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以战养战,壮大发展

《孙子兵法·作战篇》说:“因粮于敌”。就是要重视从敌国补充粮食供给,还要重视从敌国中补充武器和兵员。孙子的“因粮于敌”的主张,反映了他取之于敌,用之于战,以战养战的战略思想。毛泽东非常重视“以战养战”方针。在战争中扩大军队,从敌人方面获取物资补给,从前线获取战争所需的人力物力,使我军不断得到壮大和发展。

依靠根据地的人力物力支持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从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始就一直坚持的基本做法,也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内容。但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继续发动根据地广大群众支援战争的同时,鉴于持久战的战略意图及根据地的承受能力,强调要爱惜根据地的人力物力,并具体规定了根据地扩军的数量不得超过总人口的2%。在我军展开大反攻时,毛泽东针对我军数量的扩大,提出应注意不要增加根据地的负担。1945年12月,毛泽东又根据我军进入东北迅速扩大兵员20万的情况指出,如此大量的脱离生产人员,专靠东北人民供给,是决不能持久的,是很危险的。

全面内战前夕,毛泽东曾提出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出击的计划,其中,重要的考虑就是可从国民党区域征用人力物力,使我老区不受破坏。在我军进行了一年的内线作战后,毛泽东又提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兵员补充自己。主要向敌军和国民党区域求补充,只有一部分向老解放区求得补充。

我军转入外线进攻后,积极贯彻毛泽东的上述思想,在无后方或后方供应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人力物力主要从前线获得了补充。

我军在实行战略决战期间,用俘虏补充部队的数量已超过了从解放区动员入伍的数量。

在随后的战略追击期间,我军则主要靠从俘虏、起义投诚部队和新区补充兵员,部队所需的大部分物资也从新区筹集。利用敌方的人力物力补充自己,不仅减轻了老解放区的负担,而且也造成敌我力量急剧的增减变化,使我军在战争中越打越大,敌军却越打越小。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实行大兵团作战时,使我军的武器弹药完全取决于敌,衣食完全取决于战区已难以做到。对此,毛泽东提出,要建立自己的军工厂和后勤供应体系。在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及战略决战后,各野战军均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后勤供应体系,使后勤补给方式由就地取给过渡到就地取给与后方供应相结合,从而适应了大兵团作战和部队建设逐步正规化的需要。

随着我军建设向正规化的发展,补给方式将由过去主要取之于前方向主要取之于后方转变,分散的、就地取给的后勤补给方式,也将逐步被统一的、正规的后勤补给方式所取代。 LMIpyO6TCcIch76eZEoEnaRWu3BcfZmS+bOp5h0Pe4AFlyEYAlfEURHhBiqWHj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