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训练模式的固化倾向

1985~1990年间,学生军训一般采用到部队驻训和承训官兵进校帮训两种模式实施训练。

1991~2000年间,学校军事课一般采用到部队驻训、到基地轮训、承训官兵进校帮训、依靠自身力量(退役军人、老生教练员)在校内自训四种模式实施训练。

2001~2016年间,学校军事课一般采用到部队驻训、到基地轮训、承训官兵进校帮训,依靠自身力量(退役学生、老生教练员)在校内自训、依靠国防生在校内训练五种模式实施训练。

2017年5月26日,国防部新闻局宣布,自2017年起,不再从普通高中毕业生、大学生中招收和选拔国防生,历时十八年的国防生制度宣告结束,在校内依靠国防生训练新生也不复存在。

2019年,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承训官兵的补充加入其中,实践还未充分证明其实际效果。实际上,军方提倡和认可的模式仅为四种。

中央财经大学出版的《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发展研究》(1949~2017)一书中提出:“……学生军训主要依托军训基地、军队院校和部队组织实施……”

这一提法与结论不具有全局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仅仅局限和立足于少数发达地区学校所采用的传统模式。

笔者将其称为“北京模式”、“天津模式”和“西安模式”等。“学生军训主要依托军训基地、军队院校和部队组织实施”有失偏颇,与事实不符,缺乏历史、客观、公平与公正,对我国历史上所采用的学生军训模式产生了曲解与误导。

就军训基地而言,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和发展不平衡,约占七成以上的省、区、市至今没有建立专门的学生军训基地,更谈不上顾及基地的承训资质、规模、教学、生活设施和条件,师资、承训时间、能力、安全和后期经费投入等问题。

到2017年底,全国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学生军训基地仅有约500个,平均下来每个省、区、市仅有16个。到目前为止,仅北京一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军训基地约11个,年度承训能力约30万人,这在全国范围来讲仍属个案,不具有指导性和普遍意义。

笔者曾在2001年后的数年间,参与云南省学生军训基地建设的筹划与组织等,包括军训基地的占地位置确认与勘察,建设经费筹集等均已完成,省军区也不断地高调宣传学生军训基地将在未来的教育与训练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后来因学生军训用地与省内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发生冲突,不得不以服从全省大局而下马,分管的几位领导也因工作调整或退休,基地建设搁置下来。“新官不理旧账”,时至今日,此项目再无人提及,军训基地一事如同石沉大海一般。

仅就军方而言,20世纪初,基地化训练对我军来说还是一个新命题,许多问题尚处于摸索阶段,基地化训练之路才刚刚起步。关于学生军训基地的建设问题,教育部在2021年工作要点(全文)中提及,“研制《加强学生军事训练基地管理的意见》”,仅仅涉及全国为数极少数的省、区、市,与绝大多数地区没有关系。

我军队院校的数量,1956年有237所,“文革”前有125所,1973年有84所,1993年有100所,2015年有65所,2017年有43所。从发展来看,均处于压缩数量和提高质量的阶段。

就军校分布来看,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山西、福建、广东、海南、贵州11个省、区没有军校。

就全国来看,拥有军校的省、区、市占全国的约2/3,约占1/3的省、区、市没有军校。具体呈现在我国华南、东南、西南地区和部分内地省、区、市的空缺,这种军校分布的不均等性,使这些地区的众多学校在承训资源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

在军队院校数量逐步精简,职责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军校的少数军事教员只能利用教学间隙承担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或者利用有限的寒、暑期,选派少量的官兵和实习学员,承担学校军事课教学任务,也是军队院校的无奈之举。

依靠部队承担学生军训,其弊大于利的问题,笔者已在有关章节专门提及,这里不再赘述。

如此看来,多年的军训试点给人们不少的思考与启示。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如何优化军训模式的问题,以确保学生军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以上列出的各个时期所采用的不同的训练模式,有一个明显的规律和特征,即随着学校规模和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训练模式也随之增多,以适应全国学校学生军训的需要,这是我国学校学生军训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

训练模式有利有弊,传统模式有待改变,创新的模式有待完善。“一两种模式套全国”的传统做法已逐步被多种模式并存所取代。30多年“一贯制”固守传统模式的局面已经被撼动。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专职与兼职结合、部队与学校共建的师资队伍体系,以现役部队为骨干、民兵预备役部队为支撑的承训力量体系……”

从《关于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的意见》看出,无论是师资队伍体系,还是承训力量组合,一是对以往文件的重复,二是仍然强调以军队承训为主的老套路,三是增加了民兵预备役部队。

而以往创新的老生训练新生、退伍学生训练新生、国防生训练新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仅为民兵预备役人员。这样的改革“套路”,导致学校军事课大踏步地后退,回到了试点初期,军事课只能在传统的“输血”模式中施展拳脚和苟且偷生。

由于没有站在我国国情、军情和校情的高度和环境中去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加之没有亲历学生军训的伟大实践,感受激情燃烧的岁月,《关于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的意见》并未达到预期目的,使各学校的热情和积极性递减,今后的教育与训练仍举步维艰和困难重重。 bVv5LZ7JayS41/5hFjgSKX6uANhIhQ0217jHXSGuQgkv0zurDEaSp0ZjqnVxo/g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