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狠心
——没有人会被汗水淹死

勤奋是清华人最大的优点,也是清华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中学阶段,清华人是勤奋的;在大学阶段,清华人是仍然勤奋的;工作以后,清华人是更加勤奋的。

——童秉枢(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几年前,有位书商找我想写一本关于李嘉诚如何赚钱的书。按照约定,如果我做的目录样章能达到他的满意,他就会先支付我一部分稿酬。我很快做好了目录样章,该书商大致看了一眼,回复说整体还行,但有一个小标题必须调整。而当时还没学会圆滑的我却坚持不肯调整。最终预期中的稿费泡了汤,这也导致我在有生之年始终牢牢惦记着那个小标题——“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这本是李嘉诚的名言——也是李嘉诚的亲身经历:从1958年开始创业,之后20多年时间里,他每天都保持着16个小时以上的工作量——还有比这更能说服读者、更能激励读者的吗?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标题反而连累了我呢?那个书商告诉我:这个标题不是不好,只是太吓人!现代人干8个小时都觉得累,你还让人干16个小时,你想把大家累死啊?虽说大家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大多数人不那么想,他们想的是,最好能有一本如何教他们轻轻松松就能把大钱赚到手的秘笈。不迎合读者,再好的书也是赔钱货!听我的,老弟,把它改喽,别那么吓人就行……

每次提到这件事,我都不忘讽刺那个书商一回:唯利是图的家伙!但细细想来,这也不能光怪别人唯利是图,如果大家都能正确看待成功、看待赚钱,都肯认同埋头苦干才是一个人唯一的出路,他哪怕只为市场考虑,也不会搞类似的事情。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很多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个把唯利是图的坏人,而是往往出在并不自知的我们自己身上。

“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这或许真的有点吓人,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对自己狠一点儿,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你凭什么成功?况且,没有人会被自己的汗水淹死,那些英年早逝的精英,实质上是病死而不是累死的,而很多人却擅长拿他们的故事安慰自己的不求上进。

还聊李嘉诚吧。有一次聚会,一个同行问大家:“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李嘉诚是华人首富,但比尔·盖茨的书为什么反倒不如李嘉诚的书卖得火?”几个同事、朋友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李嘉诚是中国人,中国人基数大,潜在读者也就多,而美国人少,盖茨的潜在读者也就比李嘉诚少;有的说李嘉诚不仅会赚钱,而且会做人;还有的说李嘉诚做的生意多,人生经历也更丰富,而比尔·盖茨只做软件,可供挖掘的素材也相对较少;等等。说来说去,同事只是摇头。最后,同事自报答案:因为李嘉诚的成功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他的成功验证了这样一个真理——只要努力,必有收获;而比尔·盖茨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不可复制!

事实的确如此。李嘉诚14岁丧父,为赡养慈母、抚育弟妹,不得不忍痛离开学校,进了一家茶楼做伙计。为了早起,李嘉诚把闹钟拨快了15分钟,每天总是最早一个赶到茶楼。然后就是拎着大茶壶上上下下来回跑,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腿肿脚胀,浑身僵硬。干好本职工作之余,李嘉诚喜欢观察三教九流各色顾客,并根据他们的外貌、言语去揣测他们的籍贯、年龄、职业、收入和性格等等,然后找机会巧妙地验证。就这样,李嘉诚很快对茶楼每一位顾客的消费习惯了如指掌,所以什么时候该给哪位客人上什么食物,提供什么服务,他都能做得恰到好处。客人非常满意,自然成了茶楼的常客。李嘉诚也因此成了茶楼加薪最快的伙计。

考虑到茶楼工作出息有限,一年后,李嘉诚进了舅舅开的中南钟表公司。舅舅并不以他是自己的外甥就有所照顾。李嘉诚从学徒做起,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学会了各种型号的钟表的装配及修理。此外,他还负责扫地、煲茶、倒水、跑腿,既伶俐又勤快,很快就赢得了同事们的好感。

17岁时,敢于挑战的李嘉诚做了一个“行街仔”,也就是走街串巷的推销员,主要是推销五金厂生产的铁桶。当时公司一共有7名推销员,数李嘉诚最年轻、资历最浅。另外几位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有自己固定的客户资源。这完全是一种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但李嘉诚不想输给任何人。他暗自给自己定下目标:3个月内,干得和别人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并不强壮的李嘉诚每天咬着牙,背着大包四处奔波,马不停蹄地走街串巷,寻找客户。好在他在做茶楼跑堂时,练就了腿功和脚力,也练就了善于察言观色的本领。在与客户交往时,他很快就能根据客户的反应判断成交的可能,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销售额在所有的推销员中遥遥领先,高达第二名的7倍!一年后,李嘉诚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又当上了总经理。

1950年夏天,李嘉诚看准形势,离开待遇优厚的塑胶厂,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立了长江塑胶厂。由于资金有限,他只能把厂房租在了偏僻的筲箕湾,厂房破旧不堪,没有一扇窗户是完好的,房顶到处露着天光,一到雨天就哗哗漏雨。就连厂房的压缩机也是破旧的二手货。唯有挂在门中的“长江塑胶厂”的牌子是新的。但这并没有让李嘉诚感到片刻的沮丧,他踌躇满志的开始了崭新的事业。

创业初始,李嘉诚身兼数职,既是老板,又是操作工、技师、设计师、推销员、采购员、会计和出纳。由于交通不便,每天一大早,李嘉诚就外出推销或采购。但他从不打的,路远就坐公交,路近就靠两条腿。中午,李嘉诚匆匆赶回筲箕湾,先检查工人们上午的工作情况,然后和工人一道吃简单的工作餐。下午要么和工人一起工作,要么继续外出联系销路。晚上还要查资料、收集信息、记账、记录销售情况、规划产品市场区域、设计新产品的模型图、安排第二天的生产……

1981年,已经成为风云人物的李嘉诚,在香港电台电视部拍摄《杰出华人系列——李嘉诚》时,该电台记者问:“李先生,你今天的成功,与运气有多大关系?”李嘉诚当时很谦虚地说那是“时势造英雄”,但是事隔17年,当他再次被香港电台采访之际,李嘉诚给出了另一个答案:“那时我说得谦虚,今天我再坦白一点说,我在创业初期,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而是靠工作、靠辛苦、靠努力挣钱。你必须对你的工作、事业有兴趣,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后来,在接受一位记者采访、问及自己的成功有无秘诀时,李嘉诚对他讲了一则故事:在一次推销业秘诀分享大会上,有记者问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推销的秘诀,原一平当场脱掉鞋袜,把提问的记者请上台说:“请您摸摸我的脚板。”记者照做后,十分惊讶地说:“您脚板上的老茧好厚呀!”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的比别人勤。”讲完故事,李嘉诚微笑着说:“我没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我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想成功吗?先摸摸自己的脚。 m/qhqFA9v29MSjSVO91VOMSu79mvuj2vJvc1cEWjHWgH2tNklHNEIjPNr63YcGE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