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夏朝创建者大禹
——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耐久而已。

——摘自《毛泽东早期文稿》第71页,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

夏禹,姓姒,号禹,夏代开国的君主。颛顼之孙,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禅让为天子,世称为大禹。在位八年而卒,传位于子启,而开君主世袭之制。亦称为夏后氏。禹是中国人所知的一位治水英雄。他为治水三过家门不入。贵为天子,他保持本色,亲近百姓,为民谋利,是帝国君主制度下的君主典范。

夏禹在中国古代被奉为圣贤。科举时代童蒙教育,都有大禹治水的故事,毛泽东幼年在南岸私塾读《三字经》、《千字文》就知道夏禹其人其事了。夏禹一心为民、一心为公的形象,在毛泽东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13年,他在长沙读书的讲堂录里,也记有夏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内容,后来自撰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又称赞夏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耐久而已”。(《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71页)

大禹是黄帝的第四代子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距今5000多年前的部落联盟领袖。

早在尧、舜的时候,滔滔的洪水,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岳,老百姓陷在愁苦之中,禹的父亲鲧奉命去治理洪水,他费了九年功夫,始终未能找到好的治理办法。后来,舜选拨了鲧的儿子禹,任命他继续从事鲧的治水事业。他经过长期的观察,采取了因势利导的办法,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禹因治水有功,深受人民的拥戴。当帝舜死后,他就被大家推举为部落首领。

禹是古帝中最被崇拜的一人。许多古老民族都说远古曾有一次洪水,是不可抵抗的大天灾。在炎黄族神话里说洪水被禹治得“地平天成”了。从大禹治水开始,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上,治水一直是我们的重负和骄傲。史学家甚至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即水文化,中国古代的政府乃是治水政府。这种克服自然、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是禹治洪水神话的真实意义。

大禹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最后一位部落酋长。他死后,将酋长的职位“世袭”给自己的儿子启,从而废除了“禅让”制,确立了父子相传的“家天下”的传统,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毛泽东赞扬夏禹的劳苦功绩。1935年10月,他在《念奴娇·昆仑》中高度歌颂夏禹,“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60页)诗意是说,当江河汪汪成灾时,要是没有大禹的治水,我们将会成为鱼鳖吧!他常把夏禹与当代改天换地的人民群众比较,以衬托出人民的伟大和无穷的力量,藉此激励干部群众奋发向前。抗战前期,毛泽东在读了吴亮平译恩格斯《反杜林论》后,对译家工作大加称赞,说他“功盖群儒”、“其功劳不下于大禹治水”。1939年,他在抗大生产运动初步总结大会上强调劳动生产必要时说:历史上的禹王,他是做官的,但也耕田。1949年10月24日,毛泽东在与当时绥远省负责人谈话,在谈到“中国已归人民,一草一木都是人民的,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负责并且管理好”时又说:湖南有十万失业军政人员和广大的孤寡没有人管,如果只管共产党的孤寡就会出乱子,那就不是大禹治水,而是伯鲧治水了。(伯鲧是夏禹的父亲。他治水采取筑堤防堵缺口,结果失败了。)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又一次以夏禹为勉励:禹王惜寸阴,我们爱一分钟。

当年夏禹治水跑遍天下,留下了很多传说和业绩。毛泽东熟悉夏禹事迹,醉心夏禹故事,在旅途中凡知道有夏禹遗迹的,必前去参观和凭吊。1915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读书时,与同学罗章龙参观长沙各处古迹,他们到过拖船埠,那里有座禹王碑,相传夏禹曾于此处拖过船,由此得名。1940年3月,当他得知由苏联回来的师哲家乡乃是陕西韩城时,就兴奋地谈起了韩城附近黄河“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的出处。1952年10月,在视察江苏徐州听取当地干部汇报时,又说: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四千年以前,大禹把全国九片陆地命名为九州,你们徐州即为一州。1959年,毛泽东视察河南,对省委负责人吴芝圃等人介绍河南汲县:你这个汲县是夏禹封的,汲县人是大禹的子孙。(《党的文献》1995年第4期第39页)1958年10月,毛泽东在湖北游览汉阳龟山,当得知龟山东面有禹功矶,相传是大禹治水成功的地方,他又前往观赏。 0jpNRc8LRKWwBvt131wvqxTZy4AasWaAxWMDM3k2mqx8YJhd0nR7dYfYpen4xmP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