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和美诺曾有过这样的对话(摘自柏拉图写于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哲学经典文本《美诺篇》)。
苏格拉底:“你认为有人追求善,有人追求恶吗?难道在你看来,不是每个人都想要美好的东西吗?”
美诺:“不是的。”
苏格拉底:“难道你想说那些追求恶的人是把坏的当成好的?或者当他们意识到所追求的是恶,他们仍然想要继续追求?”
美诺:“我认为,两者都有。”
苏格拉底:“什么?你真的认为,人们在认识到事物坏的本质后,还是会继续追求它们?”
美诺:“是的。”
苏格拉底:“如何追求?想要拥有它们?”
美诺:“当然。”
苏格拉底:“他们认为这些坏的事物会给他们的后代带来好处?还是坏处?”
美诺:“有些人认为是好处,有些认为是坏处。”
苏格拉底:“你相信,那些以为坏的事物会带来好处的人,真的理解这些事物是不好的吗?”
美诺:“不,这我不太相信。”
苏格拉底:“不知道事物坏的本质的这一类人,没有追求恶,而是在追求他们认为是好的事物,虽然其实这些事物是不好的;他们由于无知,错把坏的当成好的,显然他们是在追求好的事物,不是这样吗?”
美诺:“对他们来说,我认为是这样。”
苏格拉底:“那对于那些你说他们追求恶并且认为这些坏的事物对后代有害的人,他们很可能知道这些坏的事物也会伤害自己吗?”
美诺:“他们一定知道。”
苏格拉底:“难道他们不知道,不管谁被伤害,被伤害的那个人都会不开心吗?”
美诺:“这个他们肯定也知道。”
苏格拉底:“而且知道被伤害的人是不幸的?”
美诺:“是的。”
苏格拉底:“好吧,那么有人想要自己不开心或者不幸吗?”
美诺:“我认为没有。”
苏格拉底:“如果没有人是这样,那么没有人追求恶,因为追求坏的事物并且得到它们,只会让人不开心。”
美诺:“你好像是对的,苏格拉底,没有人追求恶。”
人们并不是故意追求坏的事物
在《美诺篇》中,苏格拉底阐明了他的观点——人并不是故意追求坏的事物。人们的行动、信念和渴望都基于他们获得的信息。如果他们所了解的信息不同,他们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过去医生用水蛭来治疗病人,因为他们认为血液过多导致疾病。他们用水蛭吸附在病人身上,因为他们想要帮助病人。他们想做的是好事——改善病人的身体健康——但他们没有获得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信息,不知道血液过量与疾病无关。人们都有追求美好的冲动,然而,由于缺乏对事物的全面了解,导致人们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当你遇到一个同你持不同观念的人,你不妨思考一下他是从何种角度思考问题的。你可能会发现他的初衷是想要帮忙,而非他有多么疯狂或者恶毒。
当分歧产生,我们往往倾向于假定自己的意图和动机优于对方。我们倾向于认为是对方的缺点激发了我们的争论,但这往往是错误的。
如果你提前假定了你的谈话伙伴带有不良意图,那么你的语言会变得刻薄,对方会因此进入防御状态,让你更难倾听对方。
如果你必须对谈话伙伴的意图做出假定,那就只假定这一种:他们的意图比你想象得要好。
下面是可以立即应用的技巧:
1.如果你的谈话伙伴假定你意图不佳,不要浪费时间试图让他改变看法。
相反,把谈话主题从你的意图转向你的理论。比如请对方明确表达对理论的看法:“我一刻都不想看到自己再错下去,如果我的推理出了什么错,请你告诉我。”
2.如果你开始假定对方有不良意图,那么不妨将谈话转为好奇模式。
你可以直接明了地询问对方:“我一直在努力思考你从哪里得出的结论,我认为你肯定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东西。你可以告诉我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吗?这样我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了。”
3.承认沮丧。
你可以直接表达你的感受:“我感到很沮丧。我很想了解你从哪里得到的这些知识。我不太明白你的意图。你能告诉我你的意图是什么吗?”这类开放性问题可以给对方留下解释的空间。如果对方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可以引导对方:“这次谈话你的目的是?你想从中得到什么?”
其实大多数让你感到沮丧的人的初衷都是提供帮助,他们之所以让你感到沮丧只是因为他们站在了传达者的角度而已。
4.不要滋养巨怪。
在网络用语中,“巨怪”(trolls)是指那些有不良意图并在网上发布挑衅内容的人。不要让他们浪费你的时间,不要按他们的套路走。你可以选择直接屏蔽那些账户。
不要和那些想要激怒你的人互动。不要被迫开始对话。所有谈话的参与方都有权决定是否进行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