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留心
——处处有风景,事事皆学问

创业的时机往往可遇不可求。年轻的时候,有激情有精力,但没人脉没资金,个人能力也不够。等能力、资金、人脉这些都有了,年纪也大了,激情和精力都不如年轻的时候。那么,一个矢志创业的人,如何才能成为幸运的佼佼者?留心是关键。

——李善友(酷6网创始人兼CEO,曾于北大、清华等多所高校演讲)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这话一点儿没错。今天,我就学到了一个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的常识:去一个从未去过的饭店赴约,快到时,我坐在出租车上左顾右盼,唯恐错过,出租车司机告诉我,先生,你只需盯着东边看就行了,像这种南北的大街,单号(我要去的地方是121号)都在东侧,双号都在西侧……到地方一看,果然全如那位司机师傅所说。吃饭时,我把此事跟几个朋友一说,大家都挺佩服那位司机师傅,因为在座的个个都读了几十年书,却从未在书上看到,也从未听人说起过这种知识,用专业话说,这没准还是那位司机师傅的“原创”呢!

类似的小事情,或许不值一提。然而,很多人能够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靠的就是这种时时处处观察、思考、总结的好习惯。常言道,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这话无可厚非,但在很多时候,在相同条件下,机会肯定会属于那些首先能发现它的人。看都看不到,谈什么把握机会?

很多人不理解,同样是人,我怎么看不到机会?其实很简单,机会之所以稀缺,就在于它往往以一种非常隐秘的形式来到我们身边,只有留心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并及时把握它,而不具备相应观察、分析、总结能力的人,就算机会摆在面前,也是视若无睹。

企业界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

许多年前,西方某国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奉命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他在几次视察时都发现了一个相同的情况:在炮兵们操练过程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军官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条例仍因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最初,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那个时候,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既保证战马不被震耳欲聋的炮声吓惊,也便于调整大炮发射后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要的时间。而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但操练条例却没有及时地调整,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很快写了一份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因此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不管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它至少可以给我们提出三方面的思考。一:为什么不拉马的士兵一直存在?二:为什么原来的军官和士兵都未发现?三:为什么新军官就能一下发现这种情况?答案倒也简单。其一: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大家对某种制度或某种做法过于依赖已习惯成自然,缺乏客观条件发生改变后的敏锐把握;其二:之所以此前的军官和士兵都未发现,实质上是暴露出了工作责任心已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排除有人知道这个士兵的多余,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关系而不愿指出;其三:新来的军官一下子就能发现问题,并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强,而是他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直面问题的勇气,善于观察,且有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这种精神和能力,无疑是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但很多人都很欠缺的能力。国外有一个小笑话:一个壮志未酬的年轻人,总是喜欢抱怨:那个著名的苹果为什么不掉到我的头上?那个价值连城的海洋之星的钻石为什么不遗失在我家的门口?为什么拿破仑会碰上约瑟芬?而高大威猛的我却无人垂青?有一天,他的老师听到抱怨后说:好吧,我成全你,我先照样给你掉下一个苹果,结果你却把它吃到了肚子里;我又把钻石放在你的脚前,结果你被绊倒,起来后你一脚把它踢进了阴沟。最后我决定就让你做拿破仑吧,不过也要像对待他一样,先把你抓进监狱,撤掉将军的军职,赶出军队,然后再把身无分文的你扔到塞纳河边。最后,就在我催促约瑟芬上路的时候,远远听到扑通一声,你投河自尽了……的确,机遇就是那个掉到牛顿头上的苹果,没有它,牛顿就发现不了万有引力;机遇就是瓦特家被蒸汽频频顶起的水壶盖,没有它,瓦特就成不了“蒸汽机之父”;机会就是阿基米德家盛满洗澡水的澡盆,没有它,阿基米德就发现不了“阿基米德定律”。生活中那些貌似简单的事,都蕴藏着学问。只要用心观察,用心寻找,我们不一定会成了大科学家,但生活肯定会更幸福些,工作和事业肯定会更顺利些。

来看一个小例子:

清代大商人曹三喜,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清军入关前,他不满现状,独闯关东,以种菜、养猪、磨豆腐起家,略有积蓄后,开始利用当地盛产的高粱酿酒。有一年秋天,曹三喜回老家探亲,路上看到长势喜人的红高粱,他不禁随手折了几根,但他意外地发现,高粱秆内蛀虫很多,这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赶紧又折了几根,发现每根高粱秆都被虫子蛀了,遂断定虫灾严重,丰收无望,高粱行情必涨,于是他立即打消了探亲的念头,折回关外,大批购进高粱。其他商号却被即将丰收的假象所迷惑,不仅大量出售库存的高粱,还讥讽曹三喜“犯蠢”。结果等到秋收时,高粱产量果然因为虫害大减,行情陡涨,曹三喜不仅为自己储备了大量原料,还抛出了大量高价高粱,大发其财。

有人说,合格的商人就该有一双洞悉商机的慧眼。但是看看上面的故事,曹三喜又哪有什么慧眼?他只不过是比普通商家多用了些心而已。如果我们读过一些名人传记尤其是那些白手起家型的富翁的传记的话,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大多数的富翁往往都是从一些类似的小事上发迹的,其中不少人甚至连学都没上过,靠的就是用心。相应的,如果我们身边有一些开店没多久就贴上了“本店转让”的启示的朋友,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往往都是头脑一热就开始创业、下海,其实无论经商也好,做别的也好,都离不开必要的学问,有些学问也并非有多高深,它只需要你在投入之前耐下心来与相关从业者攀谈一下,或者借购物机会在店里留心观察几分钟,就能发现相应的成功规律。 pyCKi0sQg/Jhla8EwF9WhNtF+ciU87Jrcxxe1yisDSDQpBKXEjOyGBCoz7yN2rn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