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魏武帝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摘自张贻玖《毛泽东读史》,第61页,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年版

魏武帝曹操,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00年。汉魏之交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少年时代的曹操机智过人,放荡不羁,20岁时被举为孝廉,官升洛阳北部尉。黄巾起义爆发后,官升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军。

曹操自古就是史学家们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主要是他参加镇压了黄巾农民起义军;“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称王称霸之野心;“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人品恶劣,等等。特别是随着《三国演义》的普遍流传和戏剧舞台上对曹操造型的奸相脸谱化,把曹操视为“旷世奸雄”的观点为更多的人所普遍接受。卢弼的《三国志集解》就有这种倾向。毛泽东在《魏书》的《武帝纪》和《刘表传》中,圈画批注得较多,在其文章、讲话、谈话、诗词中论及曹操时,也都对他给予较多的肯定。

在政治舞台上,曹操从一个小小的洛阳北部尉,最后被晋封魏王,无疑是仕途享通的。在军事天地里,曹操成功地指挥了官渡、柳城、当阳等至关重要的战役,并注释了《孙子》,写出了十余万言的兵书,可谓是一个颇有见地的军事家。在文学领域中,曹操精深的文学修养和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一首:“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观沧海》,真可谓雷霆万钧气势雄浑,烘托出诗人心存宇宙、吞日吐月的博大胸怀。一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的《龟虽寿》,悲凉中不乏坚毅、不可阻挡的进取奋斗精神,光芒闪烁,永生不灭。

毛泽东不满历史上对曹操形象的歪曲,他主张替曹操翻案。毛泽东对1959年史学界关于“替曹操恢复名誉”的讲座表示支持。这场讨论首先由郭沫若、翦伯赞率先发起。郭沫若在题为《替曹操翻案》的文章中,认为:“曹操对于民族的贡献是应该作高度评价的,他应该被称为民族英雄”。翦伯赞在题为《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的文章中也说:“曹操不仅是三国豪族中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并且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有数的杰出人物。”毛泽东对这些评价曹操的观点表示了赞同。1958年11月20日,在武汉东湖畔的住所里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谈到曹操时,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要给曹操翻案。我们党是讲真理的党,凡是错案、冤案,10年、20年要翻,1000年、2000年也要翻。他实事求是地评价曹操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抑制豪强,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和发展,是有功劳的。说曹操是奸臣,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冤案要翻。”(陶鲁笳:《一个省委书记回忆毛主席》,第144~145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毛泽东对曹操的肯定主要是因为他统一了北方,发展了生产。1954年夏在北戴河,毛泽东同保健医生徐涛谈话时,针对历史上对曹操的不公正评价,他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的确,曹操在汉末军阀大混战中崛起,统一北方,恢复农业生产,改变了“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的惨象,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值得肯定。据徐涛回忆,这年夏天在北戴河期间,毛泽东还常常吟诵曹操的《观沧海》,并据此肯定曹操到过北戴河,登过碣石山。他对徐涛说:“曹操能带兵打仗,也能了解民间疾苦,征战30多年,手不释卷,喜读书学习,又喜作诗,登高必赋;我喜欢他的诗。”又说:“你看曹操的诗气魄雄伟,给人鼓舞。是真男子,大手笔。”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抚今追昔,写下了著名的《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就表达出了他对曹操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评价中国帝王时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就是说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这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都只有武功,而不善“文治”。而曹操可谓文治武功兼而有之,所以备受毛泽东的赞扬。在文治方面,毛泽东对曹操“惟才是举”,抑制豪强,执法严明,不杀俘虏,不做土皇帝等都予以了肯定。

当然,毛泽东对曹操的评价并不是片面的,而是有功说功,有过说过。曹操毕竟是功大于过,毛泽东也不回避曹操的失误。“赤壁之战,应抵何人之罪”,就是对曹操提出的质疑。1966年3月,在杭州一次小型会议上的谈话中,毛泽东说:“曹操打过张鲁之后,应该打四川。刘晔、司马懿建议他打。刘晔是个大军师,很能看出问题。说刘备刚到四川,立足未稳。曹操不肯去,隔了几个星期,后悔了。曹操也有缺点,有时也优柔寡断。这个人很行,打了袁绍,特别是打过乌桓,进了700多里,到东北迁安一带,不去辽阳打公孙康。袁绍的儿子袁尚等人,要谋害公孙康,公孙康杀了袁尚兄弟送头给曹操,果然不出所料。‘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害’。”

曹操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擅长草书,精于围棋,特别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很有成就、影响当世、泽及未来的文学家和诗人。曹操非常重视文化,在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下令郡国兴建学校,县满五百户,置校官;同时提倡文学艺术创作,奖励有才华的文士。由于曹操惜才,奖励文学,在他及儿子曹丕、曹植的周围,聚集了许多著名文人,形成了一支以“建安七子”为骨干的邺下文学集团。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俊才云蒸”的建安文学时期。在曹操的推动下,建安文学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优良传统,创造了一种“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建安风骨。史载:曹操“御军30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现尚存他写的20余首乐府诗和40多篇完整的散文。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诗多数和他的政治、军事生活密切相关。他常常用诗歌抒发征战中的感受,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和政治理想。毛泽东非常喜爱曹操的诗文,在中南海故居藏书中,有四种不同版本的《古诗源》和一本《魏武帝魏文帝诗注》,其中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毛泽东都多次圈画。大多数诗的标题前画着圈,诗中有浓圈密点。毛泽东特别喜爱《龟虽寿》和《观沧海》,不仅反复阅读,多次圈点,还用他那龙飞凤舞的狂草手书全诗。《龟虽寿》中的“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几句,有不信天命,自己掌握命运的朴素唯物主义色彩,毛泽东尤为欣赏。1961年,他写信给胡乔本劝他安心养病,信中就引用了上述几句,并说:“此诗宜读。”此外,毛泽东还在对《南史·王僧虔传》中的一则批注中也引用了它。毛泽东生前在和他的子女谈话时说:“曹操的文章、诗,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还有一次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这就是毛泽东对曹操的总评价。 qA70sdjoDp3V+TDxQpAUQwkF9CDTQCRFhnQzf6XaJOrDuQl5nrS2lRdk3a7JJR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