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戏台(上)

我在上海的时候,看戏的机会总共只有两三次。我成为速成的戏剧通,那是去北京以后的事了。不过在上海见过的演员中,有许多当代的名伶。像演武生的有名气很大的盖叫天,花旦有绿牡丹、筱翠花等。不过,我在谈这些演员之前,得先介绍一下戏园子的光景,不然读者们会弄不明白,中国的戏剧究竟为何物。

我在上海去过的剧场,其中有一个叫天蟾舞台。是一幢全新的白色三层建筑。其二层和三层为半圆形,围着黄铜栏杆。不消说,这是模仿了时下流行的西洋建筑。天顶上垂下三只明晃晃的大灯,照得整个舞台熠熠生辉。观众席的地面上铺着地砖,上面排放着藤椅。不过,即便是坐在藤椅上也不可掉以轻心。我向来惧怕臭虫,可有一次,我和村田君一起往这藤椅上一坐,手腕上就被臭虫叮了两三个包。不过好在,看戏的过程中大体没什么不快,整体来说,这儿还算干净。

舞台的两侧各悬挂着一只大时钟(不过其中一只停了)。钟的下方是色彩浓艳的烟草广告。舞台上方的横楣上,在白漆雕的玫瑰和叶形装饰中,写着“天声人语”四个大字。舞台看着比有乐座宽敞,且这里也装了西式的脚灯。说到帷幕,在区分不同的幕时完全不使用帷幕。只有在更换背景时才会使用幕布,而作为背景的幕布上画的是苏州银行和三炮台香烟(即Three Castles)的低廉广告。这儿的帷幕,都是从中间向两边拉开的。幕布拉上的时候,幕布上的背景便把后方全都挡住。背景多为油画,描绘室内或室外的风景,新旧不一。不过种类也就那么两三种,所以无论演的是姜维骑马,还是武松杀人,背景始终一成不变。舞台左边坐着手持胡琴、月琴、铜锣等的乐师。其中还有一两个戴着鸭舌帽的老师。

顺便介绍一下看戏的顺序。甭管是一等座还是二等座,进去以后先坐下就行。中国的规矩是先入座,再买票,这一点甚为便利。一旦坐定,便有热水烫过的毛巾和印好的戏单送过来,当然,还有大碗茶会送过来。至于瓜子和劣质点心,只要坚决地对他讲“不要不要”就行。说到毛巾,自从我目睹邻座一个仪表堂堂的中国人拿它狠狠地擦完脸后又用它擤鼻涕之后,便也决定“不要”了。费用的话,看戏的钱加上给剧场里杂役的小费,一等座好像是一元五角到两元左右。之所以说“好像”,是因为我从未自己付过钱,都是村田君帮我付的。

中国戏剧的特色,首先在于它敲锣打鼓的喧嚣声远比想象的要大得多。特别是遇到武戏—―武打部分比较多的戏剧时,舞台上的几个壮士,仿佛真的要一决胜负似的睥睨着舞台的一角,拼命地敲打着铜锣,这听着可一点也不像“天声人语”。其实,刚开始我还没习惯时,都要拿两手捂着耳朵才能坐得下去。可是我们村田乌江君就不一样了,锣声渐弱时他还觉得差了点意思。而且,即便是在剧场外面,只要是听到这锣声,他大抵就能猜出演的是哪出戏。“这锣声听着可真过瘾啊。”―—每当听村田君这么说时,我都怀疑他是否过于兴奋了。 32fiw/iBmbzeJwoJ+S46lopg49wkTgRh7NVSaE0zkZlRxaiKjZ2Usj/eKgSnchH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