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在和宝宝建立哺乳关系的过程中,知识的力量尤其强大。你了解得越多,对母乳喂养就越自信(和自主)。你要了解哺乳过程(母乳是如何产生及分泌的)、哺乳技巧(如何采用正确的姿势哺乳)、哺乳细节(如何分辨宝宝是在大口吞咽乳汁,还是乳汁流速过快、吃不过来)及哺乳后续工作(知道何时哺乳完毕、何时需要再次哺乳)等相关知识。在给宝宝哺乳前,学习以下关于母乳喂养的基本知识,会对母乳喂养有所帮助。

泌乳的过程

你以为身体能孕育一个宝宝就已经是最奇妙的事了,没想到泌乳也同样奇妙。泌乳是生殖周期的必然过程,也为整个周期画上了一个非凡的句点。以下是具体过程。

乳汁如何产生。 当你娩出(或通过剖宫产取出)胎盘后,泌乳就自动开始了。那是身体发出的信号,妈妈的身体在孕育宝宝9个月后,激素发生了改变,为你在体外喂养宝宝做准备。分娩后,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会显著下降,而催乳素(促进母乳分泌的一种激素)水平会迅速升高,激活乳房中生产乳汁的细胞。但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激素不能保证乳汁持续分泌,能够提供这种帮助的是宝宝的小嘴。当宝宝吃奶时,催乳素水平会升高,促进乳汁分泌。重要的是,持续分泌乳汁的循环开始了:宝宝从乳房中吸吮乳汁(有需求),乳房受到刺激分泌更多乳汁(有供给)。需求越大,供给越大。任何阻碍宝宝吮吸母乳的情况都会抑制乳汁的供给,喂奶次数少、时间太短或宝宝吮吸不到乳汁,都会导致泌乳量减少。宝宝吮吸的乳汁越多,乳房分泌的乳汁就越多。甚至在吃第一口奶之前,宝宝对于初乳的需求已经在为泌乳提供动力。

乳汁如何流动。 哺乳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泌乳反射,有了泌乳反射,才能让乳汁流动。当宝宝吮吸时,就会出现泌乳反射,促进催产素释放,从而刺激乳汁的流动。不久以后,当乳房建立了泌乳反射机制,每当宝宝要吮吸乳头,甚至当妈妈想着宝宝时,就会有这样的刺激产生。

乳汁如何变化。 身体分泌的乳汁,成分并不是固定的。喂奶时间不同,甚至是哺乳阶段不同,乳汁的成分都不同。宝宝最初吮吸的乳汁是前乳。这种乳汁是用来解渴的,很稀,脂肪含量很低。随着哺乳的推进,乳房会分泌出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热量的后乳,后乳才能让宝宝吃饱。如果缩短哺乳时间,或哺乳过程中过早地让宝宝吮吸另一侧乳房,宝宝就无法吃到后乳,容易饿,有碍体重的增加(前乳不能提供足够的脂肪和营养物质)。所以每次喂奶时,要确保他吸空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如何分辨宝宝是否吸光了乳汁呢?乳汁被吸光时,乳房会比哺乳前柔软得多,而且乳汁的流量会大大减少,宝宝的吞咽次数也会减少。

保持舒适放松

作为母乳喂养团队的主力,喂养过程中妈妈的需求也很重要。以下是帮助妈妈做好准备、保证顺利哺乳的建议。

保持平静和安宁。 在哺乳变得天性般自然之前,妈妈需要集中注意力,让自己身处一个没有噪音等干扰的地方。等妈妈适应了哺乳,可以在喂奶的同时看看手边的书和杂志,打打电话,看看电脑。但不要忘记时不时放下手中的东西,跟吃奶的宝宝互动一下,这不仅能给你带来快乐,对宝宝也大有好处。在最初的几周,电话很容易让你分心,所以尽量不要在哺乳时打电话或看电视,直到你对哺乳驾轻就熟。

姿势。 找到一个你和宝宝都感到舒适的姿势。坐在客厅的沙发、躺椅或扶手椅上,或者靠在床上,甚至可以躺下来喂奶。如果坐着喂奶,可以垫一个枕头(或专门设计的哺乳枕),让宝宝的位置高一点,妈妈也能更舒适。如果你是剖宫产,枕头还能防止宝宝挤压到伤口。要确保你的胳膊撑在枕头或椅子扶手上,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抱着宝宝会让胳膊抽筋、疼痛。如果能做到,也可以抬高腿。试着找到最适合你的喂奶姿势,最好不费力就能长时间抱着宝宝。

给自己解解渴。 喂奶时,放一杯饮品——牛奶、果汁或白开水在身边,随时补充水分。避免热饮,以免洒出来。如果吃完饭很久才喂奶,可以再来一份健康的小零食,补充能量。

哺乳姿势

在哺乳过程中,妈妈和宝宝最终会摸索出很多姿势,甚至可能发明出一些姿势。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基本姿势,其他姿势大多都是从基本姿势演变而来的。比如:让宝宝侧向一边,面对着乳头;保证宝宝的整个身体都对着你的乳房,让他的耳朵、肩膀和臀部呈一条直线(宝宝的脸与喂奶一侧的乳房平行,大腿与另一侧乳房平行)。不要只让宝宝的头扭过来,一定要让头部与身体呈一条直线。想象一下,当你的头歪向一边时吞咽食物有多困难,宝宝也一样。

交叉式

在最初几周,哺乳专家会推荐两种姿势:交叉式和橄榄球式(单手抱)抱法。等到你更适应哺乳时,可以用摇篮式和侧卧式抱姿。要掌握好基本的姿势,并多尝试。

交叉式。 用一只手托起宝宝的头,面对着要喂奶一侧的乳房(如果用右乳房喂奶,就用左手托着宝宝的头)。将手腕放在宝宝的两个肩胛骨之间,拇指放在一只耳朵后,其他手指放在另一只耳朵后面。用右手托起右侧乳房,把拇指放在乳头和乳晕上方,即宝宝鼻子与胸部碰触的地方。食指放在宝宝的下巴与乳房接触的地方。轻轻地按压乳房,使乳房变成适合宝宝小嘴的形状。这样就为宝宝吃奶做好了准备。

橄榄球式或单手抱

橄榄球式。 如果是剖宫产(要避免宝宝顶住你的腹部),或乳房很大、而宝宝很娇小,又或者要为双胞胎哺乳,这个姿势特别有用。侧抱不需要什么经验,只要把宝宝像橄榄球一样夹在手臂下,让他靠在你身边面朝你半躺着,将他的腿夹在你的身体和手臂之间(如果用右乳房哺乳就用右手臂)。可以用枕头把宝宝垫起来,让他能够到你的乳头,然后用右手托住宝宝的头部,并用左手托起乳房,就像交叉式那样。

摇篮式。 这是一种经典的哺乳姿势,让宝宝的头靠在你的肘关节处,你的手托住宝宝的大腿或臀部。把宝宝下面那只胳膊(如果用左乳房哺乳,就是宝宝的右胳膊)放在你的胳膊下面,让宝宝抱住你的腰。用你的右手托起乳房(如果用左乳房哺乳的话),就像交叉式那样。

侧卧式。 夜间或需要休息时很适合用这种姿势哺乳。侧卧着,用枕头支撑住你的头。让宝宝面向你侧卧,你们腹部相对。确保宝宝的嘴巴能碰到乳头。像其他哺乳姿势那样,用手托起乳房。可以在宝宝的背部放一个小枕头,让他靠得更近一些。

不论用哪一种姿势,都是妈妈引导宝宝寻找乳房,而不是让乳房去寻找宝宝。很多喂奶问题都是因为妈妈想把乳房放进宝宝的嘴巴里。恰恰相反,要挺直后背,把宝宝的嘴巴凑到乳房前。

恰当的配合

恰当的姿势是一个好的开始。而想要成功哺乳,恰当的配合——让宝宝正确地含住乳头——是妈妈需要掌握的技巧。对于有些妈妈和宝宝来说,这不费吹灰之力,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要进行很多练习。

摇篮式

侧卧式

了解正确的衔乳方式。 喂奶时应当让宝宝含住乳晕(乳头附近的深色部位),而不仅仅是乳头。宝宝的牙龈会挤压乳晕和乳晕下的乳窦,让乳汁流出。单纯地吮吸乳头不仅会让宝宝饿肚子(因为没有刺激到分泌乳汁的腺体),还会让乳头疼痛,甚至皲裂。还要确保宝宝没有吸错位置(新生儿擅于吮吸,即使没有吃到奶,也会一直吮吸)。否则,宝宝的牙龈会让敏感的乳房组织产生疼痛感——宝宝吃不到奶,当然也就不能刺激乳汁分泌。

为正确地哺乳做准备。 如果妈妈和宝宝都处于舒适的姿势,可以用乳头轻轻触碰宝宝的嘴唇,直到他张大嘴,就像打哈欠那样。有些哺乳专家建议,直接将乳头放在宝宝的鼻子前,对着宝宝上嘴唇的下部,就能让他张大嘴。

这能防止宝宝吃奶时下嘴唇内缩。如果宝宝还不张嘴,可以挤一些初乳(以后就是乳汁了)滴在他的嘴唇上,鼓励衔乳。

如果宝宝把头转开,轻轻地抚摸他朝向你的脸颊,觅食反射会让他把头转向乳房(不要捏宝宝脸颊让他张嘴,宝宝会感到迷惑)。当宝宝掌握了衔乳技巧后,只要感觉到乳房,甚至只是闻到母乳的味道,就会转向妈妈的乳头。

达成共识。 当宝宝张大嘴时,让他靠近乳房。不要把乳房凑向宝宝,也不要把宝宝的头推向乳房。宝宝不愿吃奶时,不要把乳头硬塞进他的嘴里——让宝宝掌握主动权。可能要经过几次尝试,宝宝才能把嘴张得足够大,正确地衔住乳头。记住,喂奶时不要移动乳房,直到宝宝牢牢地含住乳头,顺利地吮吸乳汁。

检查宝宝吃奶的情况。 如果宝宝的下巴和鼻尖能碰到乳房,说明喂奶的姿势很正确。当宝宝吮吸乳汁时,妈妈的乳头会触碰到宝宝的喉咙处,而宝宝的牙龈会紧贴在妈妈的乳晕上。宝宝的嘴唇应当外翻,就像鱼嘴一样,而不是内收。还要确保宝宝不是在吮吸自己的下嘴唇(新生儿什么都会去吮吸)或舌头(舌头可能会盖在乳头上)。喂奶过程中,妈妈可以翻开宝宝的下嘴唇看看。如果宝宝吮吸的是自己的舌头,就用手指打断他的吮吸,将乳头取出,再来一次,确保他的舌头在乳头下面。如果宝宝吮吸的是下嘴唇,轻轻地把它拨出来。

触碰宝宝的嘴唇

宝宝张大嘴

宝宝吮吸的方式正确,喂奶时妈妈不会感到疼痛。如果乳头疼痛,那么宝宝可能是在咬乳头,而不是吮吸整个乳头和乳晕。这时应当让宝宝松开乳房,重新喂奶。

给宝宝一些呼吸空间。 喂奶时,如果妈妈的乳房挡住了宝宝的鼻子,要用手指轻轻地按住乳房,或小心地将宝宝抬高,给他一些呼吸的空间。调整的过程中,不要破坏你们辛苦达成的默契,影响衔乳。

吮吸VS吞咽

一个微小差异就能决定哺乳成功与否。为了保证宝宝吃到母乳,而不仅仅是吮吸(用牙龈咬乳头),仔细观察他用力、持续的吮吸-吞咽-呼吸的方式。你会发现宝宝的脸颊、下巴和耳朵处正有节奏地运动。之后,当乳汁涌出时,还能听到宝宝吞咽的声音。如果有这些迹象,就能确定喂奶进行得很顺利。

小心地拿出乳头。 如果宝宝已经不吮吸了,但仍然含着乳房,这时突然拔出会让乳头受伤。要先将干净的手指放在宝宝的嘴角处(放入一些空气),然后轻轻地将手指塞入他的上下牙龈之间,直到宝宝松开乳头。

含住乳头

结束吮吸

了解喂奶时间

也许你听说过,刚开始喂奶要慢慢来,让乳头逐渐不那么敏感——刚开始喂奶时间要短(每侧乳房喂5分钟),这样可以防止乳头疼痛。但事实是,乳头疼痛是由不正确的喂奶姿势造成的,与喂奶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必限制宝宝吃奶的时间,让他自己控制,即使最初喂奶的时间可能很长。如果一开始喂奶费时又费力,不用奇怪——平均喂奶时间是20~30分钟,有些新生儿可能需要45分钟才能吃饱。不要在用一侧乳房喂奶的过程中随意移开宝宝,而要等到他想要停下来时再换另一侧乳房(但不要强迫宝宝)。

理想的情况是,每次喂奶至少吃光一侧乳房,这比让宝宝吃到两侧乳房的乳汁更重要。这样你就能确定宝宝吃到了后乳(脂肪多),而不只是前乳(本质上是脱脂乳)。

标准的喂奶时间

还记得之前怎样计算宫缩时间吗?也就是从一次宫缩开始到下一次宫缩开始的时间。记住这种计时方式,因为喂奶时间也是按同样的方式计算的——从一次喂奶开始到下一次喂奶开始的时间。这意味着两次喂奶的间隔时间可能比你预想的要短得多(就像两次宫缩之间你并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

结束喂奶的最好时机是等到宝宝想松开乳头时。如果他不想松开(可能会渐渐入睡),那么当吮吸、吞咽的节奏慢下来时,即吮吸4次才吞咽1次,就是喂奶结束的信号。通常宝宝会在快吃完一侧乳房时睡着,在吃另一侧乳房时醒过来(打了一个饱嗝后,参见第152页),也可能会一直沉睡到下次喂奶。下次喂奶应从本次没有吮吸或未吸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喂奶的频率

最初,妈妈需要频繁喂奶,24小时内至少需要喂8~12次(如果宝宝还有需求,就喂更多次)。每次喂奶时,要让宝宝至少吸空一侧乳房。算下来,平均每隔2~3个小时就要喂一次奶(以每次开始喂奶的时间计算)。但不要按时间来喂奶,而要按宝宝的需求喂(除非宝宝睡着,暂时不需要吃奶)。每个宝宝吃奶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有些新生儿需要更加频繁地喂奶(间隔1.5~2小时),有些喂奶次数却很少(间隔3小时)。如果你的宝宝吃奶很频繁,两次吃奶的间隔甚至不到1小时,会让疲劳的乳房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但是不要担心,这样频繁地吃奶只是暂时的,随着奶量的增加和宝宝的成长,喂奶的间隔会变长。

你的宝宝吃奶时是哪种类型?

就像宝宝都有自己的个性一样,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吃奶风格。你的宝宝可能属于以下类型中的一种,或者有他自己的风格。

梭鱼型。 宝宝吃奶时会紧紧吸住乳头,狼吞虎咽地吃10~20分钟,这种吃奶风格就像梭鱼一样。梭鱼型宝宝不会浪费时间,对他来说,吃奶是很严肃的事。有时,梭鱼型宝宝吃奶会很用力,刚开始喂奶时,乳房真的会很痛,即使喂奶姿势非常完美。不过不要担心,乳头很快就会适应(关于缓解乳头疼痛的技巧,参见第72页)。

紧张型。 这类宝宝看到乳房会紧张,可能含不住乳头,之后会因挫败而尖叫大哭,委屈得好像是你把他弄得很紧张似的。如果宝宝是这种类型,妈妈要多一些耐心。喂奶之前必须让宝宝平静下来。当紧张型宝宝掌握了吃奶技巧后,通常就能轻松地吮吸母乳了。

拖延型。 这类宝宝会拖延时间。他们要到出生后第4~5天、直到有母乳分泌时,才会对吮吸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在宝宝不愿吃奶时,强迫是没用的。相反,等待是最好的对策。当拖延型宝宝状态良好并且做好准备时,就会忙着吃奶了。

美食家型。 有些宝宝喜欢含着乳头,尝一点母乳的味道,咂咂嘴,再慢慢地吸上一大口,像是在构思如何给美食写评论似的。这样的宝宝就像小美食家,对美食家来说,母乳不是快餐。催促美食家吃饭,他们会暴躁起来,还是让小美食家花点时间好好享受吃奶的过程吧。

爱休息型。 爱休息的宝宝喜欢吮吸几分钟,再休息几分钟。有些宝宝甚至喜欢含着乳头休息:他们吃15分钟奶后,会睡15分钟觉,然后醒过来继续吃奶。给这样的宝宝喂奶要花很长时间,付出很多耐心,催促爱休息的宝宝加快吃奶速度就像催促美食家一样,不管用。

宝宝们吃奶的间隔各不相同。有些“体贴”的宝宝在白天每隔1.5小时吃一次奶,但晚上的间隔会拉长到3~4小时。如果你的宝宝属于这种类型,你很幸运,但夜里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尿布是否湿了,确保他在睡觉时也能吃到足够的母乳(参见第174页)。有些宝宝一整天都很规律,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每隔2.5小时就会醒过来吃奶。几个月后,这样的宝宝生活方式会更加合理,渐渐懂得区分白天和黑夜,晚上逐渐拉长吃奶的间隔,辛劳的父母们会为此感到欣慰。

虽然一开始你很想拉长两次喂奶的间隔,尤其是当你感觉全天都在给宝宝喂奶时,但要有耐心。母乳的分泌受喂奶频率、吮吸强度和喂奶时间的影响,特别是在宝宝刚出生的几周。减少宝宝对母乳的需求或缩减喂奶时间,会快速减少乳汁分泌。同样,当宝宝应该吃奶时,如果任由他睡觉,也会减少乳汁分泌。如果宝宝吃奶的间隔超过3小时,就要叫醒他吃奶(关于叫醒宝宝的技巧,参见第132页)。 8ACIHgDInI3JKrC1+Tlhx/P48WSHwJoF0FXpLldPmFTtaeT4W/h/qg8a5wBB9HM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