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斩杀信使”:别做无效沟通

不知你是否曾经设想过这样的场景,你提出了颇具说服力的观点,而对方却迅速否定了你的结论。这种情况时常发生,人们想要传达自己的信息,但大多数接收信息的人选择拒绝。没有人喜欢被说教。

“传达信息”是无效的。因为沟通是双向的交流,传达信息则是单方面的表达。传达者假设他们的听众会倾听自己的信念,并接受自己的结论。

在20世纪40年代,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与他的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讨论二战时期的家庭主妇在何种情况下会接受在家常菜中加入胰脏肉(内脏器官)来挺过肉类短缺时期。一部分家庭主妇参加了关于解释这么做为什么对战争至关重要的讲座。另一部分家庭主妇则受邀参加了小组讨论,并在讨论中自发发现使用胰脏肉的好处。研究表明,小组讨论最后达成了37%的认可率,而在听讲座的群体中,认可率只有3%。

为什么讨论小组最后有更高的认可率?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倾向于拒绝被传达的信息,认可由他们自己提出的想法。如果你恰巧有一位曾拒绝你提出的某一个意见的朋友,而后他又在“自己的发现”中认可了你的观点,你自然会对这一现象有深刻的体会。

当一个传达者(信使)向当事人传达了与对方信念相悖的信息时,对方不仅不愿意接受,甚至可能会对传达者产生负面情绪(或参考历史上交战双方一方斩杀另一方的信使的事件),因为传达者传达了不受欢迎的信息(而这也是“不斩来使”的原因)。那么,不向对方传达不受欢迎的信息,可以有效帮你避免这一点。

传达信息不起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将单向传达信息变成双向沟通呢?

1.区分传达信息和真诚沟通。

传达信息就像是说教,这时的谈话是“给予—接受”式的。如果你脑海中有这样的想法“只要他们能理解这一点,他们就会改变想法”,那么你就是在传达信息。

因此,我们在谈话的过程中不妨问问自己:“对方邀请我分享这一内容了吗?”如果是后者,你很可能在传达信息。

2. 在每一次谈话中提醒自己:你可能目前还不明白对方理解问题的方式。

如果你试图理解对方的结论背后的原因,那么你更容易实现双向的沟通。

3.不要在对方讲话的时候向对方反向传达你的理论。

如果你这样做,那你们就不是在沟通,而是在辩论,结果是你会沮丧或对方会强化自己的信念。没人喜欢被说教。在紧张的谈话中,人们更关心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而不是看上去矛盾的信息。

4. 如果你发现你的谈话伙伴正在做传达者,不要“斩杀信使”。

如果你斩杀了对方的信使,你将摧毁你们之间的融洽关系,并有可能使谈话偏离正轨。

如果此时你的谈话对象选择“传达”,那么你不妨选择倾听和学习。向对方提问是让谈话重回正轨的有效方式,也是谈话干预技巧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5. 只有在你的谈话伙伴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你才可以传达信息。

如果你要传达信息,不妨简明地传达,然后迅速回归到合作模式,把你的行为调整为以倾听和学习为重心。你不妨感谢对方的倾听,并询问对方的意见。比如:“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讲述我的观点,我很感激。对此你有什么补充吗?” tZWPDM+c4x/+CMmYh0XDqIy5thH8rIA8ZmmexdMykd/pHID0TRAVFxP8Z6uBdaY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