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昭宣中兴:西汉的真正巅峰

从公元前87年汉昭帝刘弗陵登基继位至公元前48年汉宣帝刘询病逝的这三十九年,是西汉帝国的又一辉煌时期。

对外,西汉帝国推行安边持重的战略思想,轻易不发动对外战争。对匈奴采取恩威并施的政策,以和平为主,积极防御,却不放弃使用武力打击的手段。这一政策使匈奴进一步走向衰弱和分裂,渐已不成汉帝国大患。

同时,西汉帝国依然延续了汉武帝时期对西域地区的积极经营开发,将广袤的西域土地逐渐划入西汉帝国的治下,从西汉帝国的附属国,变为中华领土版图的一部分。

此外,汉文明跨过丝绸之路持续远播四方,这一时期与中国通好的国家,向西已经到达了今天西亚的波斯湾地区。中国的丝绸跨过地中海,远播到了罗马地区。

对内,这一时期的汉朝统治者在继续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改革的同时,还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尊崇儒术,重用儒生,减轻刑罚,轻徭薄赋。而汉武帝时期建立的高效率税收体系,更保证国家可以积累足够的税收财富,政府的行政运转效率大大提升,国民经济迅速恢复。这段文治武功都有口皆碑的时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昭宣中兴”。

汉昭帝登基的时候只有七岁,他执政的大多数时间里,国家大事都是由汉武帝的托孤重臣——大将军霍光主持。但和他父亲一样,汉昭帝也是一个极其早慧的孩子。他登基的第六年,权臣上官桀与燕王刘旦合谋,向汉昭帝写奏折,诬告大将军霍光去京都检阅军队,其实是意图谋反。没想到汉昭帝看了奏折后,立刻对霍光说:“这封奏折完全胡说八道,肯定是有人在诬陷你。”朝臣们惊问为什么,汉昭帝答:“霍光在京城检阅军队,他燕王刘旦在千里之外怎么可能知道呢?再说,霍光如果真想谋反,还用得着这么大张旗鼓吗?”一番推心置腹,令霍光当场涕泪交加。

汉昭帝即位初期,内外的麻烦都是不断的。

内部方面,与霍光一同辅政的左将军上官桀和御史大夫桑弘羊,不甘居于已是大将军的霍光之下,因此相互串联,阴谋发动叛乱。他们先勾结燕王刘旦,里应外合诬陷霍光谋反,但被汉昭帝一眼识破,并要追查主谋。为了掩盖罪行,上官桀等人干脆准备发动政变,计划由长公主宴请霍光,席间突袭杀死霍光,然后废除汉昭帝,迎接燕王刘旦即位。

霍光表面含糊,内心却如明镜。他假装不动声色,却抢在上官桀之前动手,火速逮捕了上官桀和桑弘羊等人,粉碎了这场阴谋。之后,上官桀等人被满门抄斩,参与谋反的燕王刘旦和长公主畏罪自杀。

可叹上官桀和霍光本是儿女亲家,但在权力面前,依然翻脸无情。桑弘羊的遭遇更令人唏嘘,若没有这次叛乱,他本来能以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身份名垂青史,孰料他在权力诱惑下昏了头,以至于晚节不保。

汉昭帝在位时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减负”,即不断地减免汉武帝晚期的各种赋税,与民休息。

公元前81年,西汉帝国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会议”,即在民间召集贤良,与朝中辅政大臣一起,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讨论。会议期间,从民间邀请来的中下层学者们,猛烈地抨击西汉帝国这一时期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各项政策,而桑弘羊等人却极力反驳,要求延续这些既定方针。霍光作为执掌国家政权的大将军,采取了公正的态度,对于垄断过甚的盐铁官营政策,取消其中酒的专卖,给予民间经营权利,但依然保留着对盐铁经营的控制权。

而对于有利于减轻老百姓负担的告缗、算缗政策,西汉政府有限度地减少了征收税赋的比率,废除了“告缗”的苛刻条令,杜绝了告密风气,维护了国家的稳定。既没有全盘推倒重来,又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对比中国古代政坛上习惯搞“一刀切”的政治风气,可谓开明得多。

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是霍光的外孙女。霍光辅政期间的另一个期望,就是上官氏可以为汉昭帝生育一个儿子,以确保霍家的地位。但事与愿违,上官皇后的肚皮就是不争气。为了防止别的女人“抢先”,霍光甚至管到了汉昭帝的私生活。他下令皇宫里所有的宫女都必须要穿一种特制的裤子,裤子的前后裤裆都密封,意思很明白:我外孙女没生孩子之前,你们谁都别想替皇上生孩子。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汉昭帝绝了嗣。

公元前74年,年仅二十岁的汉昭帝英年早逝,膝下无子。他临终前的最后一道诏书,是下令将全国农业赋税再次减免十分之三——对汉武帝“与民休息”的遗嘱,可谓贯彻到底。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年—公元前74年),西汉第六位皇帝,公元前87年—公元前74年在位。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为钩弋夫人。继位时年仅七岁,以难避讳的缘故更名刘弗,遵照汉武帝遗诏,由霍光辅政。谥号为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汉昭帝死后,首先被确立为皇帝的是昌邑王刘贺,他是汉武帝的直系子孙,汉昭帝的侄儿,名正言顺的接班人。但这位刘贺却是个败家子,登基后就知道游玩享乐。在来京继位的路上,他就纵容手下人抢掠民女,根本没有皇帝的样子。

按照《汉书》的记载,刘贺在位期间,一共干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平均每天超过四十件。此时的皇帝废立大权完全操控在大将军霍光的手里,忍无可忍之下,霍光在刘贺登基的第二十七天召集群臣,宣布废除刘贺。

刘贺被废后,继承帝位的是“巫蛊之祸”中被害的“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即汉宣帝。

刘询,原名刘病已,其身世也极为特殊。“巫蛊之祸”中,刘询的父亲刘进也蒙冤身死,当时刚出生不久的他就被下牢狱,在狱卒丙吉等人的关照下才得以保住性命,后遇大赦出狱,长期生活在民间。年轻时候的他既熟读儒家典籍,又好结交豪侠,长期的民间生活也让他深知世间疾苦。

霍光废刘贺时,刘询虽然已经恢复了刘家的宗籍,但并没有爵位,他是从民间被迎立到皇宫即位的。在汉朝的历史上,除了汉高祖刘邦外,他是又一个百分之百的平民皇帝。

汉宣帝登基的时候只有十七岁,而废黜过皇帝的大将军霍光已经是权倾朝野的老权臣。《汉书》上记录,汉宣帝登基后拜祭祖庙,霍光也陪同前往。当霍光的车驾来到汉宣帝身边的时候,汉宣帝竟然感到后背一阵阵刺痛。这则典故衍生出一个著名的成语——如芒在背。

让汉宣帝如芒在背的霍光,在汉宣帝登基后更和他结下了“杀妻之仇”。谨慎小心了一辈子的霍光,在这一时期彻底反弹了,大权独揽不说,为人更是飞扬跋扈。为了控制汉宣帝,他竟然将汉宣帝的结发妻子许平君毒死,以使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做皇后。许平君在汉宣帝贫贱之时与他相濡以沫多年,为人朴素低调。但权力斗争注定无情。她的离开,是汉宣帝一生的一件痛事,很多年之后,汉宣帝还写诗悼念她。

公元前68年,权倾朝野的霍光病逝。为表荣宠,汉宣帝命人以皇帝的规格礼节祭葬霍光,给予了他极高的尊崇。可霍家的命运,也从此开始改变了。

霍光过世后,霍家依旧嚣张跋扈。霍光的女儿——皇后霍成君,一直就是汉宣帝后宫里的“河东狮”。此女飞扬跋扈,且生活铺张奢侈,与勤俭持家温良贤淑的许皇后完全是两类人。霍光的妻子霍显大兴土木,屡做违法的事情。在隐忍的同时,汉宣帝也不动声色地削除了霍家的羽翼——霍光的两个女婿都被解除了职务,霍光的儿子霍勋被提升为大司马,其实是明升暗降,被解除了兵权。

惶恐之下,霍家人决定铤而走险谋反,然而就像当年上官桀谋反失败一样,这次霍家也输在了谨慎的汉宣帝手里。谋反的消息从一开始就被汉宣帝掌握,还没等到霍家发难,汉宣帝就不动声色地发布任命,将霍家的子孙们调出京城,然后突然动手,将其一网打尽。霍家以谋反大罪全族遭诛,隐忍多年的汉宣帝从此开始真正掌握了政权。

亲政后的汉宣帝,开始延续汉昭帝时期已经有的中兴局面。相比汉昭帝时期,他对内政的创举是对吏治的重新整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反腐败。他派出大批精干官吏,整顿已经冒头的地方腐败现象,严查贪官污吏。因为自己早年坐过牢,所以汉宣帝最痛恨的就是司法不公和贪污腐败,还曾多次亲自旁听重大案件的审理。

汉宣帝执政期间,西汉官员最大的“官场警戒线”就是经济问题。早年曾向霍光提议立刘询为帝的大司农田延年,在修造汉宣帝陵墓时爆出了贪污丑闻,汉宣帝丝毫不念他当年拥立自己的旧情,责令司法机关严审此案,结果田延年下狱后自尽。

与之相应的,是汉宣帝对汉朝律法的修正。他废除了诸多苛刻残暴的法令,治官以严苛,治民却以宽简,汉王朝的官风民风,在这一时期一度彻底被扭转。

经济方面,汉宣帝延续了休养生息政策,并强化了汉武帝时期经济改革的成果。尤其是他大力削弱诸侯,将诸侯土地尽可能地分配给农民耕种,进一步缓解了土地矛盾。

工商业方面,在加强税收管制的同时,汉宣帝进一步放宽经营限制。这一时期的工商业和农业,都有长足的发展。汉朝历史学家刘向甚至认为,汉宣帝的执政成就,甚至要远远好于被公认为盛世的“文景之治”时代。

汉宣帝在位时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彻底解决了匈奴问题。汉宣帝时期的匈奴,已经分裂成了南北两大部落且相互攻杀,再无法对汉朝边地形成威胁。但汉宣帝却不满足于这暂时的和平,他抓住机会重拳出击,一面屡次联合西域乌孙等国派兵打击匈奴,一面实行招抚政策,招募匈奴人归附。他的努力收到了回报。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主动至长安,宣誓归顺大汉朝。在经过近百年交锋后,汉帝国终于赢得了对匈奴战争的彻底胜利,早已作古的汉武帝若泉下有知,也可含笑了。

公元前60年,也是一个值得中国人记录的年份。这一年,汉帝国正式在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以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从此,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成就。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8年),本名刘病已,西汉第七位皇帝,公元前74年—公元前48年在位。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幼年时流落民间,于公元前74年被朝臣迎立为帝。谥号为孝宣皇帝,庙号中宗,葬于杜陵。

在西汉的中后期,汉宣帝给大臣封爵比较多,但他封爵的标准是极为特殊的。其他帝王多以战功为标准,唯独汉宣帝,封爵的对象主要是地方官,考评的标准就是治理地方的政绩。他在位期间,多次给地方官涨工资,当时的名臣黄霸,就是因为治理地方有功,得以被封侯爵。另一位大臣胶东相王成,也因为在山东招抚流民,得封为关内侯。

公元前48年,四十三岁的“中兴之君”汉宣帝病故,这一年,也成为西汉帝国从中兴转入衰落的起点。汉宣帝的儿子汉元帝刘奭即位,这以后一直到汉成帝执政时期,《汉书》有个通用的评价——“衰于元成”。意思是,西汉帝国的衰亡,这两个皇帝在位时期是关键。 SWvnJ/TdvX39I4NPbr6G/khHDesWUtZtH3sWu+z5UgYwC1rxqVGlToIF6TAehrc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