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ART 10

上网“偷懒”让我们在拖延路上越走越远

『‘只花一分钟’,我就滑向了拖延的深渊。』

将近午夜了,艾瑞仍未开始写工作报告,尽管晚上7点他就开始坐在电脑前。晚上他刚坐在桌前的时候,他的意图是马上工作,但是他想了一下,“我先更新下Facebook的状态吧,就花几分钟而已。”现在,几个小时过去了,他还在上网。

问题

我在书中加了这一短章,是因为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其他以技术为中介的交流工具,比如智能手机,已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浪费时间的境界。毫无疑问,电脑技术这一提高生产力的最佳工具,如今已是潜在的最浪费时间的东西。其实,这一章节的标题来自我们研究组已发表的一篇论文。在这篇十多年前(早在社交工具流行之前)发表的论文中,我们的参与者反映说自己47%的上网时间都花在拖延上。我觉得这一估计还算是保守的了。

我觉得我完全没有必要写很多,让你相信为什么互联网是潜在的浪费时间之物。我认识的人一天到晚都在抱怨这个事。在这一章中,我觉得最好的例子是一个在我的“今日心理学”博客上的回复。一个匿名的读者对这个“只花一分钟”的主题是这么回复的:

我正在拖延……这就是我在这儿的原因,我只是谷歌了一下我的想法,像是这样……或者我听到别人哼了一段熟悉的旋律,我就查一下这首歌,看看是谁唱的……我觉得那真的只要花一分钟,但是我又查了一些别的事情,最后就花了远不止几分钟……我真的没有意识到自己最后却在维基百科上看一些与我查的歌手相关的什么疾病,我为什么要搜他?好吧,是因为学校里有人哼了一首他唱的歌……对了,学校……明天要交的论文,我还没写。

就像现在,我意识到……我在评论这篇文章……我多么希望自己在读与我要写的论文相关的文章,然后一天之内在纸上写满2000字。

事实上,即使我们不想浪费时间,最后可能也在浪费时间,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我们要想做出改变就必须明白这点。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在说我们不能一边工作一边上网。就个人而言,我很喜欢这些科技,也确实经常使用,并且我知道我们将见证它们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我想强调的是, 当我们并不想浪费时间的时候 ,我们却通过意料之外和不曾预料到的方式在用科技来浪费时间,这才是问题。这些科技使我们在自我约束和自律失败方面更容易出问题。

在上面的情景中,艾瑞确实计划写工作报告了,他按照计划来到书桌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艾瑞在不合理的短时间内做了一个理性的选择。虽然“更新一下自己的Facebook页面”可能只需要一分钟,但一分钟后艾瑞又面临同样的选择。当然,我们在第五章中已经谈到,我们的思维方式会让我们失望。我们能合理化又一分钟的拖延,毕竟再来一分钟当然不会影响我们写工作报告。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非传递性偏好,不是吗?午夜时,艾瑞认识到要是早点儿开始工作就好了(即使之前的每一分钟,他都选择再延迟一点点)。

在不合理的短时间内做合理决策,以及我们思维中像非传递性偏好这样的问题,这些并不是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潜在危害我们目标追求的唯一原因。我们易于网络拖延还有其他原因。

1.社交网络如此吸引人的一个原因是它能在某些程度上满足一种基本的人性需求,那就是对关联性的需求。我们都是社会动物,社交网络能满足这一点。

2.社交网络同时也具有即时回报性。既有回报又能即时,两者结合在一起更是诱人。事实上,关于互联网上瘾的话题能写很多。虽然这超出了我们研究的主题范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让人着迷的本质会导致自我约束的失败,也就是会导致拖延,这会削弱我们最好的意图。

3.互联网导致拖延症的第三个原因是它可以随时随地干扰你,这对那些冲动者来说尤其麻烦。实际上,这对所有人都是问题,因为有那么多的“推送”技术。比如,电子邮件和短信一天到晚都推送给我们,即便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也会经常被后台运行的邮箱客户端和开启的手机所打扰。当所做任务不太顺利的时候,这些干扰物就更具破坏性。我们又回到了“只花一分钟”的那个模式。我们的目标追求就止步于选择去做不必要的任务,虽然长期来看并非如此(但也有长期如此的,对我们是有百害的)。

4.最重要的就是多任务工作的谬论了。我说这是谬论,是因为不管普遍观点如何,研究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真正有效地进行多重工作。人类的注意力渠道非常有限,因此我们最好每次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由于驾驶员发短信而忽视关注路况,导致悲惨的交通事故,这仅仅是这种多重工作谬论有多危险的一个例子。多任务工作更常见的例子就是我们骗自己是在工作,可实际上我们只是在看邮件、社交网络、网上搜索、网络购物、游戏的间隙零星地做着工作。

改变的策略

虽然我把网络拖延作为单独的一个章节,但是改变的原则并没有什么不同,可能远没有那么吸引人。比如,当我们讨论冲动时,我们已经提出了将干扰最小化的概念,干扰最小化是让我们集中于任务的预先决策的一部分。

干扰最小化是解决网络拖延症的重要部分。要想真正与目标追求并行,我们就需要脱离潜在的干扰,比如社交网络工具。这意味着当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还在电脑或者智能手机上玩着Facebook、Twitter、邮件,或者其他你喜欢的、在后台运行着的社交工具。我们应该把它们全部关闭。

噢,我知道,你真的非常想找个理由保持“一如往常”的工作方式。但如果你真的下决心摆脱拖延症,这就是你必须做的事。你需要关掉电脑上除了手头任务需要用的那个软件以外的一切东西,这意味着你可以更有意识地计划自己的“电子休息时间”——这又是一个帮助我们摆脱无意识习惯的预先决策,因为拖延俨然是很多人的习惯。

当你背离自己的目标追求而进行一些其他事情时,这个减少干扰策略就使其更明显了。你另外的、有潜在回报的任务不再是点击鼠标即可。你有时间来思考这究竟是不是你想做的事,你真的想现在放弃目标吗?应该不想吧。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应用软件可以帮助人们管理互联网。常见的例子就是那种将你与邮箱隔绝开来,或者记录你在用哪个软件、用了多长时间等的工具。这些可能对你有用,但是技术方法永远无法代替你改变的决心。

我们为什么要拖延?因为我们“屈从于感觉良好”。用这一回答来结束最后一章比较合适。屈从于感觉良好是拖延症的一大困扰,而互联网恰好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短期的,但又似是而非的回报。于是,我们就屈从于这些回报而感觉良好。

通过点击一两下鼠标,我们就能抛却让我们感觉很糟的任务,寻求即时的情感修复。如果你能明白这就是你正在做的事,你确实就走上了改变之路。

这不意味着改变很简单,我现在想谈谈前方的改变之路。这是一个通常被描述为“前进两步,后退一步”的旅程。 IxNT3JX0HHkeXvu+B94G/COZwGmBnCbC9mTn+G6EQoATGmeful2ZZLbnBnw7KgF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