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药资源的调查

一、中药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中药资源调查是指对野生、栽培或养殖的药用动植物及药用矿物资源的调查工作,它是进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更新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曾于1960年、1969年和1983年进行过3次大规模的全国中药资源调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2008年12月开始筹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相关工作,并于2011年8月组织开展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目前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此项工作。

中药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中药资源的现状及发展动态,为合理、充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提供信息和依据;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方针、政策、计划,以及经济和环境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中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制定长期、中期或短期的生产计划提供依据,也可用于检查、评价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和计划执行情况。调查过程中可能发现的新药源,又可进一步丰富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调查的任务是摸清中药资源家底,包括中药资源的品种数量、分布和蕴藏量,为指导生产、制定区域内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提供依据,为当地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及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了解与中药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情况,完善中国传统药物知识信息体系,充分发掘中药民族药及民间药物传统知识的价值,促进中国药用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依据。

二、中药资源调查的组织与准备工作

(一)组织准备

1.申请 在开展调查前应按有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任务下达部门申请,提交计划任务书。

2.组建调查组织机构 建立由调查单位和调查区域有关部门组成的组织机构,包括野外调查、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的组织机构。

3.开展技术培训 培训的重点在于生态学知识、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仪器、数据库、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等。使参加调查的人员熟悉调查方法和技术标准,提高实测、目测和使用仪器的能力,掌握地形图、遥感图像资料和数据库、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资料准备

1.自然环境资料的准备 主要是查阅和收集调查地区的地图资料,包括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等部门的区划图。大范围的区域性资源调查,还应收集航空照片、卫星照片等遥感资料。

2.中药材生产和利用资料的准备 收集调查地区药材生产和收购部门的有关经营资料,如历年收购和销售的中药材品种、数量、分布、产地等资料。收集中药材生产方面的文件和统计资料、地方病的资料、当地民间实用的中草药品种等资料。

3.社会经济状况及其他资料的准备 包括调查地区的人口、社会发展情况、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的资料。此外,还应向熟悉地方中药资源的相关人员了解情况,为野外调查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三)物资准备

根据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工具、仪器设备的准备和调试工作,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查,依据野外调查工作的需要,做好生活物资和安全保障方面的准备工作。

(四)技术准备

制定调查技术方案和确定取样调查方法为技术准备中较为重要的工作。

1.确定调查方案和工作计划 明确调查目的、对象、范围、路线、工作时间、参加人员、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的成果,确定各单位和部门的职责。

2.确定调查方法 传统中药资源调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线路调查,标本采集与记录,统计品种数量与分布情况。

(2)样地样方的调查,对目标品种进行蕴藏量的估算。

三、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一)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1.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中药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区域社会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联系。一般情况下,区域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时,中药资源的保护、经营和开发水平也相应较高,中药资源对地方经济的作用也就越重要。因而,在进行中药资源调查时,有必要进行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历史状态的调查。调查中药产业产值占区域总产值的比例,其发展趋势及定位;调查中药产品市场状况,包括中药产品的种类,历年中药野生药材的收购量,栽培或养殖药材产量,市场需求量;调查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情况,包括历年中药的采收情况、采收方式与数量变化,以及是否有利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经营;调查中药资源保护和更新的实施情况;调查除中药资源外的其他相关资源利用状况对中药资源的影响,如森林资源、水资源、动物资源、植物加工利用、旅游资源等对中药资源的影响。

2.自然条件调查 自然条件与中药资源关系密切,自然条件对中药资源的形成、演替、生长、数量等都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中药资源尤其是药用植物的生长又影响着自然环境。进行中药资源调查时,自然条件的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地理环境 即调查地区所在行政区划、经纬度、地形地貌条件(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情况)、交通干线等。

(2)气候条件 包括热量、水分、日照、灾害天气情况等。最好是收集调查区域内或附近气象观测站的资料。

(3)土壤条件 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特征、土地利用现状、药用植物和其他植物根系分布状况等。

(4)植被条件 植被是一个地区植物区系、地形、气候、土壤和其他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在调查范围内,对植被类型如森林、草原、沙漠等分别记载其分布、面积和特点。对于主要植物群落,特别是拟调查药用植物种类的植物群落,应进行系统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种类的组成、优势植物种群及其多度、郁闭度、盖度、频度等。

3.中药资源品种数量、分布情况的调查 是中药资源调查最主要的内容。通过调查,确定调查区域内具有的中药资源种类(品种)数量、分布情况内容。

4.药材蕴藏量调查 是中药资源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中药动物、中药植物、中药矿物的蕴藏量。

5.中药资源的更新调查 中药植物、中药动物资源属于可更新资源,更新方式有自然更新(即自我更新和繁殖)与人工更新。中药植物资源更新调查是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确定合理年允收量等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二)中药资源调查的方法

1.线路调查法 线路调查法是在调查区域内按一定的原则确定若干条具有代表性的线路,沿线路调查,记载中药植物、中药动物的种类,采集中药植物、中药动物标本,观察生境,目测中药植物的多度,估测中药动物的数量等。目的在于掌握一定区域内中药植物、动物资源的种类与分布、种群特征等基本情况。

2.访问调查法 就是向调查地区有经验的药农、收购员或民间医生等进行书面或口头调查。这种方法是调查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虽然不够精确,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调查方法。

3.详查及样地调查法 详查又称全面调查或详细调查,常在国土资源调查或区域内林业资源调查中使用,是在线路调查的基础上,调查所有的资源种类和贮量。中药资源调查中,采用的是样地调查,即在调查区域内设置若干个一定面积的样方,然后对样方内的药用资源进行调查,或抽取部分样方统计药用资源的种类、数量和重量,从而推断出整个地区的药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和蕴藏量。

4.卫星遥感、航空遥感调查法 对于有一定面积的栽培植物、开阔地区群集性的大中型动物、生活在偏僻地区或人类难以达到的地区的动物或植物,可利用卫星、航空遥感调查进行统计数量和产量。

5.统计报表调查法 这是一种以统计表格形式和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布置,而后逐级汇总上报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特别适用于对种、养殖的中药资源调查。如对栽培中药材的调查,在种植时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记录种植的面积情况,逐级汇总,得到种植的总面积,根据农户上报的实际采收面积和产量,结合历史资料及气候因素,估计可能产量,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这种方法对于生长区域狭小且大面积栽培的药材统计是可行的,1983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时也多采用这种方法。

6.中药动物资源的驱赶调查法 是以驱赶的方式进行的动物数量的直接计数调查。调查人员以一定路线通过一个区域轰赶出所要调查的动物,记录人员位于测定区域对面边界,并沿测定区域边缘统计被轰赶出来的动物。该方法仅适用于容易步行和有良好可见度的平坦开阔地带。

7.中药动物资源的粪堆计数法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在一定时间内动物粪便的积累与群体密度有关。如大角鹿每24小时约排出13堆粪便,在一定单位区域中的粪便数可按每头鹿每天排13堆粪便计算。用此法先要知道动物在调查地区的居留时间,然后在已知的一段时间内计数。计数在随机抽样的样地(如4m 2 的圆形样地)或样带上进行。

先求出调查样地(带)的平均粪便堆数,再计算单位面积的粪堆数,最后根据单位时间内动物的排粪次数估算动物种群数量。粪堆计数法适用于森林地,但在多雨和蜣螂多的地区不太适宜,因雨水冲洗或动物吞食而会出现较多误差。

8.比例估算法 是以一个已测定群体的变化为基础,估算种群总量的调查方法。如捕捉一定数量的鸟套上环再释放,当以后某一时期内再看到或捕到这些鸟时,可根据捕捉鸟群中环志鸟与非环志鸟的比例估计其种群数量的大小。

四、中药植物资源调查

(一)野生中药植物资源调查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内容,主要有生态环境、生物群落特征、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种群数量特征、药用资源的贮量及种群的更新能力等。

1.生态环境调查 对调查区域的地理条件、气候资料、土壤和植被等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记载到相应的表格中。

(1)自然条件调查 包括气候、地理、地形、土壤等条件的调查。通常可以从当地气象局、国土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获取部分资料和数据。

(2)植被特征调查 植被是一个地区植物区系、地形、气候、土壤和其他生态因子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优势种或建群种及其组成、植被外貌、植被分层特征、群落状态、地被植物等内容。

2.中药植物种类及其种群特征调查 中药植物种类调查是中药资源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对调查区域进行线路调查,了解中药植物种类的分布规律,采集带有繁殖器官和药用部位的原植物3~5份,并制成腊叶标本(表3-1)。

在种类鉴别的基础上,对重要中药植物种群的特征进行进一步调查,包括植物的生长状况(如植株高度、分枝情况和冠幅等)、种群密度及其对地面的覆盖程度、种群年龄结构和繁殖特征等。

表3-1 中药植物标本采集记录表

img

(1)植物群落 群落的所有植物种类及其个体在空间中的配置状态形成了群落结构。一般根据群落中的优势植物种类来命名。若群落中有分层现象(上、中、下层),每层中取其主要植物命名,同层中种名与种名间用“+”连接,不同层间用“-”连接。

(2)密度 也称多度,是单位面积上某种植物的个体数量,通常用计数方法测定,通常用株(丛)/m 2 表示;也可采用目测法估计,用相对概念来表示,如非常多、多、中等、少、很少5级,这种方法准确度较差,但操作简便。

(3)盖度或郁闭度 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遮盖地面的百分率,反映了植物在地面上的生存空间,也反映了植物利用环境及影响环境的程度,可分为投影盖度和基面积盖度。投影盖度是指植物枝叶在一定地面所形成的覆盖面积占地面积的比例;而基面积盖度一般对乔木而言,通常用基面积或胸高处断面积来表征。

(4)频度 是指某一种植物的个体在调查区域中出现的百分率,一般采用出现某种植物的样方数与全部样方数之比。它不仅表示该植物在群落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还可以说明该种植物的自然更新情况。

(5)种群年龄结构 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段中个体数量之间所占的比例。一般主要针对木本或多年生草本中药植物的调查。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一般不调查。种群的年龄结构对种群繁殖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迅速扩张的种群中,中、低年龄组的比例较大;在停滞的种群中,各年龄组处于平均分配状态;而在衰退的种群中,年老的个体可能占大多数。按照种群的年龄比例可绘成年龄金字塔,年龄金字塔的形态指示着种群发展动向。

(6)繁殖特性 主要包括繁殖方式和繁殖力。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包括孢子或种子繁殖,也有通过出芽、分蘖等营养繁殖方式。种群的繁殖力与其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出生率是植物繁殖产生新个体的能力,常用单位时间内出生新的个体数来表示。死亡率是指种群死亡的速率,是种群内数量衰退的因素。种群的大小与其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密切关系。如果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一定、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加大;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数量减少,种群密度减少。

3.中药植物资源蕴藏量调查

(1)中药植物资源蕴藏量的相关概念 ①中药植物的生物量:是指某一地区某种中药植物的总量,包括药用部分和非药用部分。②药材蓄积量:是指一个地区某种药材的总生物量,即只包括可以入药部分的总量。③药材蕴藏量:是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的总蓄积量。④药材经济量:是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有经济效益那部分蕴藏量,即只包括达到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量,不包括幼年的、病株或达不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的那部分量。⑤单株产量:指一株植物药用部位(如根、根茎、全草、叶、果实或种子)的平均产量(克/株)。⑥年允收量:是指平均每年可允许采收药材的经济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可持续利用的采收量。

(2)中药植物资源蕴藏量的调查 调查一般采用样地、样方法。一般来说,由于调查目的和种类不同,样地、样方的设置原则和方法也不相同。由于中药植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植物的各种类型,样地、样方的设计比较复杂,很难用一种样地、样方的设定包括完全。因此,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对重点品种的蕴藏量调查采用样方套的方法,指导各地进行调查。在代表区域内设置若干调查单元(地块),采用系统抽样法设置样地,在每个样地可以按照等距法设置5个样方套,规定:①每个样方套由6个样方组成,其中包括1个10m×10m主要用于调查乔木的样方;1个5m×5m主要用于调查灌木的样方;4个2m×2m主要用于调查草本的样方。②以样地位置为中心点,在其1平方公里范围内布设样方套。③每个样方套内的6个样方采用固定编号,如图3-1所示(10m×10m的乔木样方编号为1,5m×5m的灌木样方编号为2,2m×2m的草本样方编号为3、4、5、6),还可根据“种-面积曲线法”确定样方的最小面积。

img

图3-1 样方套

先确定一个小面积样方进行植物种类数量调查,然后根据一定比例逐步扩大样方面积并分别进行调查,当样方的面积扩大10%而植物的种类数量增加不超过10%时,这时的面积可以作为最小样方面积的标准。

对于样方的数量应该是越多越好,但在考虑到实际的工作量时,所调查的样方则又应该少些,以花费较少的人力、时间和资金取得最接近实际情况的结果。一般来讲,调查样地的数量与调查采用的取样方法、调查地区的资源状况和调查所需达到的精度要求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进行调查之前,可以根据调查精度要求、方法和地区的基本情况,对样地数量进行估算。对具有某种特征的总体进行调查时,样方的数目一般不得少于30个,在实际操作中亦可视具体情况决定。

中药植物资源的蕴藏量计算如下。

1)单位面积(或样方)中中药植物蓄积量的计算方法:投影盖度法估算蓄积量:投影盖度不取决于植株数目和分布状况,而是取决于植株的生物学特性。

根据拟调查植物种群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设置标准样方,然后计算某种中药植物在样方上的投影盖度。其计算公式:

U = XY

式中: U 为样方上药材平均蓄积量,单位g/m 2 X 为样方上某种植物的平均投影盖度; Y 为1%投影盖度药材平均重量,单位g。

采用投影盖度法计算蓄积量的方法,适用于很难分出单株个体的中药植物。一般在群落中占优势且呈丛状生长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可采用该方法。

样株法估算蓄积量:在设置的标准样方内,统计中药植物的株数和单株药材的平均重量,估算单位面积上药材的蓄积量。其计算公式:

W = XY

式中: W 为样方面积药材平均蓄积量,单位g/m 2 X 为样方内平均株数,单位n/m 2 Y 为单株药材的平均重量,单位g。

样株法适用于木本植物、单株生长的灌丛和大的或稀疏生长的草本植物,但对于根茎类和根蘖性植物,由于个体界限不清,计算起来比较困难,此时的计算单位常常以一个枝条或一个直立植株为单位。

2)中药植物资源的蕴藏量计算方法:某种中药植物资源的蕴藏量与该种植物在某地区占有的总面积及单位面积上的产量有关。一般是采用估算法,首先要了解所调查的中药植物在哪些群落中分布,然后计算这些群落的总面积。中药植物资源的蕴藏量就可按下式计算。

蕴藏量=单位面积蓄积量(或产量)×总面积

年允收量计算的关键是药材的更新周期,只有了解更新周期才能准确地计算年允收量。波里索娃提出了下列的年允收量公式:

img

式中: R 为年允收量; P 为经济量; T 1 为可采收年限; T 2 为该植物的更新周期;( T 1 + T 2 )为采收周期。植物资源蕴藏量调查记录如下(3-2)。

表3-2 植物资源调查样地记录表-资源蕴藏量

img

4.中药植物资源更新调查 中药植物资源更新能力的调查,关系到中药植物资源采挖后能否迅速得到恢复和确定合理的年允收量等问题,也是保证中药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和保护的重要依据。中药植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与采挖强度有直接关系,应设计不同的采挖强度加以研究。更新能力的调查一般采用设置固定样方跟踪调查的方法。其样方的大小和数量与产量调查应尽可能一致。样方的布局也应随机设定(表3-3)。

表3-3 植物资源天然更新野外样地记录表

img

(1)地下器官的更新调查 主要是调查根及地下茎每年的增长量,采用定期挖掘法和间接观察法。①定期挖掘法:适用于能准确判断年龄的植物,在一定时间间隔挖取地下部分,测量其生长量。经多年观察得出更新周期。②间接观察法:是根据植物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相关性来调查地下器官的更新情况。在调查时,只调查其地上部分的有关指标,通过公式推算出地下部分的年增长量。

(2)地上器官的更新能力调查 首先要调查中药植物的生活型、生长发育规律,然后调查它的地上生物量和伴生植物。逐年连续进行,包括单位面积中药植物资源产量、单位面积的苗数及苗的高度等,并分析各种因子对野生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每年对中药植物的药用部位增长的数量进行连续测量,由此计算更新周期。

(二)人工种植药材资源调查

1.生态环境调查 调查内容、要求与野生资源调查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其资源形成过程既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又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因此,要对生产基地的大气环境、土壤质量、灌溉水质量进行调查和检测。

2.栽培管理调查

(1)种植技术措施调查 依据中药植物栽培生产的技术环节进行调查,育苗或直播种植的中药植物需要调查记载的主要内容有种子来源(产地)和处理方法,播种期、播种方式、播种深度和播种量,育苗方式(露天或保护地),育苗密度及间苗时期等。移栽种植的中药植物需要记载的内容主要有移栽种苗的来源(产地)和规格(大小或高度)、移栽时间和方法、移栽密度(行距和株距)及其他技术措施。

(2)田间管理措施调查 灌溉和排水技术措施调查包括灌溉方式、灌溉量、灌溉次数和时间、排水方式和时间等。对施肥技术措施调查包括施肥方式(基肥、追肥、种肥等)、肥料种类、施肥量及施肥时间等。对病虫害防治调查包括病虫害发生种类、时间和危害程度,使用农药的种类、浓度和时间等。另外,中耕、除草、修枝打杈(尖)、摘蕾、修根或整枝等措施也应记载。

(3)采收加工技术调查 药材采收加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入药部位、采收时间、采收方法、产地加工方法等。将上述三项调查记载内容进行综合整理,可编成调查记录表,便于开展调查记载工作(表3-4)。

3.中药植物生长状况调查 草本中药植物的生长发育观测内容主要包括:根系的类型、长度和分枝情况;茎的高度、生长速度、分枝情况;叶片数目、单叶的生长速度、单株叶面积等;萌芽期、现蕾期、花期、幼果出现期、果实成熟期、果实的生长量、单株种子产量等。木本中药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还要观测茎的粗度、枝条数量和长度、树高、冠幅等。

4.生物量、药材产量和药材蓄积量调查 对于大面积种植的同一种中药植物,其生物量或药材产量的调查可参考农作物产量测定方法;对于小面积种植的种类,可设置标准样方(地)抽样调查。根据标准样方测定结果可估算出单位面积药材产量及药材蓄积量。

表3-4 中药植物栽培技术和抚育管理措施调查记录表

img

五、中药动物资源调查

(一)野生中药动物资源调查

1.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调查 对中药动物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的调查是中药动物资源调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主要调查以下内容。

(1)栖息环境调查 调查野生中药动物的生存环境及特点,了解中药动物的生存状况、分布等。调查的内容及要求同中药植物资源调查。

(2)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调查 生物学特性调查主要是生长发育规律、繁殖特性调查(包括繁殖方式和繁殖的周期、数量等)。生活习性调查主要是食性、活动习性等的调查。食性调查主要调查动物取食食物的种类。很多动物在不同季节或者不同生长阶段食性会发生转变,对于这些动物,要调查在某些时期的特殊食物需求。调查动物的昼夜活动规律和季节活动规律可以了解动物的行为,还可了解动物的群居性等生活方式。

2.中药动物种类和种群数量调查 根据动物的类群确定调查方法,设置野外检测样地,记录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资料,并按照要求捕捉动物标本、采集动物药样品,拍摄动物活动、栖息环境等录像资料或照片资料;同时也要对伴生的植物、动物种类进行调查。一般来说,对于水域生物,一年调查4次,应在产卵期、洄游期、活动期调查;鸟类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各调查1次;两栖类、爬行类一年期间应调查3~4次;哺乳类、陆上昆虫类一年期间调查4次;陆生动物的调查避免在降雨时或气候骤变时进行。

3.野生动物资源种群变化调查 主要调查动物的出生与死亡、迁入与迁出,编制某种动物的生命表或动物种群数量重建表,主要指标有种群的性比、年龄结构、出生率与幼仔哺育成功率、成活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季节性波动和年波动等。对长期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便预测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

(二)养殖中药动物资源调查

养殖中药动物的场所环境、养殖方法与中药动物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进行养殖中药动物资源调查时,主要调查内容有养殖环境、动物习性及养殖管理技术、药材采收及加工方法、药材产量调查等。

1.养殖环境调查 包括养殖场所的位置及地形地貌,水源和供水条件,场舍的建筑结构,场所和场舍中的光照、温度、湿度,场舍的消毒,人员隔离等。

2.动物习性及养殖管理技术调查 饲养方式一般分为圈舍、池沼、洞穴等。动物生活习性需要调查的内容较多,如水栖或陆栖,冬眠开始和结束时间,喂食方法、时间、数量,饮水时间和数量,活动的时间等。同时还要调查饲料的种类、来源和加工方法。对动物疾病防治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类型及其防治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用药种类和数量等。另外,动物体内外寄生虫也应该作为调查内容之一。

动物生长发育需要了解的主要指标:性成熟期,配种年龄、季节和方法,妊娠期,每次或每年繁殖数量;生长速度、寿命长短;药材采收的年龄和季节等。对于昆虫的饲养,还要调查其变态时间等。有些动物是整体入药,有的只是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入药,如麝香、牛黄、熊胆等,故调查时应写清入药部位,最适宜的采收时间、采收方法和产地、加工方法。同一种药材有时采收加工方法不止一种,尽量调查全面,最好能把各种加工方法的优缺点都写上。

3.药材产量调查 动物药产量调查较简单,先测出单位个体的药材产量,再估算出养殖群体的药材总产量。在计算产量时,应注意只能计算可以采收药材的动物,未到采收年龄的动物不能计入。

六、中药矿物资源调查

中药矿物资源是可作为中药使用的矿物资源,包括不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矿物,也包括生物化石。其调查工作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医药部门开展的社会性资源调查;二是地质勘探部门进行的矿床勘查。

(一)中药矿物资源的社会调查

中药矿物资源的社会调查主要包括中药矿物资源的种类、使用历史、收购量和收购渠道、销售量和销售渠道等。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借助地质勘查的有关技术方法,开展专业性资源蕴藏量调查,探明资源储量。

(二)地质矿床的普查与勘探

一般根据矿床的地质特点、类型及工作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矿床的普查与勘探工作。此项工作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区域地质测量和地球物理工作、矿床普查、初步勘探、详细勘探、矿山用地范围内已开采矿床的勘探、开发勘探。

(三)中药矿物资源开发利用调查

矿床的开采,特别是加工原料时产生的有害工业废水往往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露天开采时,常常形成新的地形、土壤和植被的破坏。中药矿物的资源调查应重点注意这些问题,其开发利用应以不破坏环境、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及不造成浪费为前提。

(四)样品和图像资料采集

1.样品的采集 矿物药材样品鉴定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受取样及样品处理方法的影响。因此,取样前应注意中药矿物资源的名称、来源、产地、生成环境、清洁程度等并详细记录,取样时随机抽取,且样品数要足够。对于一般的样品,不必粉碎得过细,以避免粉碎过程中的污染。特殊的样品需要用特殊方法处理,如光明盐、大青盐等,水分含量较高,取样时应注意水分含量和包装。

2.图像资料的采集 主要包括采集矿物自然分布形态和特定目标矿物图像,可应用小型的数码相机和手提式电脑,然后在室内对野外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还可以用显微镜成像系统进一步分析有些岩石矿物。对于在一定区域内大范围分布的中药矿物资源,也可以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和遥感技术进行资料记录和分析。

七、中药资源调查的内业工作

外业调查结束后,需要及时整理调查资料,将核对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中药资源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内业工作是分析中药资源调查质量、形成调查成果的重要部分,必须高度重视。

(一)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

1.对区域性调查收集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按地区分专题内容进行汇总编表。

2.对标准样方的测定数据进行整理,并将同一个地区的样方按照生境类型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出测定数据的统计参数,最后按生境类型将统计结果填写到专门设计的汇总表中。

3.对采集的动物、植物标本进行实验室鉴定和专家鉴定,对采集的药材样品进行药材质量分析。根据调查鉴定结果,应着手编写中药资源物种名录。每种物种应包括中文名称、俗名、拉丁学名、生境、分布、花果期、功效等几部分。

4.在野外资源调查中获取的大量原始数据资料,经过整理汇总后,以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样本数据资料来推断总体资源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可以获知调查地区中药资源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可以掌握调查区域资源的贮量和资源的更新规律,评价资源的状况,根据社会的需要,做出具体的开发利用规划及保护管理措施。

(二)中药资源地图的绘制

中药资源地图是将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或蕴藏量等科学、形象地用地图的形式反映出来。

1.中药资源地图的类型

按资源图的内容来分,可分为以下四类:

(1)中药资源分布图 主要反映中药资源种类(或物种)的分布。这类分布图又分为地区性资源地图和单品种中药资源地图。地区性资源地图综合反映某地区中药资源情况,它对了解当地中药资源相关情况比较便利,同时也适于考查各种中药植物混合分布与单独分布的规律。单品种中药资源地图只反映一种中药资源的分布,但这种地图对充分利用和开发某种中药资源的实用价值较大。

(2)群落分布图 它是在原有植被图的基础上,结合广泛的中药资源调查而绘制的某种中药植物的群落图。根据这类图提供的信息,可减少资源调查的范围,并能计算出某种中药植物所占有的面积,还可为蕴藏量的计算提供参考。

(3)中药资源蕴藏量图 主要反映某种资源的蕴藏量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它是在进行广泛的蕴藏量调查基础上绘制的。

(4)中药资源区划图 它是在气候区划、植被区划等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参考农业区划、林业区划等资料,依据中药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生产情况而制定的专业性区划。它既能反映中药资源的生产特点,又能反映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

按照比例尺划分,可分为三类:①大比例尺资源图,比例尺为1∶15000~1∶20万的资源图。②中比例尺资源图,比例尺为1∶20万以上至1∶100万的资源图。③小比例尺资源图,比例尺为1∶100万以上的资源图。

2.中药资源地图的编绘

(1)中药资源分布图的编绘 地区性资源地图的绘制方法是在一定比例尺(一般是1∶100万或1∶1万)的地图上把该地区所产的主要药用植物或动物用符号表示出来。单种药用植物资源地图是在地图上用小点或符号表示出药用植物的分布,小点的多少也可以表示蕴藏量;还可用特殊颜色或线条来标明分布地区的地形、气候或有无开采价值等。调查的路线愈多,范围愈广,所绘制的资源分布图愈详尽。这些地图只能表明所调查植物的大致分布,而不能表明分布的实际面积,也不能表示量的关系。

(2)群落分布图的编绘 这种分布图的编绘需借助植被图,根据中药资源调查获得的资料才能完成。编绘群落分布图时所选择的植物群落应是含有较大量的某种植物,并有采收价值,并在图例中表明这些植物群落中所调查种类的多度等级。

(3)中药资源蕴藏量图的编绘 这类图的编绘需要准确调查各种群落类型中某种药用植物的蓄积量和某一地区的群落面积,然后计算出总蕴藏量。如果是省级图应以县(或主产乡镇)为单位,县级图至少要以乡镇为单位。蕴藏量大小一般是以圆圈或其他符号来表示。

(4)中药资源区划图的编绘 中药资源区划的对象是不同等级的地域系统,又可分为国家、省(区)、地(市)、县不同的行政区域范围。在编绘中药资源区划图时,要搜集有关本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在中药资源调查中获得的各种资料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单品种资源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确定不同等级的地域单元。按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划分不同等级的中药区,根据区划结果绘制区划图。另外,在编绘中药资源区划图时,还应参照区划地区的农业区划图、林业区划图等专业性区划图,对于图面的基础性要素和分区边界,要尽可能与它们一致。

(三)调查报告的撰写

中药资源调查报告是对调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的资料,内容包括工作任务,调查组织与调查过程的简述,调查地区地理条件概述,调查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概述,中药资源调查的各种数据、标本、样品及各种成果图件等;最后对调查地区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或建议。中药资源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格式如下:

1.前言 包括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调查范围(地理位置、行政区域、总面积等)、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工作过程、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和完成结果的简要概述。

2.调查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 包括调查地区的人口、劳动力、居民生活水平、中药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从事中药栽培养殖的劳动力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所受基础及专业教育程度等情况。

3.调查地区的自然条件

(1)气候 包括热量条件、光照、降水和生长期内降水的分布、霜冻特征和越冬条件等。

(2)地形 地形变化概况、巨大地形和大地形概况、地形特征与中药植物资源分布的关系。可附地形剖面图加以说明。

(3)土壤 包括土壤类型和肥力条件,调查地区土壤侵蚀、盐碱化、沼泽化等生态因素,中药植物资源与土壤条件关系,在开发利用中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等。

(4)植被 调查地区植被类型(森林、草地、农田、荒漠等)、分布及各种植被条件与中药植物资源的关系等。

4.调查地区中药资源现状分析 主要包括中药植物资源种类、数量、储量、用途、地理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引种栽培生产现状、保护管理现状。附各种数据表格及分析结果。

5.调查地区中药资源综合评价 包括种类情况评价(种类数量、利用比率、利用潜力及科学研究等)、质量评价、生产效率评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开发利用潜力(资源的动态变化、受威胁状况、经济价值重要性等)。

6.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资源评价的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依据、方法、意见和建议。

7.调查工作总结与展望 对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代表性做出分析和结论;指出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要补充进行的工作。

8.各种附件资料

(1)调查地区中药资源名录。

(2)调查地区中药资源分布图、储量图和利用现状图等成果图。

(3)分析测试数据及各种统计图、表等。 ZtDD02EgKDriMOeKNFSC0N0iCFwZrykh2qfuVpAoo+QEG92aQXD6h/2CJzlLQNL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