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郁达夫(1896—1945)

中国现代作家,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创作领域中,是与鲁迅“双峰并峙”的文学大家。

《沉沦》,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1921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青年时期的郁达夫

郁达夫与创造社成员

从左至右: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

郁达夫与鲁迅

前排左二为郁达夫,左三为鲁迅

郁达夫手迹

赠鲁迅先生

郁氏三兄弟

从左至右:郁达夫、郁华(曼陀)、郁养吾

郁达夫与孙荃

郁达夫与王映霞

郁达夫(摄于1940年)

“郁心匪石真颜色,
达士多情亦丈夫。”

1896年12月7日,郁达夫出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破落的书香之家。他幼年时丧父,青年时期随兄长负箧东瀛。在近十年的留学生涯中,郁达夫先后入学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经济学部。留学期间,他还阅读了大量外国小说,精通英语、日语、德语、俄语等多种语言。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郁达夫开始了他的小说创作。

1921年,对郁达夫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与同为留日学生的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组建文学团体“创造社”,开始积极活跃在当时的文坛。同年10月,他的短篇小说集《沉沦》在上海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受到了众多五四青年的追捧。

1922年之后,郁达正式回到中国,开始了一段四处漂泊的生活。出任北大讲师,南下武昌、广州任教,创办刊物,发表文章,以文字为生……这一时期的郁达夫深切体会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虽然依旧是抒发自己的苦闷,但同时他也看见了受工厂剥削的女工,看见了最底层的人力车夫,并与他们深深共情。

1927年,郁达夫遇见了王映霞,并在日记中写下“我的心又被她搅乱了”。他们二人的相遇、结合与分手,一直都是十分轰动。也许只是巧合,也许有更深刻的关联,与王映霞在一起之后,郁达夫的创作有了鲜明的改变,之前的颓唐、伤感和郁闷,转变为潇洒、寓情和净化。

郁达夫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仅是作家,更是个战士”。1938年,郁达夫应新加坡《星洲日报》邀请,前往新加坡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在船上他写下了《岁朝新语》,坚信“中国决不会亡,抗战到底,一定胜利”。在担任《星洲日报》主笔期间,他还同时编写四五种刊物,发表许多支援抗日和分析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的政论、杂文和文艺杂论。

郁达夫的死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桩迷案。1945年8月29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的半个月后,郁达夫消失在南洋的一个小市镇上。直到多年之后,人们才知道,郁达夫早在1945年9月17日就被日本宪兵于苏门答腊丛林中杀害,时年49岁。 TpM8FdVF6bq4jEfgIvdXrUEuvpHjcJs9sjhgqTtofux/zdshocOubPW6RwI50I4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