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 即燕台,又名蓟北楼,在今北京大兴。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时,怀着奋不顾身报效国家的志向,可惜意见大多不被采纳。失意中的他登临蓟北楼,感泣赋诗。这首诗在当时脍炙人口,无人不知。

怆(chuàng)然: 悲伤的样子。前有“独”字交代了伤心的原因,后有“涕下”表现出了伤感的程度。至于悲伤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四句诗在文字上没有明确地说出来。

破题

登楼感赋是古代文人常见的表达方式。陈子昂登临幽州台,既看到壮丽的河山,也看到了无始无终的浩然宇宙。在这个无法施展抱负的时代,过去的英雄已经逝去,未来的英雄还没有到来,而向往成为英雄的自己唯有在洪荒的宇宙中,孤独又寂寞地洒下泪水。

赏析

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可是积极进取带来的只是仕途上的失意和政治理想的破灭。甚至有关政治的一切,都不能明明白白地在诗中说出来,于是积郁深沉的情感推动诗情如火山般喷薄而出,诗人的自我形象也以议论的方式被塑造出来。

诗人的形象是如何成功地被塑造出来的呢?首先通过前与后、古人与来者,营造出广阔无垠的空间,从而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幽州台上的个人是多么的寂寥!这是诗人独特的存在方式:既有强烈的存在感,又有强烈的孤寂感。其次由远及近,以一个“念”字推及个人的思想活动,“天地之悠悠”正是这个孤独者缥缈的思绪。最终以一个“独”字宣泄出诗人的情感,用怆然、涕下这样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出不可抑制的情绪,最终完成了诗人形象的自我塑造。

诗中描述的这种失意,正是中国古代士人的典型际遇,具有情感共鸣的普遍意义。

引申

陈子昂以其刚健的诗风上继“初唐四杰”,扫清了齐梁诗歌中纤弱的气息,下启李白、杜甫,是文学史上的枢纽人物。他提出了“风骨”和“兴寄”的主张,即作诗要有风格骨力和比兴寄托,关注现实,有崇高的思想。韩愈曾赞美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肯定了陈子昂在诗歌上的开辟之功。 n4g+q4ZUOYU/PuA7mc/83MKPb2uYValI4KsE1e2bMHDKFr6OkazoFJ4eCDsFeDz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