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药资源与栽培的特点和地位

一、中药资源与栽培的内涵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中药资源是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是指一定地区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的总和。广义的中药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养殖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药用植物、动物及其产生的有效物质。20世纪以来,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剧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中药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及对动植物的过度采捕、生物生存栖息地的破坏等,造成中药资源不断萎缩。由此导致中药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中药资源学面临的重要任务。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蕴藏量、品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是在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药用矿物学、生物学、生药学、药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

中药绝大部分来源于药用植物。所谓中药栽培是指专门研究中药植物的生态习性、生长发育规律、产量与品质形成、栽培技术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直接服务于植物类中药材生产的应用学科。中药栽培主要涉及保证“植物-环境-措施”这一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各项农艺措施,包括了解不同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选地整地、繁殖和育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的防治等各种栽培技术措施,满足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中药材的品质。

中药材栽培过程中,产量是生产目标之一。此外,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质量直接决定着中医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必须时刻关注产量与质量问题。为保证中药的产量与质量,中药栽培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究中药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每种中药植物均具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如不清楚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就不能确定适宜的种子处理方法及贮藏条件,就无法实现种子繁殖;不了解药用植物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条件的需求,就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获得品质优、产量高的中药材;不了解药用植物对肥料的需求规律,就无法实现合理施肥,从而无法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等。只有了解清楚,才能有目的地选择适宜的栽培区域和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二是加强中药植物的栽培区域环境选择与调控研究。不同的药用植物,生物学特性不同,其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有明显差异。当环境条件不能满足中药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时,就要采取一定措施对环境进行调控,如人参遮阴、地黄起垄等,否则就不能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开展中药栽培,就离不开生态问题。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平衡失调后,中药资源不断遭到破坏,野生中药蕴藏量急剧减少,某些珍稀中药种类已濒于绝迹。资源在减少,用量在增加,供求矛盾日益扩大,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不仅关系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安全保障与经济发展。为解决这一矛盾,首先需要更好地保护、合理地利用中药资源,制定一些中药资源保护的措施,禁止乱采、乱挖野生中药资源。在适宜地区建立特定品种的自然保护区,加大保存中药资源物种的力度。鉴于此,就需要相应的中药资源与栽培技术,需要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中药资源与栽培也就应运而生。

二、中药资源与栽培的特点

中药资源与栽培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拥有独特的技术体系和特点。

(一)中药资源与栽培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我国中药资源有1.1万余种,其中常用中药资源有500余种,大面积栽培的有250种左右。由于中药资源种类繁多,其生长习性、繁殖方法、采收加工、药用部位、生长年限及对环境要求的多变性,形成了中药资源与栽培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生产中需要因地制宜地调整栽培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如种植人参、黄连等耐阴植物时需搭设荫棚来提供一定的荫蔽条件;种植地黄、忍冬等喜阳植物时则需选择阳光充足的地块;种植菊、红花等花类中药时需要打顶促进分枝,以增加头状花序数量、提高花的产量;种植浙贝母、白术等以根及根茎入药的种类时常于现蕾前剪掉花序或花蕾,可以起到终止生殖生长、提高根及根茎产量的目的。

(二)中药资源与栽培更加注重产品质量

“医无药不能扬其术”,中药资源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决定着中医临床的治疗效果。中药植物栽培具有经济属性,必须重视质量问题,稳定和提高药材质量才能保证中成药和中医临床的安全、有效,这是中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中药资源与栽培强调药材道地性

药材多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性,即所谓“道地性”。传统意义上的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临床长期优选出来的,具有特定地域、品质和疗效更好、质量稳定、被世人所公认的药材。良好的生态条件、悠久的栽培历史、独特的产地加工技术及优良的种质资源是道地药材形成的主要原因,遗传、环境和人文作用(含生产技术等)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基本条件。在中医药发展的早期,人们通常重视药材是否来自原产地,是以道地药材作为质优的标志。将药材与地理、生境和种植技术等特异性联系起来,形成了关药、北药、怀药、浙药、南药、云药及川药等道地药材类别。

(四)现代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体系与技术方法有待完善和提高

我国中药资源与栽培历史悠久,甚至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但其科学高效的栽培技术及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还远远落后于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目前,很多中药种类尚处于半野生状态,已形成的栽培品种特别是具有推广价值的优良品种还很少;沿用传统种植技术或经验的现象还很普遍,生产管理比较粗放,科学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尚不健全,致使药材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的现象较为突出。同时,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问题凸显,已成为制约中医药国际化、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瓶颈。

中药资源与栽培学科建立时间尚短,许多领域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因此,必须加强中药资源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研究,综合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农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与技术,强化药用植物资源与栽培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加快中药资源与栽培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逐步完善中药资源与栽培学的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

(五)药材市场的特殊性

中药材市场与一般农产品市场不同,有其特殊性。

1.中药材质量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标准,同时为体现质量差异,市场流通的中药材通常有产地、规格、等级之分。

2.中医在利用中药治疗疾病时,需要辨证论治,多行复方配伍,不同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有异,相互之间不能随意替代,因此中药材消费有品种齐全的特点。

3.中药是在医生或执业药师的指导下使用的,患者自主选择品种、质量的权限有限,因此专业人士对中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4.中药材“少了是宝,多了是草”,开发或栽培中药资源时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做好预测,尽量使品种、种植面积与市场需求量相适应。

5.在特殊疫情发生时往往导致某些药材的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甚至缺货断档,除了加强市场管理外,也需要做好中药资源的储备工作。

此外,中药资源还具有可再生性、可解体性、有限性、动态性、地域性、多用性等自身特点。

三、中药资源与栽培的地位和作用

1.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资源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民族在对中药资源与栽培的长期开发利用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中药在保障人类健康、保持社会稳定繁荣方面发挥其独特的重要作用。伴随着“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理念的认知普及,天然食品和植物药受到大众的青睐,丰富的中药资源和以养生健身为核心的中医药理论,已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中药资源在推动我国国际交流中展示出了不可小觑的力量。

2.中药材对中医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中药材作为中药、保健食品、化妆品、香料、生物农药及部分化学药物生产的原料或添加剂,是相关产业的源头,其资源蕴藏量、产量和质量对多种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中药材的社会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中药资源的危机将会日趋严重,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中药资源危机的严峻挑战。可见,中药资源的蕴藏量、产量及其可持续利用,是保障中药资源的供应、中药和相关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中药资源与栽培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 我国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来看,中药资源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其中的药用植物资源,不仅是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脆弱的生态环境所需要的重要先锋植物和环境保护植物,如起到固沙作用的甘草、麻黄、沙棘、肉苁蓉等。其中的药用植物资源影响着生物圈的平衡,是生物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中断,都有可能打破生态系统固有的平衡。可见,中药资源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平衡和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开发利用时,在保持其良好的生态价值的条件下,力求获得较大的经济价值,从而最终实现中药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4.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开展中药材栽培可以帮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许多地区通过发展中药材,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了“精准脱贫”,发挥了稳定农村社会的积极作用。

5.中药资源是中药产业发展的源头 中药材生产是中药产业的第一个车间,开展中药材栽培,建立稳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为各种中药产品提供产量足、质量优的药材原料,是整个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稳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是中药饮片、中成药及中药保健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而且还能稳定市场价格、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ASgo2UdKZQaP/QSp8ECqdlCvyTU2SIYzLN4zsXnWRDtp/64yTIOSwTK6Hq7ViS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