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领导人的性格影响着世界的时代潮流。拜登将会让美国精神中的礼貌和慷慨回归。
第一位引起我注意的美国总统是肯尼迪。当时我还是一个孩子,住在新加坡。吸引我注意的并非他激动人心的演讲,而是他遇刺的消息。他的遇刺是全世界的损失。历史善待了他。
他的继任者是约翰逊,这让小时候的我一头雾水。如此其貌不扬之人怎能接替魅力四射的肯尼迪呢?约翰逊确实很粗野。据说,他会在如厕时召集大家开会。
尽管如此,历史依旧善待了约翰逊总统。他大刀阔斧的民权立法举措改变了美国历史的进程。这也是为什么罗伯特·卡罗在撰写关于美国近代总统的四卷本传记时,对约翰逊着墨最多,有关他的部分至今仍未完成。
历史对约翰逊的继任者尼克松就没有那么友善了。水门事件葬送了他的政治生涯,自由媒体界也没有原谅他。但毫无疑问,他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没有尼克松先生,就没有亨利·基辛格访华。
李光耀先生称尼克松先生是他见过的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他说:“如果没有水门事件,那么我认为尼克松不会那么倒霉。他对世界的看法很现实。他是一个伟大的分析家、现实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能把事情做好的战术家。”
在尼克松先生下台后,李光耀先生失去了一位来自白宫的真正的朋友,对一个小国领导人而言,这相当于失去了一笔重要的财富。
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李光耀先生为何蔑视吉米·卡特,他认为吉米·卡特很幼稚。在汤姆·普雷特的《李光耀对话录:新加坡建国之路》一书中,李光耀先生称卡特先生为最差劲的总统,评价道:“作为一名领导人,你的任务是鼓舞民众,而非与之分享你心烦意乱的想法,你让你的民众意志消沉。”
幸运的是,卡特先生的继任者是连任了两届的里根——另一个欣赏李光耀的人。他们在白宫会面时我也在现场。同样,作为一名新加坡驻华盛顿与纽约的外交官,在里根总统执政期间,我也见识了自由媒体对他的抨击。然而,历史对里根先生非常友善,尤其是他在任期内,美国取得了与苏联对抗的伟大胜利。
里根先生的继任者是李光耀先生的另一位伟大的朋友与欣赏者——老布什。20世纪90年代末,我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个小房间里听到老布什表示,他敬仰的头号领导人就是李光耀先生,我把这个消息汇报给了李光耀先生。不幸的是,老布什只当了一届总统,他的卸任对李光耀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这些故事都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即美国总统选举对全球有着重大的影响,包括新加坡。
事实上,考虑到美国所拥有的压倒一切的力量,尤其是在媒体和传播方面,美国总统的性格与个性影响着全球的时代精神。
继奥巴马之后,特朗普的自恋与自私固执的个性让全球都备感沮丧。那么,拜登的当选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好时光还会重返吗?答案是有可能重返,也有可能重返不了。作为一个真正正派之人,拜登先生将带领民众找回美国精神中的文雅与慷慨。然而,拜登也知道,他接手的是一个严重分裂的国家,尽管特朗普在竞选中落败,但仍有大量选民投票支持他。所以拜登的首要任务是“治愈美国”,而非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尽管如此,拜登至少有三个机会可以把握,以保持他的积极形象。
第一个机会是,他能够为白宫带回一些“无聊”。美国和全世界都被特朗普的推特及其咄咄逼人的姿态弄得筋疲力尽。拜登政府的冷静和沉默寡言在某种程度上将有助于使世界恢复常态。拜登先生知道,他不能单凭一己之力做成此事。幸运的是,他组建了一支由美国真正的重量级人物组成的强大的过渡团队。他们与拜登一样,也对国内的分裂感到担忧,认为修复美国社会的创伤、重建幸福的美国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第二个机会是地缘政治。拜登先生无法扭转中美在地缘政治上的竞争趋势,原因我在《中国的选择》一书中已有说明。人们如果认为拜登在对华政策上软弱,就会严厉指责他。然而,即使无法扭转这一大趋势,拜登也可以暂缓两国之间的竞争。美国人相信常识。当下而言,对美国人来说最大的常识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增长放缓的迫切挑战,以及全球变暖的挑战。如果能够与中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更好的解决。正如丘吉尔曾与对手斯大林联手击败希特勒一样,拜登也能够与竞争对手——中国联手以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尼克松先生和李光耀先生都会赞成这样一种针对共同敌人的马基雅维利战术。
第三个机会在于阻止美国滑向金钱政治的深渊。特朗普在2016年能够当选的一个关键原因是白人工人阶级被绝望的情绪笼罩着。作为主要发达经济体,美国是唯一一个占人口总数一半的底层民众的平均收入下降的国家。这些白人工人阶级的痛苦必须予以关注,收入再分配势在必行。
里根先生实施了减税,而拜登先生必须实施加税。而且,如果美国的富豪足够明智,他们就会支持拜登的做法。
简言之,对于特朗普总统在任期内对美国造成的诸多创伤,拜登先生可以涂抹一些温和舒缓的药膏。正派是拜登最大的财富。朴素的正派会给美国带来很大的治愈力量。特朗普称拜登为“瞌睡乔”可能有些残忍。然而,一个“瞌睡乔”和一个冷静的美国总统可能对美国与世界都有好处。
[1] The Straits Times , Nov. 10,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