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谋利在民 激励民众

在寻求到战争力量的根源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之后,怎样把他们动员起来,使之投身于伟大的革命战争之中,是对战争力量进行谋略运筹时必须回答的第二个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毛泽东认为关键是要谋利于民。《孙子兵法》曰:“惟民是保”,就是说以广大人民利益来思考问题,作出选择是惟一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坚持“战道”。孙子的这种惟民是保的思想与毛泽东谋略运筹相一致的。从本质讲,革命战争的正义性,是动员亿万群众投身于革命战争的政治基础。因为革命战争的目的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会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这其中,重点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进行积极的政治动员

毛泽东十分重视战争的政治动员。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指出:“政治动员是反‘围剿’斗争中第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02页)抗日战争时期,他强调:“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这一着是关系绝大的;武器等等不如人尚在其次,这一着实在是头等重要。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80页)“这个政治上动员军民的问题,实在太重要了。我们之所以不惜反反复复地说到这一点,实在是没有这一点就没有胜利。”(《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13页)毛泽东也最善于组织战争动员。他明确规定,进行战争动员,“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其次,单单说明目的还不够,还要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步骤和政策,就是说,要有一个政治纲领。”(《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81页)此外,毛泽东还提出动员的方法应当多种多样,“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等等,而且一定要“合民众口味”。(《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81页)他还要求政治动员应当是经常的,贯彻战争全过程的。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我党我军均按照毛泽东的要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造成了广大群众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

二、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

《孙子兵法·作战篇》中说:“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孙子早已意识到了政顺民心,百姓为本的重要,根据这一战略思想又提出了“役不再籍,粮不三载”的征兵纳粮原则。战争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赛。军事活动自古至今都由人民大众承担着巨大的负荷。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顺乎民心,得到人民大众的拥护。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即指出:“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工作。”(《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6页)这些工作就是“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8页)在这里,毛泽东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即只满足于战争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停留在一般号召和政治动员上,而不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当前的切身利益,不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与他们的长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结合起来,人民群众就不可能被真正发动起来。正确的方法只能是既考虑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又关心解决他们的现实要求,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谋利于民。为此,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我党我军都把从土地、劳动,到柴米油盐等一切关系群众利益的实际生活问题,摆到议事日程,加以认真地解决。特别是针对广大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我们党在不同的战争时期都制定了正确的土地政策,使农民得到根本利益。

例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把革命武装、革命根据地建设与土地革命紧密结合起来,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使广大贫苦农民得到实惠,大大激发了他们支持革命战争,参加红军的积极性。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敌后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特别是在抗战的极端困难时期,我党又发动的大生产运动,更是大大减轻了人民负担,密切了党、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广大群众抗战到底的热情。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在解放区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使亿万农民得到翻身解放,根本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土地改革的胜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华北解放区有近百万农民参军,山东解放区有580多万民工支援前线。正如同周恩来在谈到土地改革与革命战争关系时指出的:“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伟大的中国农民贡献给战争的是些什么呢?他们把他们的子弟、丈夫送去参加人民解放战争,他们把生产节约的粮食供给我们的前方后方,他们当民兵,当民工,不但在后方维持秩序,并且大批地随着部队出发到前线去做种种协助战争的工作。”“我们依靠了伟大、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这才有今天的胜利。”(《周恩来选集》上卷,第348页)

毛泽东就是以人民解放为己任,加强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真正做到爱民、利民,才能运筹出一系列谋利于民的韬略,使人民群众得到利益,从而激励他们为自身翻身解放而献身革命战争的伟大积极的革命精神。 T44GLu0q/JiU+3vVKjiZqsMfngts/5l4eAtHvlcFzeOxcfo/Z+15sAND8bSvEbc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