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连带着,三国历史也特别有名。

然后,就会有人告诉你,《三国演义》不可信,其中很多都是故事,要了解历史,还是要看《三国志》。

这话当然是对的。不过,《三国志》这书很不容易读。这不仅因为它是用文言文写的,太深了所以难读。实际上哪怕你阅读文言文一点障碍都没有,读《三国志》还是会觉得云里雾里的。

因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算半个历史当事人,他来写历史,很多事情都很敏感。

陈寿本来是蜀国人,亲身经历了魏国灭掉蜀国的事。陈寿对蜀汉是有感情的,这份感情能不能直白表达出来?当然不能。还有,魏国灭蜀时,军纪还很糟糕。你说他能不能如实写魏军的暴行?写了,魏国的统治者容不得他,不写,又良心不安。

然后是司马家篡夺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这个过程里做了很多卑鄙无耻的事。这些事,你说陈寿能怎么写?

所以很多事情,陈寿都写得模模糊糊的。譬如写到司马昭杀掉魏国小皇帝曹髦的事:

高贵乡公卒,年二十。

高贵乡公曹髦死了,当时二十岁。仅此而已。

当然,后面还有一道皇太后的诏书,太后说曹髦是个神经病,要杀自己,结果在乱军中被误杀了。所以要是只有《三国志》,真相就只能靠猜了。

《三国志》还淡化了曹魏武将的败仗。我们看一个例子:《曹仁传》写曹仁和东吴的周瑜在江陵大战,曹仁带着几十个骑兵,在周瑜的几千前锋部队里杀进杀出,让人们赞叹说:“将军真天人也!”曹操听说了,也非常赞赏,就封曹仁为安平亭侯。

你只看这条记载,会以为这一仗曹仁打赢了。

其实是周瑜赢了,这一仗的结果是曹仁弃守江陵。只不过,《曹仁传》只写曹仁出风头的事,周瑜赢了这个结果,自然留到周瑜的传里写。

可是按照《三国志》的编排方式,《曹仁传》和《周瑜传》隔着几十篇呢。而一般情况下,是很容易读了后面忘了前面的,读《三国志》这种叙事零散的书,尤其如此,也许根本会以为是两件事。

所以,你如果拿出研究者的劲头来,《三国志》当然比《三国演义》接近历史真实。但如果只是抱着休闲的心态翻翻书,《三国志》提供的历史框架,还不如《三国演义》清晰。

再比如《三国志》里,关羽、张飞的传记都很简单,也没多少事迹。对照一下《三国演义》丰富的剧情,就很容易觉得是《三国演义》又在偏袒蜀汉,瞎吹牛。

可是,你如果拿一张地图,比对着曹魏武将的传记看,就会发现问题了。比如争夺荆州的战争中,尽管《三国志》记载了,这些人和关羽作战,往往能打胜仗,可是他们的战线,却在不断往后撤,他们还常常被降职。

这说明什么问题?他们以优势兵力和关羽作战,尽管能取得局部胜利,总体上却被打得节节败退。

陈寿不能细写曹魏武将丢人的事,他就写四个字,关羽“威震华夏”,具体就不好多说了。

所以,《三国志》是一部不能只看字面的书,很多历史真相,都藏在字缝里。信了《三国志》的表面文章,拿它给《三国演义》纠错,很可能错上加错。

这些历史真相,是怎样一点点又重新浮现出来的?三个时代特别重要。

第一个重要时代是南朝刘宋。一个叫裴松之的人,给陈寿的《三国志》作注释。裴松之注的特色,是大量引用各种资料,并且都说明史料来源。这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基础。当然,从休闲阅读的角度说,模模糊糊的原文加上零零散散的注释,读起来更累了。所以很长时间里,《三国志》不是一部特别重要的书。过去读书人讲究读“三史”,就是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三国志》虽然成书在《后汉书》之前,却被跳过了。

第二个重要时代是宋朝。司马光作了《资治通鉴》,把零碎的史料融会贯通,用编年的方式提供了一份完整的三国史叙述。读《资治通鉴》可比读《三国志》轻松多了,实际上,后来罗贯中能够写成《三国演义》,对《资治通鉴》的依赖,也明显超过《三国志》。

第三个重要时代就是近代以来,现代史学方法的引入。有关三国时期的阶级升降、政治集团之类的概念工具,都使得原来头绪纷繁的权力斗争,变得条贯清楚起来。

这个系列虽然浅易,倒也没有满足于简单翻译史书。所以一些事件的叙述,和《三国志》的表面文章不同,而是在公认的现代学术杰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结论。尤其重要的是下面几种: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

方诗铭《曹操·袁绍·黄巾》

宋杰《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

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但一些争议更大的问题,则仍按照传统说法叙述,不详细讨论,也不冒险创立新说。

希望这套小册子能令你阅读愉快。

刘勃
2023年1月 H4Se7VMRf/ai8W+kgTkOx/pj3CAXhMFRqRSGKE35QRrcfLD8Ud5uYBFiWhWq7MJ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