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来世界上先后出现了多个文明古国,而且很多民族给天上的亮星都取了名字甚至编出了美丽的神话,但真正形成完整星空命名体系的民族却少之又少。
世界上只有两个最著名的完整星空命名体系:一个是以古希腊星座为基础的西方现代88个星座;一个是与中华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伴随始终的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中国星座。这两个星座体系都初步定型于公元初年,这应该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在这两个地点分别出现两个完整的星空体系呢?我们不妨看一看那个时代与文明程度高度相关的人口数量分布:在公元初年的时候,全世界有1/3的人居住在地中海沿岸;1/3的人居住在中国;另外1/3的人散布在世界各地。所以形成这样两大星空体系就不足为奇了。
天文爱好者们都知道,认识星空,天上的“几何图形”很重要,“夏季大三角”“秋季大四方”“冬季大六边形”等。认识了图形,就找到了主要的亮星,就能通过它们去寻找其他不是太亮的星星。怎样把图形记住?怎么去寻找呢?
夏季大三角的织女星,西方国家称它为天琴座ɑ。同是一颗星,虽然名字不同,却都有着美丽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所用的“道具”和情节,还都是那么贴切!很容易让你从很亮的织女星出发,去找和故事相关的小星星。
西方故事中的天琴座ɑ代表的是希腊的大音乐家亚里翁。他去意大利参加音乐比赛,获得了很多的奖品。乘船回来的途中,船夫见财起意,要把他推入海中。亚里翁对船夫说,我一生喜爱歌唱,在我死之前,让我为自己唱一首挽歌吧,船夫同意了。他优美的琴声引来了附近的海豚,高亢的歌声降低了船夫的警觉性,亚里翁乘机跳入海中,他的海豚朋友驮着他逃离了魔爪。他的那把琴就成了天琴座,图4.1为天琴座ɑ和其他4颗小星星组成了歌手的琴。海豚救人有功也升天成了海豚座。海豚座所在的“小动物天区”就在组成夏季大三角的另外两个星座,天鹅座和天鹰座之间。
我国牛郎织女的故事就不用复述了,估计每个读者都听过这个美丽又略带一点凄凉的故事。主角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变的星星当然会很亮,可是故事中组成织女手中梭子的那4颗小星星,不仅不亮,听听它们的名字,你也记不住(看图4.2顺时针过去):织女三(天琴座ζ)、渐台二(天琴座β)、渐台三(天琴座 γ )和织女二(天琴座δ)。
图4.1 天琴座
图4.2 织女星和其他4颗小星星构成了织女和她手上菱形的织布梭子
天上的故事还有很多,外国的、中国的,就是它们构成了西方国家的88星座和我们国家的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两大星空体系。
大约在3000多年前,古代的巴比伦人最早将天空分成了许多区域,称为“星座”,每一个星座由其中亮星的特殊分布来辨认。
古巴比伦人在观察行星的移动时,最先注意的是黄道附近的一些星,然后将它们中的亮星,连线为一定的形状,并根据形状起名,这就是最早的星座了: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射手(人马)、摩羯、宝瓶、双鱼。从星座的名称来看,动物较多,所以,有人称黄道十二星座是“动物圈”或“兽带”。
巴比伦人的星座划分传入了希腊。希腊著名的盲歌手荷马在史诗中就提到过许多星座的名称。在公元前500~600年,希腊的文学历史著作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星座名称:猎户、小羊、七姐妹星团、天琴、天鹅、北冕、飞马、大犬、天鹰等。
公元前270年,希腊诗人阿拉托斯的诗篇中出现的星座名称已达44个。
北天19个星座:小熊、大熊、牧夫、天龙、仙王、仙后、仙女、英仙、三角、飞马、海豚、御夫、武仙、天琴、天鹅、天鹰、北冕、蛇夫、天箭。
黄道带13个星座,比巴比伦人多1个巨蛇座。
南天12个星座:猎户、(大)犬、(天)兔、波江、鲸鱼、南船、南鱼、天坛、半人马、长蛇、巨爵、乌鸦。
公元2世纪,传至托勒密的《天文集》时,共有48个星座。这48个星座一直流传了1400多年之久,直到公元17世纪,星座才又有了新发展。航海事业使人们得以观测南天星座。在原有的48个星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7个星座。
德国人巴耶尔发现了12个星座(1603年):蜜蜂(即苍蝇座)、天鸟(即天燕座)、蝘蜒、剑鱼、天鸽、水蛇、印第安、孔雀、凤凰、飞鱼、杜鹃、南三角。
巴尔秋斯发现南十字座等4个星座(1690年)。
赫维留斯发现了小狮座、蝎虎(蜥蜴)座和猎犬座等8个星座(1690年)。
拉卡耶发现星座13个(1752年):玉夫、天炉、时钟、雕贝、绘架、唧筒、南极、圆规、矩尺、望远镜、显微镜、山案、罗盘。他把近代的科学仪器引入星座,打破了过去神话传说式的星座划分。
星座中的亮星都是以希腊字母或阿拉伯数字按其亮度来编号的。用希腊字母命名恒星是巴耶尔的创造,用阿拉伯数字给恒星命名则是斯蒂创始。一般是先使用希腊字母,当字母不够用时延续阿拉伯数字。
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公布的星座是88个,北天29座、黄道12座、南天47座。你可能会做算术:48+37=85,怎么是88?是因为南船座太大了,不利于观测、记忆,所以就把它一分为四:船底、船尾、船帆,航海离不开定位,就再加了一个罗盘座。
88星座的名称,有一半是在古时候就已命名了,其命名的方式是依照古文明的神话与形状的附会(包含了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埃及、希腊的神话与史诗)。另一半(大部分是在南半球的夜空中)是近代才命名,经常用航海的仪器来命名。现在全世界已经统一依据星座图将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也就是88个星座。
沿黄道天区有12个星座。它们分别是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宝瓶座、双鱼座。
北天有29个星座。它们分别是小熊座、大熊座、天龙座、天琴座、天鹰座、天鹅座、武仙座、海豚座、天箭座、小马座、狐狸座、飞马座、蝎虎座、北冕座、巨蛇座、小狮座、猎犬座、后发座、牧夫座、天猫座、御夫座、小犬座、三角座、仙王座、仙后座、仙女座、英仙座、猎户座、鹿豹座。
南天有47个星座。它们是唧筒座、天燕座、天坛座、雕具座、大犬座、船底座、半人马座、鲸鱼座、蝘蜓座、圆规座、天鸽座、南冕座、乌鸦座、巨爵座、南十字座、剑鱼座、波江座、天炉座、天鹤座、时钟座、长蛇座、水蛇座、印第安座、天兔座、豺狼座、山案座、显微镜座、麒麟座、苍蝇座、矩尺座、南极座、蛇夫座、孔雀座、凤凰座、绘架座、南鱼座、船尾座、罗盘座、网罟座、玉夫座、盾牌座、六分仪座、望远镜座、南三角座、杜鹃座、船帆座、飞鱼座。
在我国的天空体系中,选定用来测位置的星星叫作“星官”。星星的亮度并不是最重要的挑选依据,更多的是看位置分布的均衡。而且,也要体现出“天人合一”中最重要的“皇权至上”的思维。所以,围绕“三垣”就构成了四种动物(图腾)形状的二十八星宿,它们在天上对“三垣”形成了“拱卫”之势(图4.3)。
二十八星宿的形成年代是在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东汉王充在《论衡·谈天》中也说:“二十八星宿为日月舍,犹地有邮亭,为长吏廨矣。邮亭著地,亦如星舍著天也。”这说明二十八星宿是借助于观测月亮在天空的行径而建立的。
二十八星宿分为东、南、西、北四宫(象),每宫七星。为了便于识别和记忆,古人将四宫分别想象为一种动物,即东宫为苍龙,南宫为朱雀,西宫为白虎,北宫为玄武。四宫与四季相配如下:
图4.3 二十八星宿组合成的四宫,拱卫着象征皇宫的“北斗”星
东宫苍龙主春:角、亢、氐、房、心、尾、箕七星;
南宫朱雀主夏:井、鬼、柳、星、张、翼、轸七星;
西宫白虎主秋:奎、娄、胃、昴、毕、觜、参七星;
北宫玄武主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星。
东方七宿分布在夏至点至秋分点之间,北方七宿分布在秋分点至冬至点之间,西方七宿分布在冬至点至春分点之间,南方七宿分布在春分点至夏至点之间。从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尤其是历法的发展来看,这并不是巧合。
二十八星宿体系形成的年代,即公元前5670年前后,二十八星宿基本上是沿赤道均匀分布的。然而,由于岁差的影响,各宿的赤经随着年代而变化,各宿的宿度(即与下一宿的赤经差)变得广狭不一,为了保证时间尺度的均匀性,就需要调整。所以,为了方便黄道天体的观测,二十八星宿的星官就多选择靠近黄道的星星。
这种观测对象的转移,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从天象上看,北天恒显圈中的亮星除了北斗七星外,只有其他几颗孤星,所以要从恒显圈内找北斗七星以外的亮星作报时基准星的话,已经很难实现了。因此目光必须跳出恒显圈,从其他星辰中找。
于是,人们从天空的北半球找到了南半球,因为南天的亮星比北天多得多。但南天的星辰相比北天有个重大“缺陷”——南天的星都处于恒显圈以外,所以南天所有的星在一年内,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段时间是全天看不到的。而这个特点就决定了要以南天星辰为基准作报时系统时,就无法像北斗七星那样,只以一组亮星就能解决全年的计时问题;必须以多组亮星的互补结合与共同使用,才能解决全年不间断连续纪日的问题。而要从南天众多的亮星中,对众多星辰做取舍,并筛选出一个有效的报时系统也绝非易事。方位、时间(间隔)上要有规律,还要利于观测,所以,古人就“成组”地做选择,组成“星宿”,感觉上是迎合了月亮的运动周期,实际上二十八星宿并不是为了观测月亮,而是起到了替代北斗七星这一“星组”的作用。显然,利用星组组成图形来进行观测,是最简单而实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