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哲学1
生活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

生活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生活是美好的,但有时又是极其残酷的。

在佛教典籍中,我们所在的世界被称作“娑婆世界”, 其中“娑婆”是“堪忍”的意思,顾名思义,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但这种痛苦和无奈还不至于让人活不下去,还能忍受,因此叫“堪忍”。

佛经中有一个故事:

有一个妇女,丈夫抛弃了她,她唯一的孩子又得病死了。妇女痛不欲生,抱着死去的孩子来到佛祖面前,请佛祖大发慈悲,无论如何要救活她的孩子,否则她也不活在人世上了。佛祖说:“要救活你的孩子也不难,但你必须去找到一户从来没有死过人的家庭,向这家人讨来一粒芥菜籽,我就能救活这个孩子。”这个妇女满怀希望,几天几夜没合眼,没停步,走了无数的家庭,但却没有一个家庭是从来没有死过人的!最后她总算明白了:人总是要死的,每个家庭都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佛祖顺势教导这个妇女说:“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要想解脱生死的烦恼,唯皈依佛门,达到涅槃境地。”于是这位妇女皈依佛门,出家做了比丘尼。

我们在这里讲这个故事,不是让大家都去出家,而是说不管你愿不愿意,很多事情我们根本就无能为力。我们看一个人是不是高明,是不是明智,就是看他能不能从容接受诸如生老病死等自然规律,能不能坦然面对诸如烦恼忧伤等人间必然。

伤心总是难免的,这世界上就没有不伤心的人,只是有些人伤过了也就过了,而有些人却总是不能开释自己,月亮明明已经圆了,他还在为昨天的月缺而遗憾!再长的时间也抚不平他们的忧伤,因为他们拿得起、放不下,瞧得上、看不开,不懂得在失意之后,找个充满希望的新方向往前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道德经》中的名句。所谓“刍狗”,就是用稻草扎成的狗,在古代,它具有特殊功用——祭祀。祭祀是一件很严肃庄重的事情,在这种场合中,刍狗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稻草扎成的小狗。然而一旦祭祀过后,稻草便恢复了它的本质,不再被人顶礼膜拜,而是被人遗弃,遭人践踏,最终和其他普通的稻草一样被焚烧掉。刍狗之所以会落得如此命运,并不是人们对其存在好恶心理,而是由于祭祀的需要。同理,天地对所有生命也如此,即对一切生命都没有爱憎,就像人们对刍狗并没有爱憎一样。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天地就有多么残酷,因为残酷是一个专属于生命的名词。天地不是生命,至少不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就如同不能指望一块石头理解我们的思想感情一样,我们也不能指望天地具有人的感情,尤其是对人类有益的悲悯感情。

说天地无情,实际上是人类在自哀自伤,而且伤不起。天地并不残酷,残酷的是我们这些明知天地无情却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折磨自己的人。

天地无情吗?看看那些地震后的瓦砾,看看那些洪水后的痕迹,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但庄子说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固然无情,但没有天地,人类在哪里?没有人类,又何谈什么美不美的?

一句话,不是天地无情,也不是生活无情,而是生活本来如此。这正如著名作家王蒙在《老子的帮助》中所说:“天地、自然、道,不是一个意志的概念,也不是一个道德的概念,更不是一个情感的范畴,而是一个运动的概念、一个哲学的概念。它超过了人间的意志和道德,所体现的是一个客观世界的规律。”无论你愿意不愿意,天地都在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就像地球围着太阳转、月球围着地球转,非人力可以改变。而老子之所以打一个这么残酷的比喻,其初衷也不外乎是告诉世人真相,让人在无情的事实面前正视现实、改变现实。用王蒙先生的话说就是“要豁达地对待一切不如意。你不能靠天地给你摆出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生活就是这样,你必须硬生生地活下去。 /wbVRTHHEGeQv+PaZJOmokLjiJA4WxDciS4kEtfES9ozqPza0peo7qvwlGDind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