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野心
——有一种野心叫优雅

我认为,对企业家而言,最简单的境界只有八个字:坚持理想,顺便赚钱。全世界赚钱最多的人是谁?恰好是追求理想、顺便赚钱的人,而不是追求赚钱、顺便谈理想的人。

——冯仑(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在清华、北大、浙大等高校演讲)

几年前,央视曾经有一档火爆中国的栏目,叫《开心辞典》,无独有偶,德国也有一家电视台推出个一个名为《谁是未来的百万富翁》的栏目,由于奖金丰厚(100万欧元),悬念迭出,吸引了许多观众参加。不过这档节目相对来说更为苛刻,那就是每答对一道题,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但是如果继续答题时没有答对,那么比赛就立即宣告结束,此前赢得的所有奖励都将被剥夺。一连几十期过去了,却没有任何参与者获得百万大奖,能够在节目中有所收获的,都是一些见好就收的人。到后来,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学乖了,最多赢到10万元左右,人们便放弃答题,退出比赛。直到一位名叫克拉马的青年人参与节目,百万巨奖才第一次被人拿走。让人们郁闷的是,克拉马能够赢得百万巨款并不是因为他知识渊博,用一位资深媒体评论员的话说就是,“成就克拉马的不是他的学问,而是他的心理素质和野心”。因为在题目的奖金超过50万之后,每一道题都相当简单,只要脑袋不卡壳,便能轻松答出。

如果觉得上面的例子与例子中的评论员的话不足为信的话——毕竟那只是一档栏目,没准是暗箱操作——我们再来看一个更具说服力的故事:

1998年,法国大富翁巴拉昂因前列腺癌病逝于法国博比尼医院。这位仅用了10年时间便迅速跻身于法国50大富豪之列的媒体大亨,临终前留下了这样的遗嘱:将他名下的4.6亿法郎捐献给博比尼医院,用于研究前列腺癌。剩下的100万法郎作为奖金,奖给那些解开“贫穷之谜”的人。

不久,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巴拉昂的遗嘱,大意如下:我曾经是一个穷人,但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大门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我把秘诀锁在了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私人保险箱里,保险箱共有3层,3把钥匙分别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我的问题是——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如果谁能通过回答问题猜中我的秘诀,他将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我已无法从墓穴中伸出双手为他的睿智鼓掌了,但是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拿走100万法郎(如果有多人答对,奖金平分),那就是我的掌声。

遗嘱刊登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除了少数人批评《科西嘉人报》此举纯属炒作以外,很多人在最短时间内寄出了自己的答案。之后便是相关话题的此起彼伏。穷人到底最缺少什么呢?大部分人认为,穷人嘛,当然最缺钱了,有了钱,就不再是穷人了。也有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遇。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没遇到好时机,穷人就是“背时”的代名词。此外,还有人认为,穷人缺技能、缺知识、缺人脉、缺关爱等等,甚至有搞笑的人回答说“穷人缺的是总统的职位、皮尔·卡丹外套、《科西嘉人报》,以及法国沙托鲁城生产的铜夜壶”,等等。

很快到了巴拉昂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也就是谜底揭晓的日子。在巴拉昂的律师、代理人和公证部门的监督下,那只保险箱被工作人员打开了。结果在48561封来信中,只有一个年仅9岁的小姑娘蒂勒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她的答案是——野心!

有趣的是,在颁奖之日,当《科西嘉人报》的记者带着所有人的好奇问蒂勒“为什么想到的是野心而不是其他答案”时,蒂勒这样回答道:“每一次,当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到家里时,她总是反复地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许野心这种东西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吧。”

第二天,这段问答刊登在了《科西嘉人报》上,再次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而且被很多欧美国家的报刊转载,美国一家电视台还不失时机的进行了一系列的专访,受访者不是好莱坞的新贵,就是其他行业的富豪,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毫不掩饰地承认——野心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没有野心,就没有今天的财富。

正像有人总结的那样:人,表面上最缺的是金钱;本质上最缺的是野心;脑袋里最缺的是观念;对机会最缺的是了解;命运里最缺的是选择;骨子里最缺的是勇气 ;改变上最缺的是行动;肚子里最缺的是知识;事业上最缺的是毅力;内心里最缺的是胆色……发财也好,致富也罢,需要很多相应的条件和素养,但野心永远占第一位。

我们或许不应一味地谈论“野心”,毕竟这是个贬义多过褒义的词汇。要说野心,成吉思汗最大,也最野蛮,想夺取所有异族的土地、强占他们的财产,看着他们最亲的人泪流满面,把他们的妻子和女儿揽在怀里……我们宣扬的自然不是这种野心。而金钱,从一定程度上说也不比野心好多少。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此文所讨论的是优雅的野心。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任何人都应有的且无可厚非的对人生成就的渴望——姑且把它当作对“优雅的野心”这五个字的阐释吧。

在这方面,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先哲王艮。王艮是明代大学者、大思想家。史书上说,有一次,青年王艮去山东经商,恰好经过孔庙,看着有那么多人在拜谒孔子,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当时王艮就说:“孔子也是人,我也是人。”言下之意就是说,既然孔子能成为圣人,我也能!当然,想成圣人,绝不是说两句大话那么简单。更何况,他之前只受过四年蒙学教育。而且他生活圈子内也没有几个有学问的人。因此,王艮只能靠自学,加上独立思考、逢人便问,总算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三字经》中有句话,叫“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苏老泉就是苏东坡的老爸苏洵,据说他是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攻读的,最终,父子三人同年中了进士,成了中国科考史上的美谈!而王艮的起点竟低到了29岁居然还不知道颜回是孔子的高足的程度!但是刚刚请教完别人,刚刚明白了颜回是与孔子并列的圣人,他就说:“圣贤不是仅供人们口颂耳闻的偶像,每个人都应该以圣贤为榜样,躬行实践,那样,不仅可以成为圣人,还能超过圣人!”后来,他还针对《论语》中孔子夸奖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之语,声称自己可以做到三个月半都不违仁!说白了,就是他认为自己可以比颜回做得更好。后来,王艮在一首名为《大成学歌寄罗念庵》的小诗中写道:“掌握乾坤大主宰,包罗天地真良知。自古英雄谁能比,开辟以来惟仲尼。仲尼之后惟孟子,孟子之后又谁知?”俨然以“开天辟地以来第三号儒者”的身份自居。你可以说他狂,但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孔子、孟子、颜回等人置于我辈只能望其项背绝不可能超越的高位,而是认为“圣人”从本质上跟“凡人”没有区别,所谓“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也。正是靠着这股“狂”劲,王艮终由一介布衣跨进了学者的门槛,后来,他还有幸成为了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弟子,创立了泰州学派。在教导自己的弟子时,王艮也时常强调学生们“当以尧、舜、文王、孔子自望”,绝不能“不自用功而自弃”。

其实,古往今来的哪一位成功人士,不是源于自信自强?优雅的野心,说白了不过是一种基于强大信心的强大的上进心、进取心。起点低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不管起点有多低,都不要相信自己这辈子必将在底层徘徊,同时像王艮一样,有一股改造命运、做当代圣人的狂劲,同时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 TxwYutWz9cRio60Xr9J6kO58xYfZTk7cpHwWLf8xdcbZxKqYxTKL+R5Ly7ChdT7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