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某,女,49岁,已婚,农民。2019年12月17日初诊。
患者反复突发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1年,发作时口中有声,口吐白沫,每次约5分钟意识恢复。近1个月发作频繁,收住院进一步治疗。现症:突发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时有发生。平时头晕目眩,两目干涩,心烦失眠,腰膝酸软。
查体:T 36℃,P 90次/分,R 20次/分,BP 110/70mmHg。发作时查体见意识不清,四肢抽搐,面唇发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时有中断,双肺闻及痰鸣音,深、浅反射消失。舌红少苔,脉细数。
辅助检查:脑电图可见棘波、尖波。头颅CT:未见异常。
傅某,女,3岁。2012年12月10日初诊。
患儿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经服“感冒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儿发热,咳嗽喘促,面赤气粗,口渴,鼻扇,唇红而干,喉间痰鸣,痰多而稠,舌质红,苔黄而腻,脉滑数。既往体健。
查体:T 39℃,急性病容,面色赤,神清,呼吸急促,唇红而干,精神欠佳,胸部对称,无畸形,两肺呼吸音粗,右下肺有少量细湿啰音,心尖冲动位置及心浊音界正常,P 135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包块。
辅助检查: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增强,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血常规:WBC 7.5×10 9 /L,N 60.6%。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时间:50分钟。
中医疾病诊断: 痫证; 中医证候诊断: 肝肾阴虚证。
西医诊断: 癫痫。
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突发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发作时口中有声,口吐白沫,醒后如常。
2.查体:深、浅反射消失。
3.辅助检查:脑电图可见棘波、尖波。
中医治法: 补益肝肾,育阴息风。
方剂: 左归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熟地黄24g,山药12g(炒),枸杞子12g,山茱萸12g,川牛膝12g(酒洗,蒸熟),制菟丝子12g,鹿胶12g(敲碎,炒珠,烊化),龟胶12g(切碎,炒珠,烊化)。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
(1)GTCS首选药物为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次选丙戊酸钠。
(2)典型失神发作及肌阵挛发作首选丙戊酸钠,次选乙琥胺、氯硝西泮;非典型失神发作首选乙琥胺或丙戊酸钠,次选氯硝西泮。
(3)部分性发作和继发全面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其次为苯妥英钠、丙戊酸钠或苯巴比妥。
(4)儿童肌阵挛发作首选丙戊酸钠,其次为乙琥胺或氯硝西泮。
2.神经外科治疗
(1)手术治疗的适应证:①难治性癫痫:患病时间较长,并经正规抗痫药治疗2年以上无效或痫性发作严重而频繁。②癫痫灶不在脑的主要功能区,且手术易于到达;术后不会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③脑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癫痫,可经手术切除病变者。
(2)常用方法:前颞叶切除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癫痫病灶切除术,大脑半球切除术等。脑立体定向毁损术等方法对难治性癫痫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疾病诊断: 肺炎喘嗽; 中医证候诊断: 痰热闭肺证。
西医诊断: 小儿肺炎。
西医诊断依据:
1. 3岁幼儿,急性起病,冬季发病。
2.以发热、咳嗽、痰多、喘促、鼻扇为主症。
3.肺部有细湿性啰音。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不高,示病毒感染可能性大。
5. 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增强,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
中医治法: 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方剂: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炙麻黄3g,生石膏20g(先煎),杏仁6g(后下),前胡6g,虎杖6g,黄芩6g,桑白皮6g,苏子6g,葶苈子6g,制胆南星5g,细辛15g,生甘草3g。
五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1.病因治疗:抗感染治疗,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2.对症治疗: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祛痰剂、支气管解痉剂。低钾血症时补钾。中毒性肠麻痹时,应禁食,胃肠减压,应用酚妥拉明。
3.有适应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选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4.治疗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