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宝宝选择医生

孕期的9个月里,你经常去产科医生的办公室(或经常给产科医生打电话)?这时间肯定比你在接下来的一年和宝宝的医生待在一起的时间要少。即便是非常健康的宝宝也需要很多健康护理措施,从婴儿健康体检到常规的疫苗注射,再加上不可避免的感冒流鼻涕和肚子痛,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宝宝的医生在他一岁前,也就是你为人父母的第一年里会那么重要。

而且不止第一年,很可能在接下来的很多年,他们都非常重要。毕竟,你选择的医生可能在接下来的18年里都会是宝宝和你的医生,他看着宝宝经历流鼻涕、耳朵痛、嗓子痛、胃痛、身上出现红肿和擦伤,等等。在漫长的岁月里,你不会和宝宝的医生朝夕相处,但还是会希望他能让你感到舒服,平易近人,在你咨询一些尴尬的问题时不会觉得难为情,在耐心照顾宝宝的同时也能耐心对待紧张的父母。

还在为宝宝寻找医生?你可以从这里开始。

儿科医生还是全科医生?

要为宝宝寻找合适的医生,第一步是要确定哪科执业医生适合你。

儿科医生。 婴儿、儿童,甚至青少年都是他们的治疗对象。而且,他们为此接受过良好的培训。如果要获得行医资质(必须持证上岗),他们还要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为宝宝选择儿科医生的优势显而易见——他们只诊治儿童,而且诊治的儿童数量众多。他们非常了解孩子,非常熟悉孩子的各种疾病,在治疗上也更有经验。他们能回答父母们经常提出的问题,从“宝宝为什么不睡觉?”到“宝宝为什么总是哭?”,因为他们曾无数次回答这些问题。

好的儿科医生也熟悉整个家庭的状况,能辨别出孩子问题的根源:孩子的行为、睡眠、饮食,甚至健康问题是否由家庭的某种变化所致(比如爸爸工作调动或妈妈重返职场)。

选择儿科医生的唯一弊端是,如果全家人都染上了某种疾病(如链球菌感染),你可能还需要看其他医生。

全科医生。 和儿科医生一样,全科医生通常也接受了严格的培训。但是全科医生实习的范围要比儿科医生广,除了儿科,还包括内科、精神科、产科和妇科。选择全科医生的优势在于一站式医疗——同一位医生可以为你接生,还可以给全家人看病。如果你已经有熟悉的全科医生,只需在病人名单里加上宝宝的名字,不必另外去找新的医生、去新的医生办公室、熟悉新的医疗程序,而且在宝宝出生的第一天就会有融洽的医患关系。一个潜在的劣势是,与儿科医生相比,全科医生在儿科学方面的经验要少一些,所以可能无法及时回答你提出的有关宝宝的问题,在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也不太敏锐,这意味着你可能要去找其他医生。为了将这个劣势减少到最低程度,可以找一个给很多宝宝看过病、积累了更多儿科治疗经验的全科医生。

哪种就医方式最完美?

在考虑了诸多因素后,还有一点需要考虑:哪种就医方式最能满足你和宝宝的需求?

独立执业医师。 喜欢一直由同一个医生看病?那么独立执业医师更适合你。独立执业医师最明显的优势在于,你和宝宝可以和一位医生建立关系(这样在检查时就不会担心和害怕)。劣势是医生不可能24小时365天随叫随到,需要预约(除非是急诊)。大部分时间,他们可以随时接诊,但即使是最尽职的医生也需要休假,偶尔也要在晚上和周末休息,因此他们有时会把工作交给代班医生。如果你非常想选择独立执业医师,又想尽量减少这种不便,就要了解清楚医生不在时由谁来代替,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代班医生能否找到孩子的病历。

医生小组。 几人一组更可能提供24小时的医疗服务,但是不太容易确保良好的医患关系,除非你能够选择固定的一两位医生做常规检查。孩子在定期健康体检和生病就诊中接触的医生越多,和每个医生和谐相处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当然,如果所有医生都热情、细心又体贴,就不必担心。同样,医生越多,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也就越多,这有时是优势,有时也是潜在的问题。

找到对的医生

一旦你确定了适合的就医方式,就可以好好选择医生——合适的医生通常来自合适的推荐。下面是可以获得可靠推荐的信息源。

你的产科医生或助产士。 对产前检查很满意?那么很可能对产科医生或助产士推荐的儿科医生也满意。毕竟,医生通常会推荐风格和理念跟自己相似的人。如果你不太喜欢自己的产科医生,可以从其他渠道寻求推荐。

妇科或儿科护士、导乐或哺乳顾问。 这些专业人士更了解医生的情况,在办公室或医院碰到他们的时候,可以了解一下与他们共事的儿科医生。可能会获得对这些医生的准确、诚恳的评价。

其他家长。 没有人比患者更能真实反馈医生的临床表现。所以问问已经为人父母的朋友——尤其是与你有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母乳喂养、替代疗法和亲密育儿法)的父母。

咨询服务机构。 一些医疗机构和私立医院会成立咨询服务机构,提供有特殊专长的医生的信息。你可能无法从这些机构了解医生的性格、行医方式和理念,但可以了解备选的医生在哪家医院任职,他们的专长是什么、受过什么样的培训、拥有哪些资质证书。这些服务机构还可能会提供这位医生是否有过被控失职的信息。

很多在线名录、咨询网站都有对当地医生的用户评价。只要在搜索栏输入你所在的城市和“儿科医生”,就能得到很多结果。还可以查看网站评论,但是要注意:你不知道评论人是谁(或他出于什么目的),所以很难真正了解这个医生的专长是什么、医疗水平如何、性格怎样。而且,很多这类网站的信息并不准确(比如医生是在哪里接受的培训,医院支持哪种医疗保险),所以要通过自己的分析确定一些细节。

国际母乳会。 如果你优先考虑母乳喂养,当地的国际母乳会(美国网站lllusa.org,中国网站muruhui.org)能提供在这方面知识渊博的儿科医生的信息,有些儿科医生本身就是哺乳顾问。

确保宝宝的医生也适合你

现在你已经拿到了一份名单,为下一步做好了准备——把名单范围缩小,可能的话,和几位最终候选人面谈。有些医生的面谈需要收费,有些不用。无论是否收费,孕晚期和这些医生面谈可以帮助你找到适合你和宝宝的医生。你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归属医院。 如果附近医院的儿科比较有名,而你挑选的医生又在这家医院工作,这无疑是个优势,这样当小家伙需要住院或急诊治疗时,你挑选的医生可以提供护理或协助护理。还有一个优势,如果这个医生在你计划分娩的医院工作,他还能在你出院之前给宝宝做检查。但是,不必因为归属的医院问题淘汰不错的候选人。可以让医院的儿科医生为你检查、安排出院,出院后再带宝宝到选定的医生那里做检查。

证书。 无论你为宝宝选什么样的医生,儿科学或家庭医学方面的证书都是必备的。

医院位置。 现在挺着大肚子到处走显得很笨拙,但是与产后外出时要带的东西相比,还是轻松的。到那时,如果你到诊所有一段距离,绝不是开车、坐公交车或坐地铁这么简单,需要提前做好很多计划。特别是在天气糟糕的时候,你要去的地方越远,出行就越复杂。如果宝宝生病或受伤了,附近的诊所不仅方便,还能更及时地护理和治疗。你中意的医生离你有点远?记住,真正合适的医生值得你走上一段长路。

就诊时间。 如果你从事的是朝九晚五的工作,那么可能要选择接诊时间在清晨、傍晚或周末的医生。

就诊氛围。 即使不走进医院,你也可以从各方面感知到它给你的第一印象。当你打电话预约的时候,电话那头是热情还是不耐烦的态度?记住,作为新手父母,你会经常打电话给医生,对方接电话时是否友善热情很重要。前台的服务人员也可以让你了解到更多,他们的态度是友善热情还是生硬冷淡?工作人员对小病号(和他们的父母)有耐心还是不耐烦?细心体会,你就能感受到。

产前面谈

找到了合适的医生?虽然宝宝还没出生,但你可能已经有很多关于宝宝的问题了,有些问题可以等宝宝出生后带他做第一次检查时再问医生(但第一次检查时,宝宝很可能会一直哭闹)。有些医生会很乐意在分娩前为你答疑解惑,这很有帮助,因为一些问题在你分娩时或分娩后不久就会出现。以下是一些可以和医生提前讨论的问题。

你的婚育史和家族病史。 这些对新生儿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医疗程序。 对脐带血储存和延迟脐带结扎有什么建议?宝宝出生后要进行哪些常规检查和疫苗注射?怎么应对黄疸?建议住院多久?如果选择在家分娩,要注意什么?

割包皮。 有哪些利弊?如果给孩子割包皮,应该由谁来做手术?在什么时候做手术?是否需要局部麻醉?

母乳喂养。 第一次哺乳之后,如果喂奶仍然有困难(或想请医生帮助调整哺乳技巧),是否可以在产后1~2周再去医院检查一次?医院有没有哺乳顾问?是否有推荐的哺乳顾问?

配方奶喂养。 不论你选择配方奶喂养、混合喂养,还是挤出母乳用奶瓶喂养,都可以问问医生推荐哪种奶瓶、奶嘴和奶粉。

婴儿用品和药品。 请医生推荐一些婴儿用品和药品等,比如对乙酰氨基酚、体温计、尿布疹膏、汽车安全座椅等。

装饰风格。 儿科医生的候诊室需要的不仅仅是在桌子上放几本杂志、在墙上贴几幅有品位的画以表现品位。在你到访时,还需要找一些让你和宝宝在候诊时不那么无聊的物品:一个鱼缸,一个舒适的游戏区,一些干净、保养得好的玩具,适合各年龄段儿童的书籍、小椅子,或专为儿童设计的候诊区。颜色艳丽、图案吸引人的壁纸(用橙色的袋鼠和黄色的老虎代替淡雅的色调)和色彩鲜亮的照片也可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候诊时间。 如果你要抱着哭闹的宝宝走来走去,或试图用一本图画书来分散好动的学步期幼儿的注意力,那么45分钟的候诊时间太难熬了。如果你时间紧张,候诊时间长也会成为你的噩梦。但要记住,候诊时,与孕期父母的咨询相比,哭泣的婴儿和生病的儿童会被优先考虑。不妨向候诊室等候的父母们打听情况(还可以问问宝宝进去检查后通常要等多久,毕竟那段时间最难熬)。

平均候诊时间较长可能是组织不善、预约病人较多或病人数量超出医生接诊能力的信号,但也可能意味着医生花在病人身上(或回答患儿父母问题)的时间更多——等轮到你时,医生细致地问诊和检查,想必你会很感激。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出于诊所的惯例,预约已满但有患儿前来就诊时,医生不喜欢把他们拒之门外——这一点也非常可贵,尤其是当孩子生病了而你正焦头烂额的时候。

上门看诊。 一些儿科医生会提供这样的服务,只是收费较高。大多数时候,上门看诊不仅没有必要,对宝宝也不是最好的选择。在医院里,医生有设备,可以化验,而这些放不进小小的医药包里。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医生也会赞同上门看诊——比如孩子因为急性肠胃问题从幼儿园回家,宝宝发高烧、咳得厉害还有痰,以及暴风雪天里你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时。

电话问诊。 当你有疑问或对一些事情感到担忧(在宝宝出生的第一年里会经常发生)、不想等到宝宝下一次常规检查才得到答案或安慰,这时你可以给医生打电话、发邮件或短信。不同医院处理咨询电话的方式不同,要提前了解。一种方式是约定电话问诊时间:医生每天空出特定时间来打电话或发短信、邮件——这意味着只要你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医生打电话,就能得到需要的建议。也有些医院采用电话回拨的方法:医生在治疗病人的间隙或快下班时给电话问诊的父母回电话,回答他们的问题(咨询的问题通常由工作人员先筛查一遍,按重要性排序)。还有些儿科诊所是护士回答父母关心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建议,只把紧急或复杂的病情转给医生处理。护士还可以分辨情况,帮助父母决定是否要尽快带宝宝来检查,这种方式通常反馈效率更高(也更能缓解父母的焦虑)。

如何处理紧急病人。 紧急情况时有发生,还要了解医生会如何处理紧急情况。有时需要将宝宝直接送到当地医院的急诊室,由急诊医生来处理。有时要先给医院打电话,根据病情或受伤情况决定去哪家医院。一些医生在白天、夜间和周末都可以处理紧急病情,还有一些医生在非上班时间会让同事代班。

行医风格和个性。 就像买家具一样,选择医生也取决于你的风格。你喜欢随和亲切的医生,还是规规矩矩(穿着正式)的医生?喜欢风趣幽默的医生,还是公事公办的医生?喜欢雷厉风行的医生,还是视你为伙伴一同护理孩子的医生?

不论喜欢哪种风格的医生,你都会希望自己选的儿科医生具有以下特质:善于倾听和交流;能接受各种提问并给出建议;不带偏见;耐心对待宝宝及家长;最重要的是,真心喜欢孩子。当然,大多数儿科医生都喜欢孩子。

理念。 你和医生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意见相同,但是要预先确定(在做出最终决定前)你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是否意见一致。为了确保你的育儿理念和孩子未来的医生一致,可以问问医生对以下育儿话题的立场,比如母乳喂养、包皮环切术、亲密育儿法、母婴同床、辅助与替代疗法、注射疫苗,等等。 ReLbR1sH2fcFWL7wk9WYk9rXPP1jYuUvSYBo5JQaaiOUxpifVZe6rIKDeqhZuN5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