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地外文明探索历史研究的现状

由于存在根深蒂固的误解,地外文明探索这个原本有着天文学“正统血脉”的论题,在科学史学术研究平台上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国内目前还没有值得借鉴的研究专著出现,国外研究也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兴起。代表性论著有如下几部(篇):

(1)蒂普勒(Frank J. Tipler)的《地外文明概念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he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Concept.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1981,22:133),简要梳理了古希腊至当下地外文明的探索过程,作者蒂普勒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后文还会涉及他的相关研究工作)。

(2)史蒂芬·迪克(Steven J. Dick)的《多世界:地外生命争论起源——从德谟克里特到康德》( Plurality of Worlds The Origins of the Extra⁃Terrestrial Life Debate from Democritus to Kant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整理了从古希腊到18世纪末地外文明探索的相关科学论著及内容。

(3)克罗(Michael J. Crowe)的《地外生命争论1750 —1900:从康德到洛韦尔的多世界思想》( The Extraterrestrial Life Debate 1750 1900: The Idea of a Plurality of Worlds from Kant to Lowell .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较为深入地考察了西方18世纪后半期(1750年至1900年)对地外智慧生命存在问题的争论过程,同时揭示了该论题在天文学、哲学、宗教思想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4)史蒂芬·迪克的《其他世界的生命:20世纪的地外生命争论》( Life on Other Worlds: The 20th⁃Century Extraterrestrial Life Debat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对 20 世纪以来火星生命、UFO、地外文明探索(SETI)、地外行星等论题产生的争论及影响进行了系统考察。

(5)史蒂芬·迪克的《生物界:20世纪的地外生命争论和科学的极限》( The Biological Universe: The Twentieth Century Extraterrestrial Life Debate and the Limits of Science .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该书在(4)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更多涉及生物学领域对地外生命问题进行探讨的内容。

这些论著对了解科学历史上地外文明的探索过程有着重要参考价值,但还有所欠缺。由于科学界始终未能获取证明地外生命存在与否的直接证据,这使得通往它的想象之门一直都是敞开着的。与科学界基于观测实证基础上的严肃讨论形成明显对应的是,17世纪以来还出现了大批处于科学与幻想交界上、充满奇思异想的、对地外生命表达观点的文本。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些文本构成了地外文明探索鲜活的科学历史文化外延。

而上述论著对这些深具文化史意义的文本明显关照不足,仅限于对地外文明探索科学内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其实还是落入了传统科学史研究辉格套路的窠臼。 +itGKNFjVIzTMP+lbHUiq45IqE7SyfqNrtV+1mPPV++HkIFcoSFhKGrHXRxQrBw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