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阴阳与五行

盘古开天辟地,将混沌一分为二,天为阳,地为阴。

古人根据生产、生活实践和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的事实,逐步把太阳、男性、力量、光亮、热等带有向上的、积极的、肯定的、善意的、热情的属性归为阳;把月亮、女性、软弱、黑暗、冷等带有下沉的、静止的、消极的、否定的、恶意的、冷淡的属性归为阴。并由此总结出一套阴阳相互作用的学说,以解析说明世上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把它应用到自然界、人类及生老病死中,就有了后来的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火、木、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它们的运动。五行的概念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它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物。

火、木和金、水分别位于土地上、下,前两者属阳,后两者属阴,火比木更活跃属至阳,水比金位置更下,属至阴,土地处中间属于中性,因水为树木生长所必需,故水又与木相互依存,这样就构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环,称为“五行相生”。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逆了就会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

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反常现象,这就有了“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过度的相克,其次序与相克是一致的,比如,木气偏亢,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其次序正好和相克相反。比如,正常的相克关系是木克土,然而木气偏亢,土就会反过来侮木。我国古代哲学家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分别列入这五大类的范畴,并以此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黄帝内经》巧妙地把“阴阳”和“五行”结合到一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医五行理论,并以此指导医学实践和疾病防治。古人认为五行在天上对应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人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发生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古代迷信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和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的。 Ff1de8Ot5ma55zhT8kyQKVYt6jwHSBaJPpNLFEE+AA6WlvMlIoID/wicGMphv4U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