银花12g,苦桔梗9g,薄荷3g(后下),竹叶9g,生甘草5g,芥穗9g,淡豆豉9g,牛蒡子9g。
五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对症治疗:皮肤瘙痒可应用含0.25%冰片的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局部涂擦。
2.抗病毒治疗:对重症或有并发症或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及早使用抗病毒药。首选阿昔洛韦。
3.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对水痘病程有不利影响,可导致病毒播散,应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