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方法总比困难多

1978年,17岁的义乌女青年周晓光高中毕业后就没有继续上学。由于全家有10口人,无论其母持家怎么精打细算,也只能是解决温饱而已。

为了改变家庭现状,周晓光记住母亲的叮嘱——“会做的不如会算的”,就跟其他浙江商人一样,挑着货郎担卖绣花样去了。

走出家门的周晓光,挑着货担,走了6个小时的山路之后,才到达义乌火车站,乘上了去东北的火车,其艰辛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时隔多年,周晓光说起当年第一次坐火车时兴奋的心情,依然记忆犹新。据周晓光介绍,挑货郎担“跑码头”的本钱是母亲借来的,仅仅几十元。

为了不耽误挤火车、赶汽车的时间,周晓光有效地利用时间,白天摆地摊做生意,晚上乘车赶路。尽可能地做到夕发朝至。周晓光敢于走南闯北,在6年时间里,她就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当时,周晓光拿着一本中国地图,沿着公路、铁路向前走。

在周晓光的意识中,“闯”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6年时间的“跑码头”,周晓光终于赚到了两万元。20世纪80年代,两万元可是一笔巨款。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才有“万元户”概念。

1985年,有了第一桶金的周晓光嫁给了同样卖绣花样的东阳人虞云新。婚后,周晓光夫妇拿出所有的积蓄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在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里购买了一个摊位,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东北销售绣花样时,周晓光看到东北女子喜欢戴花花绿绿的头饰。凭着女人的敏感,周晓光选定了经营饰品。于是,虞云新到广东进货,周晓光则在义乌摆摊销售。

1995年7月,周晓光夫妻两人创办了一家饰品加工厂,其投资额达700万元。饰品加工厂以连年销售翻番的速度发展,并在全国建立起销售网络。截至2003年7月25日,周晓光的个人资产上亿元,成为中国饰品行业的领头羊。义乌市现在已有1800家饰品生产企业,10万人从业,年产值60亿元。

从周晓光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桶金的积累对于创业者来说十分重要。周晓光的第一桶金就是“穷则思变,穷走天下”。

济南茂昌眼镜公司董事长黄益治,在济南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被济南人誉为“眼镜大王”。20世纪80年代,黄益治不过是一个独自一人“闯世界”的浙江人。到达济南之初,黄益治没有多少做生意的本钱,就在城市的街道边摆地摊。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黄益治攒够了租房开店的费用。黄益治大胆地在济南市开了一家眼镜店。

经过4年的发展,黄益治积累了不少财富。其后,黄益治回到浙江创办了一家眼镜厂,并利用自己在济南开眼镜店的经验,在行业中率先研发成功了板材眼镜。黄益治在浙江有自己的眼镜生产基地,在济南有当地最大的眼镜贸易企业。2005年,黄益治与他人合作,投资5亿元,在济南成功开发了“总部经济园区”。黄益治在济南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先后当选为济南市人大代表和济南市总商会副会长。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走出浙江的商人中,许多人最开始做的都是一些最苦最累的零碎活,如弹棉花、补皮鞋、擦皮鞋、卖纽扣等。这些浙江商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创业,完成了做规模较大生意所需的原始积累。 V9NepzErAZIR+RiDbxLSU+aoB0urPsqRlaeTCmqbJ3/doCEY14KywXVPCCQ8ut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