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民力乃胜利之本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认真而又深刻思考了力量根源问题,进而提出了“战争之伟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著名论断,制定人民战争的宏谋大略。这与《孙子兵法》倡导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思想是一致的。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进步的政治家、军事家,无不具有一定程度的贵民、重民思想。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可能运筹谋略去真正动员、组织、武装群众进行战争。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军事谋略学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作用的传统,并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对力量根源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谋略思考。

一、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由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劳动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因而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同时还认为,在人与物的关系中,人是能动的因素,是对物起支配、决定作用的因素。把这两个基本观点应用于战争领域,必然得出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结论。

战争虽有其特殊性,但它依然是一种社会现象。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的主体,当然也是进行战争的主体。武器虽然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武器是靠人去掌握的,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武器。作为无产阶级的军事谋略家,毛泽东通过对上述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和起决定作用的根本社会历史原因,进而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著名论断。这就为中国共产党依靠、组织、武装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制定人民战争宏谋大略,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从政治上看,人民群众是战争政治力量的源泉。因为革命战争所具有的正义性、进步性、革命性的政治优势之所以能形成压倒一切敌人的巨大力量,关键就在于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形成人民群众人心归向和全力以赴支援的大好局面。从经济上看,人民群众是战争经济力量的源泉。因为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而战争所需要的一切财力、物力都是由人民群众生产,并且是靠人民群众将其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前线。从军事上看,人民群众是战争军事力量的源泉,因为人民群众不仅能为战争提供取之不尽的兵员,而且可以直接配合人民军队作战,完成各项作战和战勤任务,形成战胜敌人的整体威力。由此可见,毛泽东的人民战争宏谋大略,不是一项任意决定的军事政策,而是由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所决定的,是在战争中运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基本原理的根本方略。

在深入思考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的时候,毛泽东与著名爱国人士柳亚子先生的一段对话很值得后人仔细品味。1949年5月,柳亚子先生就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迅速胜利问题向毛泽东请教。柳亚子说:“今天胜利了,这是我们企盼已久的。我们都很清楚,蒋介石早晚是要垮台的,因为他们腐败无能,太不得人心了。共产党要胜利,这是肯定的。共产党的政策正确,合乎民意,人民拥护支持,这是胜利的基础。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胜利会这么快,人民解放军很快渡江成功,并且占领了南京,我们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么妙计。”毛泽东听后,呵呵一笑,回答说:“打仗没有什么妙计,如果说有什么妙计的话,那就是知己知彼,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决策。还有,就是先生说的,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计。我们一百万军队带上轻武器,完全游泳泅渡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工具。我们没有兵舰、轮船,就要靠人民用土办法造木船、木排划子。在漫长的江面上,几万只木船一齐出动,直奔对岸,加上我们有很多大炮掩护,很快就过去了30万军队。你能说这是妙计吗?这是一般的常识,但是,像这样一个普通的常识,蒋介石是不知道的。他想的是长江天险,是美帝国主义的援助。”(《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李银桥著,第139页)

二、农民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主力军

毛泽东不仅从理论上揭示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而且紧密联系中国国情,揭示出农民是中国人民群众的主体,强调为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必须充分动员农民群众,以农民为革命战争的主力军。被人们称为“农民王”的毛泽东,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农民的疾苦了如指掌。当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便运用阶级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透彻分析,深刻揭示了农民问题的严重性。他指出,农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长期在封建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下,过着极端贫穷困苦的生活。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为谋求中国大多数人翻身解放的革命战争在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而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如果离开了广大农民群众,必将一事无成。他还多次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没有成功,主要是因为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群众没有发动起来;而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只有把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群众动员、组织起来,才有可能。1948年,毛泽东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曾强调:“人民大众主要就是农民。我们讲能够胜利,就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针对机会主义者认为不要农民也能胜利的错误观点,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口头政治报告中曾形象地批评说:“中国五个人里面,有四个是农民,如果把四万万五千万人分成五份,每一份九千万,那么就有四个九千万是农村人口,只有一个九千万是城市人口。用五个指头去打那个帝国主义,他说多了,无须乎那么多,要割掉四个,拿一个指头去打,力量大得很,你看四个指头都掉了,就剩下了一个,无产阶级也孤立了,变成了无军司令、空军司令。当一个总司令,你总要有兵。你没有农民,你看小资产阶级还来不来?”“你不要农民,小资产阶级跑了,自由资产阶级跑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集中力量来打我们,无产阶级就从台上滚下来,鼻子也跌烂了。”

毛泽东还以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所能发挥的巨大力量说明动员农民的必要性。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即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页)正是通过对农民是中国革命战争主力军的深刻认识,毛泽东才寻求到中国革命战争真正的力量源泉,才使作为战争胜负决定力量的人民群众概念具体化、中国化了。

三、兵民乃战争力量之源

深入研究毛泽东《论持久战》中“兵民是胜利之本”一节,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毛泽东对战争力量根源的思考,并没有停留在找到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是战争胜负决定力量上面,他联系抗日战争实际尖锐地指出:“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11~512页)而人民军队也是同样,“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土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11页)这就充分说明,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作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其作用是不可能自行发挥出来的。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促进军队和人民的团结与进步,使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革命战争是他们自己的战争,从而自觉地投身于革命战争之中;使军队真正做到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自觉为人民群众的解放而战;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被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达到军民紧密团结,这样的兵民,才是真正的胜利之本,人民群众这一力量根源中所蕴藏的巨大能量才能源源不断地注入革命战争之中,才能使革命战争的胜利得到根本保证。

总之,毛泽东在谋划战争力量时,看到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占中国人口80%的广大农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强调只有他们,只有军队与他们的团结进步,才是革命战争的胜利之本。这就在中国军事谋略史上,第一次从根本上解决了战争力量的根源问题,这也就为毛泽东谋划人民战争宏谋大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此,日本军事评论家伊藤皓文在《毛泽东战争论》中讲道:“毛泽东的人民战争论来源于一种可以称作人民史观的信念”,“要问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的本质是什么,可以说是一种关于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理论,也可以说,人民战争理论是一种认为人民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的思想”。(《外国军事学术》,1983年第22期增刊) qjKeT/Ptm/UnMEucUq5SNZSJdo+P4uBy8KcL46bDRuoCbpMvz3v18pqxAIj1Jma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