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冲,三面环山,峰峦香叠,一条清澈的小河,由东向西在村前蜿蜒流过。这里田少山多,山区丘陵面积占全村70%,可耕地不到20%。主要种植水稻、茶叶、板栗等作物。
何家冲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自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这里集结出发,开始长征,这个小山村就与红军长征精神连在一起,与红色基因传承连在一起,成为重要的革命历史纪念地。2004年,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2011年,何家冲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然而,前些年,何家冲丰富的红色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全村378户1300多人,90%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至2016年底,仍有54户108人未脱贫。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年年初,该村按照“整合资源、优选项目、打捆资金、联村发展”的思路,充分挖掘红色、生态、人文、区位等丰富的资源禀赋和旅游优势,发动村民以房屋和土地入股,与村集体抱团发展,大力兴建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
2018年6月26日,在当年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纪念园西侧的空地上,何家冲新时代讲习所破土动工。66天后,首批学员正式入学开班。至2018年底,何家冲新时代讲习所就培训学员5000余名,村集体收入60多万元。
新时代讲习所的成功,让何家冲人尝到了利用红色资源、推动绿色发展的甜头,也为罗山县推动乡村振兴、加快老区发展打开了视野。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红色教育需求,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用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注入灵魂,罗山县做出了兴建何家冲学院的决策,并得到群众的一致拥护。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占地560亩的何家冲学院已经建设成为极具豫南民居建筑风格,定位于长征精神,可同时容纳500名学员学习的红色教育学院,先后建成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教育大别山展馆、红二十五军军史馆、乡村振兴探索案例馆、大别山艺术馆、豫南民俗馆和信阳茶文化馆等六大展馆,并探索创办了涵盖长征精神、群众路线、军事谋略、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主题的20多项精品课程,吸引了全国众多高校、党员干部、企业职工竞相前来学习。何家冲学院自运营至今,已先后接待1.8万余人次,累计收入近千万元。
2020年秋,随着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活动暨第二届乡村振兴何家冲论坛的成功举办,以及连续两届评选颁发中国乡村振兴十大范例奖,何家冲学院已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产业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由于地处深山区,过去,何家冲交通极为不便。2019年,京港澳高速鸡公山站开通,把何家冲和全国各地紧紧连在一起。随着何家冲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持续火热,京港澳高速鸡公山站的车流量已由开通当年的不到8万辆,增加到2020年的19.9万辆,翻了一番还要多。
开启“红色引擎”的何家冲,正快速奔跑在“绿色发展”的高速路上。两年多来,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已接待各类学员2.6万余人,为村集体经济创收460多万元,带动3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2020年,该村接待游客36万人次,带动发展农家乐、酒店旅馆、特色民宿113家,直接带动新增就业300余人。京港澳高速鸡公山站的开通,更是把何家冲拉入了信阳半小时经济圈之内,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何家冲青年,选择了回家创业。
青山蕴绿水,红旗永飘扬。如今的何家冲,户户住新房、组组通公路,红色旅游红红火火,豫南小山村已焕发出新的活力,美丽乡村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