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英国罗伯特·贝登堡认为:“一个民族的成全,靠军队的力量是有限的,实在是以人民中品格的高下为根基的。”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若战争的工具已不是坦克和火炮,而是计算机病毒和超微机器人,那就不能说武装集团只是国家和军人所专有。”

*美国国防体制改革过程中有一句名言:“凡是地方能做的事,都从国防系统移到地方去。”

*军事专家戴旭说:“三军必须进行远征化改造,把保卫国土的任务交给妇孺老幼,让三军保卫国土完全是浪费。”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破除一切阻碍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同一切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顽固保守、不思进取的思想和行为做坚决斗争……”

*习近平主席强调:“‘十四五’时期我们国家再往前走,必须靠创新,随大流老跟着人家是不行的。现在就看谁能抢抓机遇,谁有这样的担当和使命感,谁有这样的能力做好。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都会全力支持。”

有专家说:“在和平环境中,一个具有国防才能的人,由于缺乏施展才能的机会,只能处于潜人才状态,有的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就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国防人才。当遇到特定环境和战争环境时,这种人的才能才可能充分显示出来。”

当前,军事人才与非军事人才的界限日益模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可以说,军事人才的外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宽泛;军事人才的内涵,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

既然军人与非军人的界限已经打破,战争与非战争的鸿沟几近填平,所有的难题都由于全球化趋势变得环环相扣、那就必须找到一把钥匙。

实际上,看似神秘而复杂的“双轨制度”也可以简单做。一个体制能办成的事,为何非要分摊到两个体制的头上? utNkAp0rMPbbYpvFfK9xuCEkaFc7AHWmum0I2iZWlFtRG+E1eYHmVN5VMS72XnU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