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四十年的电影工作生涯,我遇到过无数导演。他们每一个都是怪物。
以前,导演的形象是挂着墨镜,戴着贝雷帽。一整天抽着大雪茄,身旁总有一个对讲机,坐在一张凳子上,背后写着“导演”二字。之后,导演的形象变成长发嬉皮士,穿着牛仔裤,形象一点都不权威。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们可以牺牲任何人,甚至是亲妈。
怎样成为一个导演?有些是红裤子出身 ,有些是正统电影学院毕业,更有些是凭着他们的个人专长成为导演。当功夫片最流行的时候,连龙虎武师都有机会成为导演。曾经有一位台湾导演,当日本摄影师告诉他拍摄当天差了点“色温”,那位导演就大发脾气。“色温”是靠光源来调节的。蜡烛可以带来偏暖、偏红的光,正午的阳光则会带来偏冷、偏蓝的光。那时候天仍亮着,那位龙虎武师出身的导演不明白为什么摄影师不能拍摄。他以为这是灯光设备所引起的问题,便转向制作经理,命令他说:“明天你多带点‘色温’!”
传统的导演最喜欢大喊“NG!”,意思就是“No Good!”。当他们走进摄影棚,导演为了显示他的权威,即使演员的演技很好,也会刻意地喊“NG”。拍摄外景时,如果天气不好,他会下令停止拍摄。不过,就算天气再好,他也会停止拍摄。一个年轻的助理无奈地问道:“为什么?”
“云的位置不对,你这傻子!”导演怒骂助手。
年轻的导演们会用双手制作一个无形的方框,并在他们走进演播室的那一刻大喊:“从这里拍摄!”老派的欧洲导演习惯一镜到底,称作“大师镜头”。从那里你开始越来越紧地拍摄,将它们编号为 1,3,5,7,9。一侧的拍摄完成后,你从另一侧拍摄时修改了角度,并将它们编号为 2,4,6,8,10。
由于缺乏经验,年轻的导演经常会忘记拍 3 或 8,然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这时候摄制组就骂声震天,“满地爹娘”。
工作室制度也有一些好处。我们这些监制,在导演前面看到了样片。样片是电影未经处理和剪辑的版本,将不同镜头拍摄的影片拼接在一起,并不按顺序。
经验丰富的制片人可以看看这个故事是否讲得妥当,并会命令导演补拍。
举个例子:一个反派被警察追捕,他爬山逃生,跌倒身亡。
1. 反派爬上来的全镜头。
2. 他用假人摔倒的全貌。
3. 他死了的镜头特写。
我们会要求导演添加一个反派脚踩松动的石头的特写,然后是他尖叫的特写——“啊!”,这是让场景变得生动起来的方式。
一些新生代导演的问题是他们很少读书。他们从其他电影中吸收了一些片段,这使他们的电影成为二手的。这就是为什么你厌倦了所有这些特效电影。艺术电影可能很无聊,但它们有自己的观众。如果你决定制作它们,你必须了解它们的局限性。不能指望把一部艺术电影拍成票房大片。我总是向导演解释这一点,但他们从不听。
我在邵氏的时候,我们一年拍四十部电影。当时作为一个热血的年轻电影爱好者,我问老板邵逸夫:“如果我们一年拍四十部电影都赚钱,我们就不能拍一部有艺术感但会亏钱的电影吗?”
他笑着回答:“如果我们拍了三十九部赚钱的电影,一部不赚钱的电影,为什么不拍四十部都赚钱的电影?”
“作为电影制片人,你没有艺术良心吗?”香港影评人问我。我笑着回答:“我是有良心的。我的良心是为电影业的投资者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