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驿站和使节

张德芳

居延汉简和悬泉汉简中的道路里程简,给我们提供了从长安到敦煌的基本路线、走向、里程以及停靠站体系。这是两汉时期丝路东段的主干道。

第一段:京畿段。“长安至茂陵七十里,茂陵至茯置卅五里,茯置至好止(畤)七十五里,好止至义置七十五里。”这五个站点中,长安、茂陵、好畤是著名的历史地名,至今有遗址留存。好畤在今陕西乾县东郊的好畤村,茯置在茂陵与好畤之间,义置在今永寿县以北。这一段路程全长255汉里,合今106千米。也就是从长安出发,经今兴平县境之茂陵,过乾县、永寿、彬县进入泾水流域,而后经长武进入今甘肃东部的泾川、平凉。

悬泉置遗址

悬泉汉简

第二段:安定段。“月氏至乌氏五十里,乌氏至泾阳五十里,泾阳至平林置六十里,平林置至高平八十里。”这一段从月氏到乌氏、泾阳、平林、高平,240汉里,近100千米。高平是汉代安定郡首县,遗址在今固原市原州区。泾阳古城在今平凉市西北安国乡油坊庄村北,大体位置在东经106°30′41.17″,北纬35°39′15.66″左右。里程简所记从泾阳到高平140汉里,合58千米左右。中间有一个平林置,当是泾阳和高平之间的一个驿置,位置在中间偏南。泾阳县以南依次为乌氏和月氏,分别相隔20千米,因此按里程简的记载,乌氏的位置当在今崆峒区,月氏的位置当在今崆峒区以东四十里铺。总之,这一段路线是从平凉东部往西北到固原,然后绕过六盘山经靖远(北周曾置乌兰关)到甘肃景泰。

第三段:武威段。“媪围至居延置九十里,居延置至䚢里九十里,䚢里至揟次九十里,揟次至小张掖六十里,小张掖去姑臧六十七里,姑臧去显美七十五里。”媪围、居延置、䚢里、揟次、小张掖、姑臧、显美7个站点,全长472汉里,合今196千米。这是横贯武威郡的路线。汉代的媪围,即今景泰县芦阳镇响水村北的窎沟城遗址,位于东经104°13′7.50″,北纬37°7′37.51″。䚢里的大体位置在今古浪县大靖镇,揟次在今古浪县土门镇西3千米左右。小张掖在今凉州区以南二十多千米的武家寨子一带。小张掖即汉之张掖县,前面冠以“小”者,以示区别于同名的“张掖郡”。由于汉代先设张掖郡,后从中分离出武威郡(内辖张掖县),这就造成了张掖县不在张掖郡而在武威郡的状况。姑臧即今天的凉州区,显美在今天凉州区西北32千米的丰乐堡。

第四段:张掖段。“删丹至日勒八十七里,日勒至钧耆置五十里,钧耆置至屋兰五十里,屋兰至氐池五十里,氐池去觻得五十四里,觻得去昭武六十二里府下,昭武去祁连置六十一里,祁连置去表是七十里。”这一段有9个站点,484汉里,合今200千米,是横贯张掖境内的东西大道。其中删丹、日勒、屋兰、氐池、觻得、昭武、表是七地是当时的县城所在地,而钧耆置、祁连置是两个驿置。

第五段:酒泉段。“玉门去沙头九十九里,沙头去乾齐八十五里,乾齐去渊泉五十八里。右酒泉郡县置十一,六百九十四里。”这一段只有西半段4个地名玉门、沙头、乾齐、渊泉(属敦煌郡),而东面的7个站点尚不得而知。不过简文后面一句总括的记载“右酒泉郡县置十一,六百九十四里”,可知横跨酒泉停靠站点的数目和过境里程,总共11个站点,694汉里,合今288千米,站点平均相距28.8千米。横跨酒泉郡的路段大致如此。

第六段:敦煌段。进入敦煌郡以后,再没有具体里程的记载。但敦煌郡六县在汉代的县城遗址基本确定,再加上悬泉置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汉简,敦煌郡境内从东面的渊泉到最西面的广武隧道,东西横跨300千米,汉简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传马员三百六十匹”的记载。这九所厩置中,渊泉置、冥安置、广至置、龙勒置四置设在当时的县城。玉门置、鱼离置、悬泉置、遮要置是交通线上的驿站(还有一置尚不得而知)。进入敦煌后,通过这些县城和驿站专设的传舍邸店,行旅商客可以西南出阳关,西北出玉门。

这六段路线,从陕西彬县到甘肃泾川将近90千米、从宁夏固原到甘肃景泰200千米,因简牍残缺而有所中断,其余都是连在一起的。河西四郡有35个站点,安定和京畿有记载的站点有10个。从今天的西安到敦煌近2000千米的距离,除上述两段空白300千米外,其余1700千米的路段上,分布着45个停靠站点,平均每两个站点相距约38千米。这就是汉简给我们提供的丝绸之路东段明确具体的行程路线,也就是严耕望先生所考定的唐代丝路东段的北道,是两汉时期丝路东段的主干道。

驿使图壁画砖

魏晋

长35,宽17(单位:厘米)

嘉峪关市新城魏晋5号墓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砖面以白粉涂底,墨线勾勒,红黑色敷彩。画面正中绘一信使,头戴黑帻,着皂缘中衣,左手持棨传文书,跃马疾驰。马身涂黄色,上有红色的斑块,四足腾空,长尾平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西北边疆驿使驰送文书的情景。

嘉峪关市新城魏晋5号墓于1972年底发掘,1973年8月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复原展示。该墓为长斜坡墓道多室壁画墓,由墓道、墓门、前室(二耳室)、后室组成,地面上有圆形封土堆。墓门上有五至七层砖砌拱券,拱券上端有砖建门楼,门楼上有彩绘纹饰和壁画。墓葬为双人合葬墓,木棺置于后室,黑漆木棺的棺板上原应有彩绘。由于被盗,墓中仅出土陶器、铜器、银器和竹木器等少量随葬品。门楼、墓室中均绘有壁画,共75幅。门楼上绘双虎和力士以及装饰性图案。前室四壁遍布壁画,以正对墓门的南壁为中心,向其余三壁展开,南壁西侧画有男、女墓主人宴饮图各一幅。前室墓门至后室过道以东有壁画30余幅,除一幅墓主人出行图外,其余都是反映墓主人庄园经济生活的壁画,内容有狩猎、采桑、畜牧、犁地、扬场,果木园、鸡群等,驿使图壁画砖也位于前室东壁。前室墓门至后室过道以西也有壁画30余幅,主要表现墓主人生活情况的壁画,内容有庖厨、进食、养猪、宰牛,守门犬、羊、骆驼等。后室南壁共有壁画10幅,绘绢帛、丝束以及麈尾、圆盒、刀等生活用具。(李慧奉)

河西道驿置道里簿简

西汉|木

长13.5,宽1.5,厚0.5(单位:厘米)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简文为:

仓松去鸾鸟六十五里

鸾鸟去小张掖六十里

小张掖去姑藏六十七里

姑藏去显美七十五里

(第一栏)

氐池去觻得五十里

觻得去昭武六十二里府下

昭武去祁连置六十一里

祁连置去表是七十里

(第二栏)

玉门去沙头九十九里

沙头去乾齐八十五里

乾齐去渊泉五十八里

右酒泉郡县置十一,六百九十四里

(第三栏)

悬泉置遗址是继居延遗址之后简牍出土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该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甜水井东南,因出土的汉简上书“悬泉置”三字而定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0至1992年,分两个阶段进行了全面发掘。遗址由主体建筑坞堡和坞外附属建筑仓、厩构成。遗址内出土有简牍2.1万余枚,纪年简最早的是武帝太始三年(前94年),最晚为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其中以宣、元、成帝时期的简牍最多。据出土的汉简,悬泉置遗址西汉武帝时称“悬泉亭”,昭帝时改称“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除却简牍之外,遗址内还出土有漆器、木器、陶器及麻、皮毛、丝绸、纸张等众多遗物。

河西道驿置道里簿反映了西汉末年哀、成时期和王莽时期丝绸之路上武威、张掖、酒泉三郡部分驿置的名称、次第、里数等情况。木简第一栏记述武威郡沿途各县里程,向西延及张掖郡的显美;第二栏记述张掖郡沿途各县里程,向西延及酒泉郡的表是;第三栏记述酒泉郡沿途各县驿置里程,向西延及敦煌郡的渊泉。

南道道里集簿简

西汉|木

长13,宽1.5,厚0.5(单位:厘米)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简文为:

张掖[郡],千二百七十五[里]。冥安,十百十七[里]。

武威[郡],千七百二[里]。安定[郡]高平,三千一百五十一里。……

金城[郡]允吾,二千八百八十里,东南。

天水[郡]平襄,十千八百卅[里],东南。

东南去刺史□三□……□八十里……长安,四千八十……

在西北地区发现的大量汉简中,出土过不少道里簿之类的简牍。现在最著名的是出自敦煌悬泉置的《河西道驿置道里簿》、出自内蒙古额济纳施破城子的《高平道驿置道里簿》,以及悬泉置《南道道里集簿简》。后者也属于《驿置道里簿》一类,但更为宏观。简中记载了从悬泉置到张掖、武威、安定、金城(兰州)、天水、刺史治所(应为陇,今陇城镇),再到长安的距离,相当于西汉稍晚些时候开通的南道(相对于固原而言),所以,我们在此称其为“南道道里集簿简”(初师宾)。根据专家的考证,这几枚简基本上记述了从长安出发,沿泾河北上到甘肃平凉,再北跨过六盘山到固原;从固原渡黄河进入景泰,越过乌鞘岭进入甘肃,再走河西走廊到武威、张掖、酒泉一直到敦煌的一条官道。该官道前一半称为高平道,后一半称为河西道。这是汉代丝绸之路从长安到敦煌最为常走的通道。

使节的路线 lv/ygXWtkOVGsHPYTSGrMXvjcTcTq1VheNU906b/Ydlh+LT5a1cpjqb7xmrCck3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