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版说明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爱好历史,出仕以后,仍治史不懈。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撰成一部战国至秦共八卷本的编年史,名为《通志》,进呈宋英宗,英宗命其设局续修。此后,司马光无论在政治上如何进退沉浮,书局一直随身而设。1067年神宗即位,开经筵,司马光进读《通志》,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被任命为枢密副使而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专心编撰《资治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从治平三年开局,至此共用了19年的时间。

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将复杂的史事,多样的人物,生动而又形象地表现出来。修撰本书时所参考的资料非常广泛,除正史外,采用杂史达二三百家。司马光本人史学造诣精深,协助他修书的人与他志同道合而又各有所长,他们对于全书的体例、史料的考订、文章的剪裁乃至句法的锤炼要求极严,事事不肯稍有忽视。《资治通鉴》博约得宜,体例精严,文字简练,记事周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成书900多年来,一向为历史学者所推崇;同时,它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长期以来为众多的文人学士所诵习。

本书以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为底本,保证了其学术可靠性、文字准确性。书中继承了点校本所取得的整理成果,此外,对误、漏和不规范的标点根据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改动;根据胡三省的注文、章钰的校记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文字、标点上有所改动。为保持行文流畅,以上改动均不注明。

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方便阅读。为此,删除了原点校本中司马光的考异、胡三省的注文、附注的章钰等人的校记。众所周知,《资治通鉴》中涉及大量的人名、地名、书名,即便是专业人士,也难以很容易地识别。因此,本书特别保留了原点校本人名、地名下加专名线( ),书名下加虚线( )的做法,使读者一目了然,不会因为不熟悉这些专有名词而误读、错读。可以说,本书是历史爱好者阅读这部巨著的极好的白文普及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06年12月 Z54+SdWox3OZq7Mhy/Sr+Dr5AIauQG+bgXGFWoAMz29n7PAoG0v6BIwjzvesHCP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