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密切党群关系,取得人民信任

一个将领要确保夺取革命胜利,离不开部属的支持,所以孙子建议管理下属用“仁”,爱护士卒。一个政治家要确保政通人和,就要保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保证党的朝气蓬勃的生机和战无不胜的力量。

毛泽东在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把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作鱼水关系。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时刻注意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与群众关系水乳交融,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保证了党的朝气蓬勃的生机和战无不胜的力量。

毛泽东认为,鱼离开水就会干死,党离开了群众就会失去根基。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由涿县乘火车进北平。火车抵达北平清华园站后,毛泽东一行马不停蹄地改乘汽车前往颐和园。当时北平刚刚和平解放不久,潜伏下来的国民党特务很多,破坏暗杀活动很猖狂,保卫部门的同志在毛泽东到达颐和园前,把原来住在颐和园里的一切僧人及工作人员都请出园外。毛泽东一行入园后,见里面空空荡荡不见人影,人全被赶走了,要水没水,找饭没饭。因下午还要去西苑机场举行入城式,看到这种局面,毛泽东忍不住发脾气了:你们搞什么名堂?先来的人都干什么去了!当社会部的同志解释清园是为了安全时,毛泽东更加严厉地批评道:屁话!你蠢么,你把水全排干了,你那个鱼还能活?你就安安全全干死在那里,饿死在那里吧!

1953年,毛泽东到武汉视察工作。一天下午,他登上蛇山。路上,几个小朋友认出了毛主席,高兴地跳着、笑着跟在后面。工作人员问小朋友:认识这是谁吗?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毛主席!工作人员怕有更多的围观群众,便动员他们说:你们已经看到毛主席了,就别跟了,回家去吧!小朋友哪里肯听,继续跟在后面跳着、笑着。果然,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人。警卫员担心毛泽东的安全,便说:主席,看样子今天是庙会,人特别多,就别往前走了吧?毛泽东却说:怕什么,好人不怕群众,群众不伤害好人!毛泽东没有离开,反而往前走,并和近前的群众手拉手,臂挽臂,圈成几道人墙。围观的群众欣喜若狂,群情沸腾,在欢腾的人群中,突然出现一幅临时草草写就的横标:毛主席,人民想念您!毛主席微笑着,频频向群众招手致意。

毛泽东从不摆领袖架子,把自己完全融入到群众之中。

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办公。一天,他到海滨游泳,碰见一位刚出海归来的老渔民。于是兴致勃勃地和这位渔民聊了起来。老渔民没有认出毛泽东,聊天的气氛无拘无束,毛泽东乐而忘返,兴奋异常。从年龄身体聊到吃喝穿戴,从鱼龟虾蟹到五谷杂粮,从小小渔船聊到锅台炕头,从老婆孩子到国民党共产党,你问我答。正经话玩笑话都说,又逗又喊又笑,毛泽东手舞足蹈。老渔民陪不起,要走,他还有刚捕的虾蟹要卖。毛泽东追着不放,说要把渔船上的蟹全买了。

“你别拿我开心了。”老渔民不信。

“老同志你别不相信人哪,你跟我一道走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毛泽东认真地说。

“真的?我这可是活蟹。”老渔民动心了。

“活蟹死蟹我全包了。”毛泽东拍响大腿。

“现在蟹可是不便宜。”

“你老人家还能骗我?你说多少就是多少。”

“行啊,我跟你走,随你唠嗑什么都行。”

“我就要听一听你那个互助组为啥不团结?”

就这样一路聊天,毛泽东以友相结,两人无话不谈,上岸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后,毛泽东同老渔民握手道别。

党正是依靠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关系,才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是毛泽东处理党群关系的伟大胜利。

第四节
向群众学习——先做学生,后做先生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孙子兵法》指出上级不能压制下级的创造性,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在革命战争,要保持向群众学习,才能吸取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才能永胜而不败。

毛泽东是最善于向群众学习的。他总是把自己看成人民群众中普通的一员,融自己于群众之中,甘愿做一个小学生。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是本着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态度,深入群众进行社会调查,群众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从群众中吸取了智慧,掌握了丰富的实际材料。

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知识分子涌向延安。毛泽东指出知识分子的文艺创作也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到群众中收集智慧,学会劳动人民的语言,成为劳动人民的一员,创作出能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东西。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说: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而人民生活中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粗糙的东西,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的源泉。因此,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到群众中,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惟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创作出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刚结束的第七天到“鲁艺”检查整风学习。他穿着双膝打着补钉的裤子,体态魁梧庄严,那浓厚的湖南乡音显现着毛泽东特有的风格。他说:你们今天是学文艺的学生,明天就是党的文艺干部。你们懂得了党的文艺方针和文艺政策,又在鲁艺学了一年、二年、三年,领了“文凭”,是不是就算毕了业呢?我说你们还不能算毕业。因为你们只在这“小鲁艺”毕了业,还没有在“大鲁艺”毕业,人民群众还不承认你们,所以说你们还不能算毕业。这个“大鲁艺”就是社会。社会里头有工厂,有农村,有八路军、新四军这些抗日的军队,还有机关、学校、商店等等。这里有千千万万的群众,有极丰富的生活,主要是工农兵群众斗争的生活。我们革命的文学艺术,则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在我们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

毛泽东还说:你们去“大鲁艺”以后,会遇到许多困难,第一个困难就是不熟、不懂、不通。“不熟”,就是你们对那里的人不熟、地不熟;“不懂”,就是对那里的事不懂得,情况不了解;“不通”,就是你们是学生,满口学生腔,他们是劳动者,说的是劳动人民的话,语言不通。办法就只有向群众学习,向环境作调查研究,才能得到知识,只有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他们的先生。毛泽东用在鲁艺墙报上看到毕君武的一幅漫画,教导知识分子要放下架子。他说:漫画是一个稻草人,挺着个草包肚子,张着一双用破芭蕉扇做的大手掌,摇摇晃晃的,手臂上站着一只乌鸦,张开大嘴在那里呱呱地叫唤。本来,稻草人是农民装在田头吓唬乌鸦的,可是乌鸦看穿了它,反而飞来落在它的手臂上呱呱地叫唤。这幅漫画画的很有意思,把那自高自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神气画出来了,他自以为了不起,其实连乌鸦都吓不倒。所以,你们要走出“小鲁艺”,进入“大鲁艺”,甘当小学生,虚心学习。群众是智慧的源泉,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知识分子才能创造出符合群众需要的大众文化;领导者只有先当学生,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然后再当先生,指导群众。 n5HsxSF6lo9R+JAmO4SkfFwsLqIn5vKrAmRDjUApEfB68EcMWEBEKN3ve8JQWz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