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寻找亚洲的和平复兴之路

世界银行(WB)2023年1月在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预测,2023年和2024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4.3%和4.9%,而发达经济体只有0.5%和1.6%。2月,我在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时见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她也预测,2023年,亚洲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量将占据全球增量的近3/4,而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增长正在急剧放缓。事实上,这一趋势已经持续多年并将继续下去。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到2030年,亚洲将会贡献全球近60%的经济增长,在24亿全球经济中等收入群体的新成员中,亚太地区人群将占90%。现如今,世界四大经济强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的三个国家都在亚洲:中国、印度和日本。该地区的GDP总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

种种迹象显示,在沉寂两个世纪后,亚洲正向着复兴与繁荣迈进。21世纪将见证亚洲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心,并为当前全球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是我的好朋友马凯硕先生多年来秉持的观点,也是为什么我要隆重推荐这本由全球化智库(CCG)翻译的他的新书。这本书是我和苗绿博士在国际知名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主编出版的“中国与全球化”(China and Globalization)英文系列图书中的一部重磅之作,在全球英文世界的下载量已接近令人意想不到的300万次,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现象级著作。

马凯硕认为,当前逆全球化浪潮高涨、经济复苏乏力、气候变化和贫富差距等全球性问题加剧,而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秩序在应对这些挑战时表现得缺乏共识,效率不高,行动力不足。现在正是需要全球合作的时候,然而,西方仍然用过时的19世纪地缘政治思维来看待21世纪的地缘政治局势,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权力,并将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视为威胁,蓄意挑起大国竞争。这加剧了未来的不确定性。

如何才能让权力调整和新秩序以有益于全球人民福祉的形式实现,以确保人类拥有一个和平、繁荣的21世纪?对东西方都有深入了解并在这两个世界都享有盛誉的马凯硕先生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之一。他在这本书中分享了自己从丰富的生活经历与杰出的职业生涯中形成的智慧与远见。作为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外交官和学者,他的观点与新兴市场国家存在着共鸣,这是任何大国都不能忽视的声音。

* * *

这本书的作者马凯硕是全球公认的亚洲顶尖公共政策学者,被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外交政策》及英国《前景》杂志列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作为一位印度裔新加坡人,马凯硕成长于多元文化交会的地方,天然具有多边主义视角。他在新加坡大学接受本科教育,在加拿大获得硕士学位和荣誉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多样性的教育背景使他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他曾担任新加坡外交官33年,两度担任联合国安理会主席,与华盛顿及北京的资深内部人士保持着长期联系,对两国的政治现实有着深刻把握。同时,他作为中立的第三方观察者,能够客观理性地分析大国关系。在外交生涯结束之后,他投身学术界,成为全球知名的亚洲研究专家,被誉为“亚洲世纪的缪斯”,其职业成就令其在东西方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马凯硕很早就提出了“亚洲的复兴”,并出版了多部专著。

我认识马凯硕已近20年,有幸多次与他在公开和私下的场合讨论问题与交换看法。在2009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议程设置会议上,我们同台参加了关于“全球议程”应该关注哪些议题的研讨。2017年,马凯硕的新书《东盟奇迹》( The ASEAN Miracle )在北京大学举办首发仪式,他邀请我参加,那时他已经是“亚洲崛起”的主推思想家。2019年5月,我与他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全球瞩目的有3000名现场观众参加投票的“芒克辩论会”中并肩作战,就“中国是不是国际自由秩序的威胁”与美国对华强硬派——曾任特朗普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麦克马斯特将军和美国哈德逊研究所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白邦瑞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这两位辩手一位是军方的政府前内阁高官,一位被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称为“中国问题权威”。此次辩论前一年,美国对华发动了贸易战,加拿大扣留了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国际环境对中国殊为不利。这是一场在西方主场举行的辩论,西方的主流观点是“中国构成了威胁”,现场的氛围对支持中国立场的辩手也很不友好,当晚我和马凯硕在非我方主场的国际知名辩论场配合默契,有理、有据、有节地驳斥了对方充满误导性的叙述,最后经过现场3000名观众投票表决,按照芒克辩论的规则,我方获得了辩论的胜利。由于文化及制度上的差异,西方的媒体机构和意见领袖对中国的解读往往单一且充满误解。此次辩论是在西方主场,以西方人高度认可的辩论形式,直面西方的质疑并给予建设性回击的辩论,有利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舆论博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了多次交流。

2021年,全球化智库(CCG)受邀将马凯硕的新著《中国的选择》( Has China Won? )这一全球畅销的政论图书译成中文,并与中信出版集团一起为该书举办了首发仪式和研讨会,与他视频连线探讨中美关系的“世纪之问”。在该书中,马凯硕提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我们应该问的问题不是中国或美国是否赢了,而是人类是否赢了。这本书受到作者本人、出版方和读者的一致好评。我们为这本书举办了一场专场对话——“多极世界中的中美关系”,这是《CCG对话全球》视频节目中的一期。在对话中,马凯硕再次表示,中美两国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核心利益冲突,两国最好将资源用于改善本国人民的福祉与合作减轻气候变化等共同威胁,而不是投入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竞争,后者不仅损害两国的利益,而且损害全世界的利益。此次对话实录已经收录于世界知名出版社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的《理解21世纪的全球化、全球不平等和权力转移》(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Global Gaps, and Power Shifts in the 21st Century )一书,以飨读者。

同年,马凯硕还为我和苗绿主编的一本全球发行的英文重磅图书《共识还是冲突?》( Consensus or Conflict? )贡献了一篇探讨全球化的文章——《全球化已死!全球化万岁!》(Globalization Is Dead! Long Live Globalization!)。这本书在全球发行后不久,俄乌冲突就发生了,这为建立世界共识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2022年,全球化智库(CCG)与马凯硕一起发布了《亚洲的21世纪》英文版并举办了研讨会。该书是我和苗绿主编的“中国与全球化”英文系列图书中的一部,本系列的其他图书还包括会聚全球思想领袖、学者、诺奖得主、前政要等作者文章的《共识还是冲突?》、《驻华大使看中国与世界》( China and the World in a Changing Context )、《商界领袖看中国发展新机遇》( Transition and Opportunity ),我的个人文集《中国的选择与全球化的未来》( The Ebb and Flow of Globalization ),以及本系列中最新的约瑟夫·奈教授的著作《软实力与中美竞合》( Soft Power and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所有这些图书都可以在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网站上获取。

《亚洲的21世纪》一书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自2021年12月30日上线以来,累计下载量近300万次。此书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全球总裁称,该书电子书的下载量是学术类出版物平均下载量的十倍甚至百倍,该书已经成为现象级著作。在我们于2022年1月为该书举办的以“21世纪见证着亚洲的崛起,也为世界各国的深度合作提供新的契机”为主题的对话研讨会上,两位亚洲问题领域的著名学者——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名誉院长兼赖肖尔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肯特·凯尔德、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院院长凯瑞·布朗都对此书给予了高度赞誉,同意书中描述的当前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转变,称其向西方世界传达了重要信息。因为此书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马凯硕在新加坡又举办了一场发布会,以飨读者,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柯成兴亲临发布会。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孙海燕也高度赞扬了这本书的观点和作者的影响力。

尽管已经年过七旬,但马凯硕依然对国际政治饱含热情,他密切关注着当前世界局势的变化、忧心人类的命运。他不仅经常撰写国际政治评论文章,还发起了“亚洲和平计划”(Asian Peace Programme,APP),为在东亚铸造和平贡献智慧。2022年年中,我到新加坡交流时与他再度相见,马凯硕教授特意为欢迎我们准备了晚宴,来自全球的政商学各界的杰出代表出席,埃及ARTOC投资与发展集团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沙菲克·贾布尔夫妇、国际著名的战略学家和未来学家彼得·施瓦茨、新加坡著名政治家杨荣文、StarHub企业业务部总裁钟玉璇博士等人参加了晚宴,可谓星光熠熠,名流云集。

多年来,马凯硕一直深切关注着人类的命运,并持续不断地为亚洲的世纪鼓与呼,我为他的坚持而深深感动和振奋。

* * *

与之前的人类历史不同的是,用“日新月异”来描述21世纪的人类发展绝对是写实手法。前所未有的科技进步令全球经济和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地球已成为一个“地球村”,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东盟和印度也创造了经济奇迹。此外,东西方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上的表现展现出东亚社会自己的优势,而西方相形见绌。这些新现象逐渐打破了亚洲对西方的顺从。与此同时,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在应对气候变化、大流行病等全球性挑战方面表现不力,却又不愿分享权力——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仍然只有欧洲人和美国人才能担任总裁和行长,这令非西方世界不满。这些变化必然要求世界秩序做出相应的改变,东西方关系成为21世纪的核心关系之一,其中又以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为重。

面对剧烈变化的世界局势,马凯硕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启发性问题。美国面临一系列国内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民主政治被金钱腐蚀,导致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民主政治还能够有效运行吗?高举“自由主义”大旗却不能容忍多元社会制度的美国还能继续保持威望吗?受困于国内问题的美国将中国当作替罪羊,蓄意挑起大国竞争是对是错?面对全球性挑战和世界力量平衡的变化,华盛顿应该如何调整战略?西方主导世界秩序的时代是否即将终结?亚洲具有哪些优势,将对全球地缘政治产生什么影响?中国能够和平崛起吗?对世界来说,中国的崛起是威胁还是机遇?西方为何要担忧中国的崛起?正在崛起的中国与力图继续保持全球领导地位的美国,两者之间会发生战争吗?美国正在建立新的反华联盟,它有可能成功吗?如果要避免新的冷战与热战,美国应该如何调整对华战略?世界正从美国主导的单极化世界向多极化世界发展,然而,世界秩序能否跟上变化的速度?全球化还能继续吗?如何才能让联合国及其系统机构适应世界的变化?美国正在利用强权维护其霸主地位,多边外交还有希望吗?人类能否真正团结起来共同抗疫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我们的未来在何方?

这一系列问题背后的主线是国家兴衰交替的逻辑。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违背的历史法则。在人类社会早期,各国各地区间缺乏联系,国家的兴衰只对周边地区有显著影响,但在地球村的时代,大国的兴衰将影响全球的局势。面对新兴国家的崛起,既有大国往往想要打压、遏制。但是,大国衰落并不仅仅是外部因素导致的,内部问题才是根本原因。然而,相较于解决积重难返的内部问题,找替罪羊总是更为容易的,而中国显然就是那只替罪羊。遗憾的是,找替罪羊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加剧问题的恶化。

2023年4月,在波士顿大学以《亚洲世纪真的到来了吗?》(Is the Asian Century Really Coming?)为题进行的演讲中,马凯硕再度驳斥了唱衰中国的说法,并表示,亚洲的繁荣将给世界带来多样化的色彩和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他强烈呼吁美国不要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挑起战争,因为这将带来灾难。马凯硕认为,中国崛起是美国和世界的机会,并表示,亚洲各国并不希望在两国之间选边站队,希望美国政府可以重新平衡美中竞争。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国家在经济上依赖中国,在安全上依赖美国,它们希望美国能够平衡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对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努力创建一个可以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免于残酷争斗的秩序,以使各国能够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会更加对人类有益。为了拥有一个和平、繁荣的21世纪,马凯硕对亚洲国家提出了三个建议:恢复联合国大会作为“人类议会”的功能,提供更多资源来加强主要多边组织的职能,以及在东盟模式基础上加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建设。

马凯硕的第三个建议与我一直倡导建立的“亚洲联盟”有许多相似因素。在逆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面对全球多边合作动力不足的局面,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凝聚多边合作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推进全球化的发展。在亚洲崛起的背景下,为缓和亚太地区地缘政治之争,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可在“东盟+3”的基础上打造亚盟,并进一步推进亚太区域一体化。我在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一书中提出,东亚国家普遍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儒家文化中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推己及人”等共识原则有助于在承认和保持该地区国家经济、文化和历史政治认同的多样性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

当前,亚太地区存在大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东盟“10+N”衍生系列……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区域经济存在较强活力,同时各方有较强的意愿进行合作,通过打造更加自由的贸易机制来提升经济一体化程度。但过多的自贸机制造成了“碎片化”区域合作,容易产生“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因此,推动各个自贸区之间的标准合并统一,逐步加速这一领域里的要素流动,实现在统一标准下共同市场的整合,亦即建立一个亚太自由贸易区,是未来要做的事。根据全球化智库(CCG)的研究,亚太自由贸易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融合成为亚太自由贸易区协定;二是围绕《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形成一个“伞形协定”。亚太自由贸易区可在关税减让、服务业开放、知识产权规则等方面设定介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之间的中间标准水平,在亚太地区形成一个多层级的自贸体系。

目前,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市场容量之大,使中国成为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经于2022年正式实施,当年我国与东盟进出口规模增长了15%,东盟连续3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在《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方面,中国已经于2021年正式提交加入的书面申请。《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一个自由贸易层次较高的自贸区机制,加入这一机制,能倒逼中国实施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

在实践中,亚盟已经进入探索状态。我们可以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东盟“10+N”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基础上推动金融合作,如创建统一的货币“亚元”。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在与东盟、日本、韩国等各方共建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上发挥更多作用,提升亚盟共同市场的整合程度,助力推进亚洲一体化进程。

全球化智库(CCG)一直致力于通过二轨外交来帮助中外人士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我们曾举办国内首个“全球命运共同体”论坛,并专门设置“从亚洲价值观到亚洲共同体”分论坛;我们积极活跃于国际多边场合,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巴黎和平论坛等,并主办分论坛,发出中国的声音;我们发起设立《CCG名家对话》节目,与安格斯·迪顿、托马斯·弗里德曼、马丁·沃尔夫、帕斯卡尔·拉米、约翰·桑顿、马凯硕、托尼·赛奇、尼尔·布什、戴维·兰普顿、斯蒂芬·罗奇、吉姆·奥尼尔等数十位国际意见领袖和专家学者交流观点;2021年,全球化智库(CCG)又发起了“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旨在构建不同国家和不同领域的国际青年英才对话机制,后获得习近平主席的回信。 总之,我们做出的努力让全球化智库(CCG)连续多年名列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排行榜百强,并成为首家获得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的中国智库。

* * *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马凯硕对亚洲的未来持乐观态度,抱有积极的期望。他认为,亚洲将成为21世纪全球化新的发动机。他提出,21世纪将见证西方主导世界时代的终结、亚洲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全球秩序的重构。马凯硕站在有利的第三方角度,公正客观地指出,中国的和平崛起是美国和世界的机会,与中国合作有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紧迫的全球性挑战和美国的国内问题。他认为,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和亚洲的复兴,世界秩序需要改变,以反映所有人的利益,而不仅仅反映西方(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12%)的利益。他对中国寄予厚望,认为中国有能力成为重振国际多边主义秩序的中坚力量。他在书中还指出,美国挑起与中国的大国竞争是错误的,西方不应再用19世纪的地缘政治观点来处理21世纪的地缘政治问题,而是应该承认和接受亚洲的复兴。

虽然诸多学者、政治思想家认为亚洲复兴的势头正旺,但我们绝不能因为这种赞扬而扬扬自得、昏了头。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亚洲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一直在增加,但亚洲的经济结构仍然处于世界价值链的中低端,附加值不高,经济质量仍有待提升。亚洲需要避免西方正在犯的错误。现如今,贫富差距扩大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有可能会在全球泛滥,这不仅会让亚洲复兴成为昙花一现,也将使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变得更加困难。

21世纪已经过去了1/5,未来几十年可能是决定人类命运的关键。在我们为《亚洲的21世纪》一书举办的专题对话研讨会上,马凯硕再次强调:“我们都清楚我们面临着怎样的气候变化问题,我们每浪费一年都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应该关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如果大家都同意的话,我很高兴将我们的时代称为人类世纪。我们都是人类,忘记我们的美国身份、欧洲身份或亚洲身份吧。请记住,我们都只是地球上的濒危物种。”我希望,也相信,这本书能够警醒世人,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境遇,唤起我们对人类共同命运的觉悟。

王辉耀博士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
苗绿博士 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
2023年4月于北京 W1BF3mTUaMZvH/x54IUG3UVEGTwNRAzHiDL5GysUDqkKwYEXuY3pjwilSKjtt4/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