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盘古的形象

神话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观察思考与推想认知的艺术表达,属于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范畴,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形象性和艺术性。盘古是开天辟地神话中的主要角色,更是中华民族以集体智慧塑造出来的第一位开创世界的“大神”,具有十分突出的典型意义。

盘古形象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先于天地而存在。“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浑沌”为天地尚未形成时的原始状态,虽然状如“鸡子”,而其中已经包含着盘古的因子了,这不仅交待了后来“天地开辟”神话的关键要素,而且突出了盘古与天地形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是与天地同孕育。经过了亿万年的演化,“浑沌”状态的天地一体,开始逐渐分离,“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成为两种类型与两种层次的物态,而盘古也在其中“一日九变”,不仅再次强调了盘古与天地的密切关系,而且暗含着“天地人”三大基本元素。

三是与天地共生长。“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而盘古也是“日长一丈”,就这样又经过了数亿万年的演变,才形成了后世人类与万物生存的世界,再次强调了盘古与天地的关联。

四是天地开辟的重大贡献。“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正是由于盘古与天地的共同生长,才使天地分离的空间成果不断巩固和扩大,天高地深的背后,是由于“极长”的盘古立于天地之间,这也是对盘古“开天辟地”的重要诠释。

五是盘古富有思想意识。他“神于天,圣于地”,具有无所不可的神奇能力与敏锐应变的超常智慧。盘古随着天地的变化而生长,用身体的能量擎天立地,开辟世界,不但呈现出“大神”的雄伟气魄与坚强毅力,而且也呈现着创造未来的勇猛活力与甘愿牺牲的奉献精神。这位中华文化中唯一一位与天地同生共长,且参与天地创造而先于人类的“大神”,在中国远古众神谱系中,资历最为古老,也最受中华民族崇拜。

盘古形象,实际上是被神圣化、艺术化、理想化和拟人化了的宇宙自然元素,体现着超现实的虚拟性和文学性。在人类创造的众神形象谱系中,有着诸多分支类型,比如自然宇宙的“神化”、世界万物的“神化”、现实社会中人的“神化”等。无论什么类型,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意识和理想品格,“神人交通”成为神话的普遍现象。盘古这位开天辟地的创世大神,自然也不例外。

盘古形象是中华先民的艺术创造,也是一个玄妙虚拟的推想幻象,充满神奇的色彩与魔幻的魅力。“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根源,在于先民对地球形成的天真推测和儿童般的幼稚想象。这既是对地球起源和世界形成的思考探索,又是远古族群对现实世界创造性的艺术诠释。盘古形象的实质,是对自然现象的“艺术化”“神圣化”与“人格化”,是中华民族远古先民思想智慧启蒙的反映与人性意识觉醒的体现,也是对人类生命活力与创造精神的充分肯定,更是对人类潜在能力的认同。

盘古形象在开天辟地的故事中,不仅始终与天地同在同生,而且突出了他在天地开辟中“一日九变”“日长一丈”所发挥的巨大能动作用,既符合人们的心理逻辑,又表现出生动的故事情节,饱含鼓舞人心的正能量,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视觉冲击力,体现着创作群体的丰富想象和艺术表现力。当然,盘古神话属于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口头创作,这对于满足远古先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无疑具有不容轻觑的重要作用。而盘古形象的重大意义在于突出强调了“人”为万物之灵,“神于天,圣于地”,具有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和建设世界的能力。南朝著名文学家任昉《述异记》称“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正是对盘古创世地位的肯定。

总之,盘古形象最为重要的还是其“人”的象征意义,是对人的本质特征的艺术表现。应当指出的是,后世传说将“盘古开天辟地”理解为“盘古用身边的板斧劈开了天地”,不仅偏离了盘古发挥自身内在能量与作用的本义,而且于情于理都讲说不通,因为天地都还没有形成,哪里会有板斧?这或许是出于对“开天辟地”字面的误解。

盘古神话传说的虚构性与其传播方式的复杂性,加大了盘古研究的难度。近现代以来有关盘古的考证,几乎都忽视了盘古的“神”性形象,而多从现实社会中寻找原型与依据,陷入学术研究的误区。不少学者运用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甚至宗教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对盘古的名字语音、自身籍贯、地域族群、祭祀庙宇等进行学术研究,虽然产生了大批成果,对了解盘古神话的社会传播状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帮助,却也将研究引入了“开天辟地”之“盘古”以外的误区,此种研究成果最多只能算作“盘古”影响的衍生研究。与此同时,学界也很少从盘古神话内含的深层文化意蕴出发,对其做人文内涵、艺术魅力和文学塑造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有鉴于此,这里仅据盘古神话的文献文本,梳理几点粗浅的理解。

首先是对“盘古”这一名称的内涵寓意的理解。中华文化“名辩”哲学内容丰富,“名学”理念鲜明突出,“名正言顺”,妇孺皆知。无论是人、物,还是事,名字概念,大都有其独到的内涵寓意。以“盘古”作为创世大神的名字,自然不会例外。从汉语言文字学层面看,“盘”的本义是浅而扁圆、盛放物品的器皿,这种器皿最早可能与人类原始宗教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后来用作动词,保留了圆形、围绕、回环的内涵元素,而引申为对事或物的回忆、梳理、盘算、清理等等。由此,“盘古”的字面意思,就是对远古时代事情刨根问底式的梳理,是对地球起源和形成的历史想象、猜测的回溯式整理,用通俗的口语讲,就是“说道说道”远古时期天地形成的那些事儿。因此,用“盘古”作为开天辟地创世大神的名字,恰当得体而又通俗明白。

其次是盘古的“神”性身份。“盘古开天辟地”是对“天地”早已形成和存在事实的反向推测与猜想,盘古是一位被想象和被虚构的大“神”,不仅先于人类而存在,而且先于天地而存在,现实社会中既不会有其身影,也不会找到原型。以往学者用语言学知识考证“盘古”为“盘瓠”之类的假借、转音、方言等等,试图考证确有其人或原型,似乎忘记了盘古“子虚乌有”的想象虚构性而误入歧途。尽管如此,盘古的确是天地形成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天地形成的鲜活内因与强大动力,也是现实世界“天、地、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对应与意识观照,暗示着人的灵性与智慧,体现着人在物质世界中的主导作用。简而言之,盘古既有神的身份,又是“人”的象征。

再次,盘古形象的人文意义。盘古形象的重大意义在于其人文思想的象征性。盘古是人类存在意识的象征、民族性格的象征,也是人文精神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盘古开天地”,既是中华文化“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思想理念的形象化、故事化,又是人类创造能力和勇于担当的具体化、通俗化。盘古是文化艺术创造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体现。

复次,“盘古”神话思维模式的形象化。整体思维模式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征,无论是“天人合一”观念还是中医经络理论,都很具典型性。“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正是整体思维的形象表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中的“阴”与“阳”不仅是中国“道家”哲学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概念,而且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与相辅相成思辩模式的具体化。由“浑沌”状态到“天地开辟”,其中的盘古与天与地,不能不说是“一分为三”哲学观念的生动展现。

最后,“盘古”神话源于现实生活实践。同所有的神话故事、文学故事一样,盘古神话源于对现实世界的生活观察和深入思考。“浑沌如鸡子”就是通过比喻将虚无远古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既形象具体,又生动可感。“鸡子”之喻就是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推想和猜测地球的原始状态。

总之,盘古是自然化的“神”而不是“人”的神化。盘古形象中的创造精神、民族性格和文化思想,永远值得世人敬仰与弘扬。以往学界试图说明其真实存在的众多研究与考证,其实都是误入歧途,因为把虚构想象的创世大神视为现实中的常人,逻辑前提就是不正确的,即便是为了寻求人类历史发展的痕迹与线索,也走错了方向。 yJLOLPsOL4DzPPHhadmZdU73WebFaQ21ZOJ33PSjVuy+2AX/6WaEdFUI2NMYyN/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