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说,她看到自己16岁的女儿天天沉迷于梳妆打扮,和男生聊天到夜里很晚,甚至多次遇到男生送女儿回家。女儿现在上高二,她希望去和女儿沟通,告诉她要把精力用在学习上,谈恋爱是不合适的。她也想告诉女儿,和男生接触不要发生太亲密的行为,尤其是性行为。
但是她不知道要怎么和女儿说这些话,因为她一管,女儿就会说,我知道你说的这些,但是我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活着也没有什么乐趣,我才会找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做。我也不想成绩不好,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
她看到女儿因为成绩不好关上门痛哭过、失眠过,女儿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消极沮丧的少女,她很心疼。但是想到自己对孩子这么宽容,孩子还总说这些厌世的话,她也很愤怒,觉得女儿一点儿都不考虑她的感受。
她很担心如果她再对女儿提要求,就是把女儿往死路上逼。她觉得女儿承受不住这些要求,女儿需要通过买衣服、化妆打扮、与男生交往这些途径来保持对生活的兴趣。
这位母亲想约束女儿的时候,没有底气、没有力量。因为这位妈妈自己已经认定了,如果对孩子提要求,就是在逼她厌世,那么当她想设定一些规则的时候,她的态度总是不坚决。一方面纵容、一方面厌恶,这种矛盾的做法,也使她自己痛苦。一方面,她希望女儿可以改变,但是另一方面,改变的风险又让她畏惧。
她说:“我没有办法去靠近这个孩子,去施加影响,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远离她。这种沟通太消耗我了。”
这种“沟而不通”的现象在青春期孩子的家庭里大量存在。是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使得这一沟通障碍普遍存在,还是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与我们和其他人的沟通,存在显著差异?
这就需要谈一谈和孩子沟通的一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