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年的发育里程碑

新生儿

大多数新生儿很可能会:

● 趴着时短暂地抬头(要在大人的监督下才可以趴着)

● 可以同时移动身体两侧的胳膊和腿

● 注视距离20~40厘米的物体(尤其是妈妈的脸)

0~1个月

大多数宝宝很可能会:

● 趴着时短暂地抬头

● 专注地看别人的脸

● 把手放到脸旁

● 吸吮良好

一半的宝宝会:

● 用某种方式对响亮的声音做出反应,如受惊、哭闹、保持安静

有些宝宝会:

● 趴着时把头抬起45度(假如宝宝趴着练习的时间足够)

● 用哭泣以外的方式发出声音(如可爱的咕哝声)

● 用微笑回应别人的笑容(“社交式”微笑)

少数宝宝会:

● 趴着时把头抬起90度

● 直立时头部保持稳定

● 两手握在一起

● 自发地笑

1~2个月

大多数宝宝很可能会:

● 用微笑回应别人的笑容

● 注意到自己的手

● 用某种方式对响亮的声音做出回应,如受惊、哭闹、保持安静

● 抓握并摇晃小玩具

不断累积技能

宝宝每个月都会学会新的技能,但通常会保留上个月(及上上个月和更久前)已经学会的技能。所以宝宝学会的技能包括前几个月列出的“可能会”一栏的技能,再加上这个月掌握的新技能。

一半的宝宝会:

● 用哭泣以外的方式发出声音(如咕哝声)

● 趴着时把头抬起45度

有些宝宝会:

● 直立时头部保持稳定

● 趴着时,用手臂支撑抬起胸部

● 翻身(通常先从趴着翻身成躺着)

● 注意到葡萄干大小的物体(但要确保宝宝够不到这种小东西)

● 伸手去抓悬挂的物品

少数宝宝会:

● 趴着时把头抬起90度

● 两手握在一起

● 自发地笑

● 笑出声

● 高兴地尖叫

● 在脸部上方15厘米处放置物体并180度移动(从一侧到另一侧),头部会随着转动,眼睛一直追视

2~3个月

大多数宝宝很可能会:

● 趴着时把头抬起45度

● 仰卧时用力踢腿和伸直腿

● 吃手

一半的宝宝会:

● 趴着时把头抬起90度

● 自发地笑

● 笑出声

● 在脸部上方15厘米处放置物体并180度移动(从一侧到另一侧),头部会随着转动,眼睛一直追视

● 直立时头部保持稳定

● 趴着时,用手臂支撑抬起胸部

● 伸手去抓悬挂的物品

● 注意到葡萄干大小的物体(但要确保宝宝够不到这种小东西)

有些宝宝会:

● 翻身(通常先从趴着翻身成躺着)

● 高兴地尖叫

● 两手握在一起

● 伸手抓东西

● 头转到发出声音的方向,特别是爸爸妈妈的声音

少数宝宝会:

● 被扶着站立时,腿部能承受一定重量

● 被扶着坐起来时,头部不后仰

早产儿的技能时间表

与同月龄的宝宝相比,早产儿达到发育里程碑的时间通常更晚。他们获得相应技能的时间更接近于校正后的月龄(按足月出生的月龄计算),甚至更晚。

● 咂舌(发出湿答答的咂舌声)

● 发出“啊呜”或类似的组合音

3~4个月

大多数宝宝很可能会:

● 趴着时把头抬起90度,从一侧转向另一侧(假如宝宝趴着练习的时间足够)

● 在被抱着靠在你肩膀上时抬头

● 希望被人抱起来

● 笑出声

● 在脸部上方15厘米处放置物体并180度移动(从一侧到另一侧),头部会随着转动,眼睛一直追视

一半的宝宝会:

● 在听到安抚的声音或被抱起时安静下来

● 趴着时,用手臂支撑抬起胸部

● 被扶着坐起来时头部不后仰

● 翻身(通常先从趴着翻身成躺着)

● 注意到葡萄干大小的物体(但要确保宝宝够不到这种小东西)

● 伸手抓东西

● 高兴地尖叫

● 头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特别是爸爸妈妈的声音

有些宝宝会:

● 发出“啊呜”或类似的组合音

● 咂舌(发出湿答答的咂舌声)

少数宝宝会:

● 被扶着站立时,腿部能承受一定重量

● 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坐着

● 在你想把玩具拿走时表示反对

4~5个月

大多数宝宝很可能会:

● 直立时头部保持稳定

● 趴着时,用手臂支撑抬起胸部

● 被扶着坐起来时,头部不后仰

● 翻身(通常先从趴着翻身成躺着)。很少趴着玩耍的宝宝到达这个里程碑的时间会晚一些,无须担心

● 注意到葡萄干大小的物体(但要确保宝宝够不到这种小东西)

● 高兴地尖叫

● 自发地笑

● 伸手抓东西

● 看到房间对面

一半的宝宝会:

● 竖抱时,腿部能承受一定重量

● 发出“啊呜”或类似的组合音

● 咂舌(发出湿答答的咂舌声)

● 仰卧时玩脚指头

有些宝宝会:

● 把一个立方体或其他物品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

少数宝宝会:

● 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坐着

● 坐着时扶着东西站起来

● 抓住身边的人站立

● 在你想把玩具拿走时表示反对

● 想办法去拿够不到的玩具

● 寻找掉落的物品

● 用手指扒细小的物品,并把它攥在小拳头里(要确保所有危险物品远离宝宝)

● 牙牙学语,发出声母和韵母的组合音,如嘎嘎嘎,叭叭叭,嘛嘛嘛,嗒嗒嗒

5~6个月

大多数宝宝很可能会:

● 玩脚指头

● 翻身

● 喂奶时帮忙抓住奶瓶

● 发出“啊呜”或类似的组合音

一半的宝宝会:

● 被扶着站立时,腿部能承受一定重量

● 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坐着

● 高兴时发出咕咕声或牙牙学语

● 咂舌(发出湿答答的咂舌声)

有些宝宝会:

● 扶着身边的人或物体站立

● 在你想把玩具拿走时表示反对

● 想办法去拿够不到的玩具

● 把玩具或其他物品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

● 寻找掉落的物品

● 用手指扒细小的物品,并把它攥在小拳头里(要确保所有危险物品远离宝宝)

● 牙牙学语,发出声母和韵母的组合音,如嘎嘎嘎,叭叭叭,嘛嘛嘛,嗒嗒嗒

● 知道书的存在,听出书中文字押韵

少数宝宝会:

● 匍匐或爬(如果宝宝趴着的时间足够多,很有可能,但爬不是个“一定要会”的里程碑)

● 坐着时扶着东西站起来

● 趴着时能坐起来

● 用大拇指和其他手指拿起细小的物品(让所有危险物品远离宝宝)

● 无意识地叫“妈妈”或“爸爸”

6~7个月

大多数宝宝很可能会:

● 坐在婴儿餐椅里

● 用勺子喂他时,张嘴吃东西

● 咂舌(发出湿答答的咂舌声)

● 高兴时发出咕咕声或牙牙学语

● 互动时经常笑

● 通过啃咬物品来探索

● 朝发出声音的方向转身

● 被扶着站立时腿部能承受一定重量(并可能蹬跳)

一半的宝宝会:

● 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坐着

● 在你想把玩具拿走时表示反对

● 想办法去拿够不到的玩具

● 寻找掉落的物品

● 用手指扒细小的物品并把它攥在小拳头里(要确保所有危险物品远离宝宝)

● 把玩具或其他物品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

● 牙牙学语,发出声母和韵母的组合音,如嘎嘎嘎,叭叭叭,嘛嘛嘛,嗒嗒嗒

● 和你一起玩“躲猫猫”游戏

● 知道书的存在,听出书中文字押韵

有些宝宝会:

● 匍匐或爬(很少趴着玩耍的宝宝到达这个里程碑的时间会晚一些,或直接跳到走路,这点无须担心)

● 坐着时扶着东西站起来

● 趴着时能坐起来

● 抓着身边的人或物体站立

少数宝宝会:

● 拍手或挥手再见

● 用大拇指和其他手指捡起细小的物品(让所有危险物品远离宝宝)

● 把饼干或其他小零食塞到自己嘴里

● 扶着家具慢慢走

● 无意识地叫“妈妈”或“爸爸”

7~8个月

大多数宝宝很可能会:

● 被扶着站立时腿部用力(并可能蹬跳)

● 来回翻滚

● 喂食时伸手去抓餐具

● 把饼干和其他小零食塞到自己嘴里

● 找到被遮住一部分的物品

● 用手指扒细小的物品并攥在小拳头里(让所有危险物品远离宝宝)

● 寻找掉落的物品

一半的宝宝会:

● 扶着身边的人或物体站立

● 趴着时能坐起来

● 把一个立方体或其他物品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

● 在你想把玩具拿走时表示反对

● 想办法去拿够不到的玩具

● 和你一起玩“躲猫猫”游戏

有些宝宝会:

● 匍匐或爬(很少趴着玩耍的宝宝到达这个里程碑的时间会晚一些,或直接跳到走路,这点无须担心)

● 坐着时扶着东西站起来

● 用大拇指和其他手指捡起细小的物品(让所有危险物品远离宝宝)

● 无意识地叫“妈妈”或“爸爸”

少数宝宝会:

● 拍手或挥手再见

● 扶着家具慢慢走

● 独自站立片刻

● 理解“不可以”的含义(但并不总会遵守)

8~9个月

大多数宝宝很可能会:

● 趴着时能坐起来

● 想办法去拿够不到的玩具

● 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时有反应

● 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虽然不知道里面的人是自己)

● 跟着你的视线看向别处

一半的宝宝会:

● 坐着时扶着东西站起来

● 匍匐或爬(很少趴着玩耍的宝宝到达这个里程碑的时间会晚一些,或直接跳到走路,这点无须担心)

● 抓着身边的人或物体站立

● 在你想把玩具拿走时表示反对

● 用大拇指和其他手指捡起细小的物品(让所有危险物品远离宝宝)

● 无意识地叫“妈妈”或“爸爸”

● 和你一起玩“躲猫猫”游戏

有些宝宝会:

● 扶着家具慢慢走

● 独自站立片刻

● 拍手或挥手再见

● 理解“不可以”的含义(但并不总会遵守)

少数宝宝会:

● 自己站稳

● 玩球(把球滚回给你)

● 自己用水杯喝水

● 有意识地叫“妈妈”或“爸爸”

● 会说一个“妈妈”“爸爸”以外的词

● 对带手势的单步骤指命令(一边说“把那个给我”,一边伸出手)做出回应

9~10个月

大多数宝宝很可能会:

● 扶着身边的人或物体站立

● 坐着时扶着东西站起来

● 在你想把玩具拿走时表示反对

● 无意识地叫“妈妈”或“爸爸”

● 和你一起玩“躲猫猫”及其他预期游戏

● 用手势、声音和你互动

一半的宝宝会:

● 扶着家具走路

● 拍手或挥手再见

● 用大拇指和其他手指捡起细小的物品(让所有危险物品远离宝宝)

● 理解“不可以”的含义(但并不总会遵守)

有些宝宝会:

● 独自站立片刻

● 自己站稳

● 有意识地叫“妈妈”或“爸爸”

● 会说一个“妈妈”“爸爸”以外的词

● 指着东西让别人满足需求

少数宝宝会:

● 除了哭以外,会用其他方式表达需求

● 自己用水杯喝水

● 玩球(把球滚回给你)

● 用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尖灵巧地捡起细小的物品(让所有危险物品远离宝宝)

● 使用不成熟的“宝宝语”(胡言乱语,听起来像自创的外语)

● 对带手势的单步骤指令(一边对他说“把那个给我”,一边伸出手)做出回应

● 行走自如

10~11个月

大多数宝宝很可能会:

● 用大拇指和其他手指捡起细小的物品(让所有危险物品远离宝宝)

● 理解“不可以”的含义(但并不总会遵守)

● 看向你指的东西,并回头看你,和你互动

一半的宝宝会:

● 扶着家具慢慢走

● 指着东西或做手势让别人满足自己的需求

● 拍手或挥手再见

● 自己用水杯喝水

有些宝宝会:

● 独自站立片刻

● 有意识地叫“妈妈”或“爸爸”

● 除了“妈妈”“爸爸”,还会说一个词

● 对带手势的单步骤指令(一边对他说“把那个给我”,一边伸出手)做出回应

少数宝宝会:

● 自己站稳

● 行走自如

● 玩球(把球滚回给你)

● 使用不成熟的“宝宝语”(胡言乱语,听起来像自创的外语)

● 除了“妈妈”“爸爸”,还会说3个以上的词

11~12个月

大多数宝宝很可能会:

● 扶着家具慢慢走

● 用一些手势让别人满足需求,比如用手去指、用动作比画、伸手去拿、挥手

● 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时有反应

● 在别人的帮助下用杯子喝水

● 拿着两块积木或玩具互相敲击

● 穿衣时伸出手脚配合

● 伸手要人抱

一半的宝宝会:

● 拍手或挥手再见(大多数宝宝到13个月大时才能完成这些举动)

● 自己用水杯喝水(假如练习过)

● 用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尖灵巧地捡起细小的物品(很多宝宝到快15个月大时才能做到,仍然要确保所有危险物品远离宝宝)

● 独自站立片刻(很多宝宝到13个月大时才能做到)

● 有意识地叫“妈妈”或“爸爸”(大多数宝宝到14个月大时至少会叫其中一个)

● 除了“妈妈”“爸爸”,还会说一个词(很多宝宝到14个月或更大时才会说)

● 模仿你的声音和手势

有些宝宝会:

● 玩球(把球滚回给你,很多宝宝到16个月时才能完成这一举动)

● 自己站稳(很多宝宝到14个月大时才能做到这一点)

● 使用不成熟的“宝宝语”——胡言乱语,听起来像自创的外语(一半的宝宝一周岁后才会这样,很多宝宝要到15个月时才能做到)

● 行走自如(3/4的宝宝到13个半月后才能走稳,很多宝宝要过很久才能走稳。擅长爬的宝宝学走路会更慢,如果其他方面发育都正常,走得晚也不用担心)

● 听到音乐时身体会做出动作

少数宝宝会:

● 除了“妈妈”“爸爸”,会说3个以上的词(有一半的宝宝要到13个月才能达到这一阶段,很多宝宝16个月才能做到)

● 对不带手势的单步骤指令做出回应(你只说“把那个给我”,而不用手指;大多数孩子要到一周岁才能达到这个阶段,很多宝宝16个月才能达到)

● 当别人不高兴时,也会不高兴(共情的开端)

● 表达喜爱,尤其是对妈妈爸爸

● 认生或表现出分离焦虑(有些孩子永远不会)

生长曲线图

怎么衡量宝宝的生长情况呢?每次健康体检时,医生会把测量到的宝宝的身高(身长)、体重和头围数据绘制成曲线图,这样就能看出你的宝宝和其他同月龄、同性别的宝宝相比的百分比情况。

更重要的是,记录生长情况让医生可以对比宝宝两段时间内的情况,掌握他的生长趋势,这比某个时间点宝宝处于某个百分位更重要。举个例子,如果宝宝每个月的生长情况稳定在第15百分位左右,他可能未来的体形比较小,或是在童年后期有一个快速生长期。而如果宝宝的生长情况之前每个月都在第60百分位,而后突然下降到第15百分位,这种生长模式的突然偏离可能就会让人产生疑问:宝宝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没吃饱?突然生长缓慢是不是有潜在的疾病?

评估宝宝的生长情况并不只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要获得清晰的生长曲线图,医生还会考虑体重和身高的关系。虽然身高和体重的百分位不一定要完全吻合,但它们的差值应该在10%~20%。如果身长在第85百分位,而体重在第15百分位,那宝宝可能体重偏轻。反过来则表示宝宝可能吃得太多了。只要在大多数儿科医生都使用的身高-体重表上绘制出宝宝的生长进程,就很容易了解宝宝的体重是超标、不达标还是正常。第108~111页的图表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TO),是根据近1.9万名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自不同国家的5个城市)的生长情况绘制的。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医生给2岁以下宝宝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的生长曲线图表。

如今,越来越多的宝宝测量值不是高于就是低于标准的身高和体重范围。换句话说,他们超出了正常范围,或徘徊在边缘数值附近。专家认为,由于肥胖率增加,巨大儿的数量也在增加(超重或肥胖孕妇生出超重宝宝的可能性更大),而由于低体重早产儿存活率增加,身材娇小的宝宝数量也在增加。配方奶喂养的宝宝相对更可能出现体重超标的情况。

你可以在这些图表上绘制出宝宝的生长进程。注意,下面的图表中有一组用于计算体重与身高的关系(再加上记录头围),另一组分别记录体重与身高。男孩和女孩有不同的图表,因为即使在这个年龄,男孩通常也更高、更重,比女孩长得更快。 pVWeTH5JncFv6WJOUyTZw8EZhr+U+qeLYe+fjEu9ouojm7eKsuMFVQ3bpa2DM46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