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思考即存在”。尤其当它们与明确的目标、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强烈的欲望相结合,并想将以上种种转化为财富或其他实物时,思考就是强有力的存在。
就在三十多年前,埃德温·C.巴恩斯发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真相:人类真的可以“思考致富”。他的发现并非凭空得来,而是一点一点展露出来的,这一切始于一个强烈的欲望——他想和伟大的爱迪生成为商业伙伴。
巴恩斯的欲望有一点值得一提——它非常明确。他想要的是与爱迪生合作,而非为他工作。仔细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他是如何将愿望变成现实的,你会对致富的十三个要素有更深的理解。
当这个欲望——或者称之为“思想的冲动”——第一次跃入脑海时,他完全没有任何能够实现它的本钱。他的面前横着两大难题:他不认识爱迪生;他买不起前往新泽西州奥兰治的火车票。
这些困难足以令大多数人望而却步,放弃任何有可能实现欲望的尝试。可他的这个欲望并不普通!他下定了决心,要想方设法得偿所愿。最终,他决定搭“闷罐车”出行(解释一下,这就是说,他要搭货运列车去东奥兰治),绝不在这一关就罢手认输。
他来到爱迪生的实验室,毛遂自荐,宣称要与这位发明家合作。数年后,谈起与巴恩斯的首次会面,爱迪生说:“他站在我面前,看起来就像个平平无奇的流浪汉,但他的表情告诉我,这个人已经打定了主意,非要达成他的目标不可。这么多年来,我见过很多人,经验教会我,当一个人真心极度渴望某种东西,以至于不惜将未来的人生全部押上作为赌注时,他必然能够获得成功。依照他的要求,我给了他一个机会,因为我看得出,他已经下定决心,随时整装待发,不成功誓不罢休。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我的决定没有错。”
至于年轻的巴恩斯在那次见面中究竟对爱迪生说了什么,与他心中的想法相比完全不重要。这是爱迪生本人说的!这位年轻人的起步,并非始于他出现在了爱迪生的办公室——显然,那对他谈不上有利。真正的起点,是他开始“思考”的那一刻。
如果有读者在这里就已经明白了这个故事的意义,那就不必再继续读这本书了。
第一次会面并没有让巴恩斯与爱迪生成为商业伙伴。他得到的是一个在爱迪生办公室工作的机会,薪水非常微薄,做些对于爱迪生来说无足轻重的工作。可对于巴恩斯来说,这个机会却非常重要,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合作者”面前展示自己“做买卖”的本领。
几个月过去了。表面上看,就巴恩斯梦寐以求的目标(也就是他心中认定的那个明确的“大目标”)而言,事情没有任何进展。可在他的脑海中,有些重要的事一直在发生。他在不断强化与爱迪生合作的愿望。
心理学家说得没错:“一个人若是真的做好了准备,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巴恩斯为与爱迪生的商业合作做好了准备,而且,他下定了决心,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他从不曾对自己说:“啊呀,有什么用呢?要不我还是再想一想,去找一份推销员的工作算了。”相反,他告诉自己:“我来这里,是为了与爱迪生合作,就算穷尽毕生精力,我也要达成这个目标。”他是当真的!如果人们能够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做好准备,直至沉迷其中,全身心投入,他们的人生会是多么不同啊!
也许年轻的巴恩斯当时并不清楚这一点,但他那斗牛犬一般紧咬不放的决心和那紧守一个愿望的坚韧精神都注定了这个人能够击溃一切不利因素,赢得他苦苦追寻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只是无论它登场的模样还是到来的方向,都与巴恩斯设想的不同。那是机会的其中一个小把戏。机会是个淘气的家伙,总爱偷偷从后门溜进来,时而伪装成不幸的样子,时而假扮一时的失利。或许正因为这样,人们才总是认不出它吧。
那时候,爱迪生刚刚完善了一种新的办公仪器,当时人们称之为“爱迪生留声装置”(后来叫“留声机”)。他的销售团队对这机器毫无兴趣。他们认为,除非花大力气,否则这东西不可能卖得出去。巴恩斯看到了自己的机会。它悄无声息地匍匐而至,藏在一台模样古怪的机器里,除了巴恩斯和它的发明者,没人对它感兴趣。
巴恩斯知道,他能把这个东西卖出去。他向爱迪生提出要求,很快争取到机会。机器真的卖出去了。事实上,巴恩斯的销售非常成功,爱迪生因此跟他签下合约,将该产品在全美的分销和市场业务统统交给了他。这种商务合作模式渐渐成就了那句著名的广告语:“爱迪生制造,巴恩斯安装。”
迄今为止,这项商务合作已经持续了三十多年。巴恩斯得到了金钱上的富足,同时,更达成了另一项伟大得多的成就——他证明了“思考致富”真的能够实现。
我并不清楚,最初的“欲望”究竟给巴恩斯带来了多少金钱。也许是两三百万美元。然而,无论这个数字是多少,相形之下都无关紧要,因为他收获了更加巨大的财富——他清楚地认识到,只要遵循我们已知的某些实践原则,思考过程中的无形冲动就足以转化为切实可见的收益。
事实就是:通过思考,巴恩斯让自己成为伟大的爱迪生的合伙人!通过思考,他为自己谋得了财富。曾经,站在起点的他一无所有,唯一拥有的只有两样东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能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他没有钱开启梦想中的事业。他所受的教育甚少。他没有影响力。可他有主观能动性,有信念,有赢得胜利的意愿。凭借这些不可触摸的力量,他让自己与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发明家并肩而立。
现在,让我们看看另一种情形,看看另一个人,他曾手握实实在在的财富,却在最后关头失去了它们。他寻找黄金,却停在了距离它们不过短短三英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