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想达成人与人之间的有效合作,人们究竟需要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其他人?试对比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两位家庭成员计划同去某地度假,第二种情况是一群摩托车骑手一起在一组相交的街道上行驶。在以上的两种情况中,如何避免“撞车”事故发生?因为许多人的合作,你才能吃上今天的早餐。那么,你了解这些人的兴趣、个性或特点吗?
2.假设达拉斯的交通管理者决定在每条高速公路上选出一条车道设为“紧急车辆专用车道”,你认为这会导致怎样的结果?紧急车辆的定义如下:如果某辆车的司机在正常车道上行驶会因交通堵塞而导致重要约会迟到,那么这辆车就被定义为紧急车辆。你认为大部分司机会在普通车道上行驶吗?或者,紧急车道会变得与普通车道同样拥挤吗?如果总体而言司机们更加无私,更加为他人着想,紧急车道的设想会更容易成功吗?
3.一个关于圣人和利他主义的模型。1979年10月,特雷莎修女(Mother Teresa)接受了诺贝尔和平奖,并决定用19万美元的奖金建立一所为麻风病人提供治疗的医院。她这么做是否为了获取个人利益?她的行为是自私的吗?她的行为是优化行为吗?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Al Gore)获得了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他承诺将个人获得的150万美元奖金全部捐给气候保护联盟(Alliance for Climate Protection)。他这么做是否是为了获取个人利益?他的行为是否自私?是否属于优化行为?
4.一则报纸上的新闻称,在参加家庭以外工作的母亲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参加工作是为了钱,而不是出于自己的选择”。“为了钱”和“出于自己的选择”真的互斥吗?“为了钱”工作就不是“出于自己的选择”工作吗?
5.金钱方面的动机究竟有多重要?1995年5月1日的《华尔街日报》( Wall Street Journal )登载过这样一则消息:卡普兰教育中心(Kaplan Educational Center)对准备参加法学院能力测试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法律职业时,只有8%的学生表示他们是因受经济激励吸引而选择这条职业道路的。但是有62%的受访者认为其他考生选择这条职业道路是因为受经济激励吸引。这两个比例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你如何解释这种差异?
6.为什么人们总是追求更高的收入?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曾经说过:人们追求金钱并不是因为贪婪,而是因为金钱能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更强的控制权。为了提高个人的经济收入,人们会舍弃其他东西,那么你认为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呢?
7.假设游戏规则(不管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规定:重要的学生会会议必须等到所有人都到场后才能开始,并且迟到的人不用接受任何惩罚。你认为这种规定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准时到场是不是对每个人最有利的选择?假以时日,这样的游戏规则是否会让大家感到满意?
8.如果把我讲授的这门经济课视作一种“游戏”,那么所有参与这场游戏的玩家都必须根据某些规则进行协作。在这些规则中,哪条是最重要的?是谁决定这门课何时、何地授课,由谁来授课,哪些学生可以选这门课,这门课用什么教科书,何时进行考试,等等?谁决定每次上课时各位学生坐在哪里?极少会出现两个同学抢一个座位的情况,你觉得这种现象奇怪吗?
9.你是否曾经注意过这样的现象:归市政府所有的公共公园的地面往往比乡村俱乐部的地面更脏?
(a)这种情况是否只是因为使用公共公园的人比去乡村俱乐部打高尔夫的人更不在意地面的污染情况?前者真的比后者更不在意地面的污染情况吗?
(b)这种情况和产权分配是否有关?谁是城市公园的所有者?谁是乡村俱乐部的所有者?
(c)虽然乡村俱乐部的地面常常干净到无可挑剔的程度,但是这些俱乐部往往会使用强力的肥料。最终这些肥料会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给住在邻近社区里的人带来麻烦。那么,谁是地下水的所有者?
10.有时我们会说:“那只是个巧合,不能证明任何事情。”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如何用经济理论来区分“相关的证据”和“纯粹的巧合”?
11.假设一位医生完全不相信针灸,并因此不经尝试就拒绝针灸疗法,你会说这位医生有偏见吗?如果有人告诉你,上这门课不需要学习,只要定期念一句咒语——“看不见的手”,就能取得很高的分数,你会相信这种说法吗?假设,你虽然很想在这门课中取得高分,却完全无视上述建议,这是否说明你的行为带有偏见呢?
12.在美国女性中,有些人受过4年大学教育,有些人受过5年大学教育。一些计算显示:前一种女性生育的子女数目是后一种女性的两倍。假设上述数据是准确的,你会因此得出什么结论?你是否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接受第5年的大学教育会降低女性的生育率?假设有一位女性刚刚完成了4年大学教育,并且这位女性打算以后生育子女,你是否会因此告诫这位女性不要继续接受第5年的大学教育?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