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 熊谷

歌川国芳 《木曾街道六十九次之内 熊谷 小次郎直家》

小次郎直家是幕府时代源氏麾下著名武将熊谷次郎直实的儿子熊谷直家,由此国芳在“熊谷”宿描绘了与之相关的故事。

画面取材于《平家物语》中的一之谷合战。日本的幕府时代开始于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氏族的殊死战争,史称源平合战(1180—1185)。当时,平氏已经掌握朝政十数年,以太政大臣平清盛为首的平氏一门,遍布朝野,权倾天下。他们逐渐脱离了武士的生活,终日沉醉于音乐和诗歌之中,与平安朝以来奢靡浮华的公卿如出一辙。而源氏蛰居多年,一朝起事,在东国山野丛林中浴血奋战,心中只知仇恨,并无风雅。就此对比,胜负已现,因此两家仅对战了五年的时间,就以平氏彻底灭亡、源氏开创幕府时代而告终。

元历二年(1185)二月,平氏部队在三草山合战中落败,退至一之谷。源氏军中的熊谷次郎直实、其子小次郎直家与平山季重等五名武将为了抢功,争当先锋,先于大部队到达敌军藏匿之地,并攻入敌阵,结果受到了平家军队的猛攻,导致小次郎直家身负重伤,另一个武士直接战死。若不是后援部队来得及时,这五人可能会全部被歼灭。

画面中描绘了五人之一的小次郎直家,只见他身穿薄荷绿色和红青三色皮革缀成的铠甲,胯下是一匹被唤作“西楼”的白月毛骏马,手握长刀,看起来斗志昂扬,英武异常,正准备前往一之谷抢立头功。他的背后就是一之谷西城门,此时天色未曙,海浪拍打着海岸,敌军阵营寂静无声,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溪斋英泉 《岐阻道中 熊谷宿 八丁堤景》(伊势利版)

标题框上装饰着直家的铠甲、头盔等防具与武器。左侧的风景框呈扇形,关于这个扇子的来历则引出了《平家物语》中另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熊谷直实和平敦盛之间一个很经典的桥段。

平敦盛是平氏的旁支,官至从四位下春宫大夫,平清盛弟修理大夫经盛之子。传说他容貌英俊,多才多艺,尤其深通音乐,擅吹横笛,风雅一时无二。但可惜源氏进犯,平氏西退,一身才华在乱世毫无用武之地。一之谷合战爆发之时,年仅十六岁的敦盛参加了这场战役。平家受到源氏的攻击而撤退,敦盛骑马跳入海中打算逃离的时候,不料却被追来的熊谷直实发现,直实扬扇指向敦盛向其求战。但是当直实掀开被击落马下的敦盛的头盔时,发现他无论年龄还是相貌都和自己的儿子直家相仿,又起了怜悯之心,犹豫着想要释放敦盛。然而,身后就是己方大军,众目睽睽之下断没有容赦敌将的余地,无奈之下取下了他的头颅。杀死如此年幼而又英俊风雅的敌人,直实深感人世无常,于是黯然而去,就此离开战场,落发出家了。

因此左上角呈扇形的风景画框,是暗示熊谷直实用扇子指向敦盛并随即与之交战的故事。画中是水光潋滟的荒川,近景处是荒川左岸绵延的熊谷堤,堤坝上有轿夫抬着轿箱来来往往。

※ ※ ※

从鸿巢前往熊谷的途中会经过荒川沿岸的堤坝,溪斋英泉的《熊谷》就是以荒川左岸的熊谷堤(八丁堤)为主题进行描绘的。画面左侧是一间茶屋,此时正有骑马的客人在店内休息,店家给在门口等待的马夫端来了茶水,旅途劳顿的马匹也在补给饲料。左下角茶屋门口写着“豆沙馅饼”和“乌冬面”的招牌十分引人注目。中间有两名轿夫抬着轿子,这种叫作“宝泉寺驾笼”的轿子是江户时代民间最高级的轿子,一般只有富人才雇得起。

右侧是岔路口的路标,标明向左走就会进入熊谷宿。路标的旁边还矗立着一座地藏菩萨像。中景处是流淌的荒川,右边就是熊谷堤,蜿蜒的堤坝通向宿场,而远处就是连绵起伏的秩父群山。现实中能够眺望八丁堤的茶馆和右侧的石碑及地藏菩萨并不在一处,作者为了更好地突出宿场的特色,将几处风景汇集在同一张画上,这种创作手法在整个系列中经常能够看到。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中的山峦、荒川、树木乃至旅人的服装都采用了大面积深浅不一的蓝色,这源于天保时期(1830—1845)普鲁士蓝(1704年在德国柏林发现的含铁无机化合物颜料)在浮世绘风景画中的普及,溪斋英泉以普鲁士蓝印刷的单色“蓝摺”在当时颇受欢迎。虽然只用一种蓝刻画云、雾、山、水、林、衣,但通过晕染而实现蓝色的浓淡变化,使整个画面看起来依然生机勃勃,毫不呆板。 IjyATCuj2L/ktyJLk+zjEI2vAaladSxkP1hcILM98wCXqn1kR32W4lQoFdUEV22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